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基于时间心理学的阐释-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ChinesePeopleBasedonTimePsychology_1.docx

    • 资源ID:999011       资源大小:43.9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基于时间心理学的阐释-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ChinesePeopleBasedonTimePsychology_1.docx

    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基于时间心理学的阐释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ChinesePeopleiBasedonTimePsychology作者:郝海平/吕厚超/黄希庭作者简介:郝海平,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时间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吕厚超(通讯作者),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时间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1:houchao928;黄希庭,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时间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重庆400715)o原文出处:心理研究(开封)2023年第20234期第300-309页内容提要:系统梳理了中国人的时间取向(也称时间洞察力)。通过对中国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的分析,概括了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特点:不忘初心(过去取向)、立足现在(现在取向)和展望未来(未来取向),并对时间取向与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的关系进行了述评。本研究认为不忘初心是民族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的源头;立足现在通过欢乐为生活提供养分;展望未来给予个体展翅翱翔的翅膀。最后从操作性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ThepresentresearchsystematicalIysummarizedtheChinesepeople,stimeorientationwhichwasalsocalledtimeperspectiv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hinesepeople,stimeorientationandmentalhealthandbehaviorhabits.BysortingouttheChinesepeople1stimeorientationincludingpastorientation,presentorientation,andfutureorientation,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peoplestimeperspectivewereputforward,thatis,neverforgetwhyyoustarted(pastorientation),basedonthepresent(presentorientation)andlookingforwardtothefuture(futureorientation).Pastorientation,presentorientation,andfutureorientationallhadadualimpactonmentalhealthandbehavioralhabits(positiveornegative).Pastpositiveandfutureorientationwe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positiveemotions,subjectivewell-being,themeaningoflife,andhealthylivinghabits,andwerepotentialprotectivefactorsformentalhealthandhealthylivinghabits;presenthedonistic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ubjectivewell-beingandlifesatisfaction,wasapotentialprotectivefactorformentalhealth;presentfatalistic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pessimismandnegativeemotions,andwasariskfactorforpsychologicalproblems;presentorientationandaddictivebehaviorwe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related,anditwasariskfactorforbadlifestylehabits;pastnegativesignificantlynegativelycorrelatedwithmentalhealthandgood期刊名称:心理学复印期号:2023年11期关键词:时间心理学/时间洞察力/时间取向/平衡时间洞察力/timePSyChOlogy/timePCrSPCCtiVC/timeOriCntatiOn/balancedtimePCrSPCCtiVC标题注释: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21NDZDO9);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2021-GX-003);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8SKBOO2);西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培育(SWU1909027)o1引言亘古至今,时间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通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当前心理学对时间的研究(时间取向)与前人对时间的观点不谋而合。时间取向是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偏好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刘霞等,2010),可划分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人们对这三个维度的知情意行也被称为时间洞察力(吕厚超,2014)o以往研究发现西方人偏向未来取向和现在取向,他们很少回顾过去(BriSlin&Kim,2003);而中国人偏向过去取向,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关注历史和团体组织的积极方面匚etal.,2012)o但DaleQ992)发现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喜欢做长远规划,做规划时更考虑长远未来,似乎一那人(2012)的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人的时间取向以阐明上述矛盾。2过去取向2.1 中国人的过去取向中国人关注过去,认为过去是现在的基础,过往信息和经验更重要、价值更高(Guoetal.,2012),喜欢回想过去、购买熟悉品牌并在记忆中保留很多美好回忆(Jietal.,2009)o中国人对过去的关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崇拜祖先、尊重长者。儒家主张仁礼并举,其中"礼"代表尊卑长幼有序。此外,大量诗词通过“初心”表达对过去的关注。"初心"最早出自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除传统文化外,中国人对过去的关注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研究发现个体的时间取向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未来取向为主转变为过去取向为主(deIaFuenteetal.,2014)o与中华文明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相比,个体的一生很短暂。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中国人喜欢回忆过去。辉煌历史塑造了强大文化自信,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例如,中国人爱好历史题材的故事和戏剧,喜欢从过去信息中寻找答案(Jietal.,2009)o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共同铸造了中国人的过去取向。但是,中国人的过去取向并非简单地关注过去,而是不忘初心和使命,为未来指明前进方向,即积极看待个体和国家过往的成功与失败,从成功中获得快乐并转化为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的源动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避免未来再犯同样错误,将过古乍为未来的借鉴。2.2 过去取向的功能过去取向(也叫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个体思想和行为对过去的偏好(Zimbard。&Body,1999),包括过去积极(反映了个体对过去的乐观体验)和过去消极(反映了个体对过去的悲观体验)两个维度。过去积极者能够积极看待过去的成功与失败,表现出积极情绪(Zhang&Howell,2011).高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生活习惯(崔萌萌等,2014);与之相反,过去消极者往往表现出消极情绪、不健康行为或精神失调(Geetal.,2020)o过去取向者将注意焦点集中在过去积极或消极经历中会对其心理和行为造成一定影响。2.2.1 过去取向与心理健康过去取向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RUSh&Grouzet,2012)o过去积极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BhUlIaretal.,2015)和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Zhang&Howell,2011)o过去积极者普遍表现出高生活满意度(PrZePiOrka&Sobol-Kwapinska,2021;Saileretal.,2014)o从情感的角度看,过去积极者喜欢回忆过去美好经历并从中获得社会和情感支持;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过去积极者能够正确对待以往的成功和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与过去积极相反,过去消极与神经质等消极情感特征及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Geetal.,2020)和低生命意义感(Vazeou-Nieuwenhuis,2018)相关。过去消极者容易沉溺于过去的痛苦经历中不能自拔,出现反刍思维。反刍思维容易导致个体对消极情绪的抑制和转换能力变差(Yangetal.f2017),诱发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症状(李大林等,2019)o综上,过去积极可以视为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过去消极则为心理问题的风险性因素。2.2.2 过去取向与成瘾行为个体对过去的态度显著预测其当下的行为习惯。研究发现,过去积极与健康生活方式显著正相关(崔萌萌等,2014)并正向预测健康生活方式(甄一凡等,2015)过去积极者一方面能够从自己、他人的过去,和国家、民族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不忘初心和明确目标,容易抵制抽烟、喝酒等的诱惑。与之相反,过去消极与赌博成瘾(Donatietal.,2019)、网络成瘾(Bamettetal.,2020)、酒精成瘾(Coleetal.,2016)等成瘾行为显著正相关。过去消极者容易将消极的过去情绪体验带到当前,造成心理资源的过度消耗(卫武等,2019),导致拖延、成瘾等不健康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学业表现、社会成就?口主观幸福感(Steadetal.,2010)此外,过去消极者只关注消极的过去事件,忽略对当前和未来的规划,倾向于即时满足(FIorin&Iorga,2015)o综上,过去积极可能是健康生活习惯的潜在保护性因素,过去消极则是成瘾行为的风险性因素。关注过去积极事件有助于个体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是,一味沉溺于过去的美好回忆中也会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国家、民族和个体可能由于一直沉浸在过去的美好中而固步自封。因此,个体不仅要不忘初心,还要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3现在取向3.1 中国人的现在取向一些研究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关注过去(BeiSer&Hyman,1997;Yau,1988)o但也有研究发现,由于对具体事件和特殊规则的关注,集体主义社会更关注现田Shirai&Beresneviciene,2005)o例如,中国人和加拿大人在做决策时会对当前信息给予接近同等程度的关注(Jietal.,2009)中国人对现在的关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研究发现,现在取向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RUbin&Belgrave,1999)0远到文景之治、康乾盛世,近到我国成为世界GDP第二大国,中国经济在大部分时间都位于世界前列(倪玉平等,2015)唯有经济发达,老百姓才能不为柴米油盐所困扰,不必时刻为未来做准备,不会经常陷入过去贫困的回忆中,才能够立足现在并享受当下。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人关注现在,脚踏实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3.2 现在取向的功能现在取向(也叫现在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对现在的偏好(Zimbard。&Body,1999),包括现在享乐(反映了个体对命运积极主动的看法)和现在宿命(反映了个体对命运消极被动的看法)两个维度。现在享乐者相信努力改变命运,能在努力工作和刻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能通过家庭聚会、联系好友等活动汲取精神能量。现在宿命者认为一切皆是命中注定,得过且过。现在取向者对命运的态度极大影响其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3.2.1 现在取向与心理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基于时间心理学的阐释-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ChinesePeopleBasedonTimePsychology_1.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