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docx

    • 资源ID:995627       资源大小:45.5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docx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HowtoDevelop“TheLiteraryNationalLanguage,:LanguageStrategiesinTheBesiegedCity作者:都元宝作者简介:都元宝(19667,男,安徽省铜陵市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当代思想文化批评研究,上海200434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1年第1期第82-90页内容提要:钱锦书的围城不是一部“方言小说”,尽管其独一无二之处恰恰在于主人公流浪汉式旅行涵盖了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来自北方的人物也不少。围城语言策略值得注意之点是钱锦书很少让小说人物说他们自己的方言,而尽量让他们说南腔北调中西合璧的国语。围城中的方言土语就像鬼魂和影子一样藏在国语背后。虽然作者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偶尔使用方言,但也尽可能削弱方言的影响。吊诡在于这种超方言写作也能揭示蕴藏于方言中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精神。20世纪40年代,当北方作家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努力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时,南方的钱锦书却和他的人物一起学习正在形成中的国语。两种不同的学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语言遗产。QianZhongshu,sTheBesiegedCityisnotaMialectalnovealthoughitisuniquewithits,picaresqueheros,journeycoveringallsixdialectareasofsouthernChinameanwhilemanyothercharacterscamefromnorthernChina.ThenotablelanguagestrategiesinTheBesiegedCityarethatQianrarelyletshischaractersspeaktheirowndialectsbutalwaysforcesthemtospeakthenationallanguagewhichusuallycombinesthevariousdialectsandWesternlanguages.ThedialectsinTheBesiegedCityexistedbehindthenationallanguagejustlikeaghostorshadowsincetheauthordidhisbesttoreducetheinfluenceofdialectsevenifhehadtoadoptthematsomeoccasion.Theparadoxisthatthistrans-dialectalwritingcanalsorevealthespiritoflocalcultureandtraditionallife-styleindialects.Duringthe1940smanynorthernChinawriterswerelearning“peoples'language/7answeringMaoZedong,scallingwhereasQianwaslearningthechangingnationallanguagetogetherwithhischaracters.Thesetwodifferentlearningslefttwodifferentheritagesto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rylanguage.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1年05期关键词:钱锦书/围城/语言策略/方言/文学的国语QiarIZhOngShU/TheBCSiCgCdCity/languageStratCgieSdialcctsthcIitCrarynationalIangUagC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1)01-0082-09从张先生一家说起就叙事文学来说,"文学的国语"乃是现代中国作家创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的综合。围城的人物语言,即人物在围城中怎样说话,作者提示甚多,似不难回答。且看第二章方鸿渐由挂名的“丈人丈母"牵线,去"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张先生家,让张太太"相他一下"一到了张家,张先生很热闹地欢迎道:"HelI!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一个特征一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也并没有什么奇特一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张先生说的是夹杂了许多英文的“国语"。从方鸿渐离开后张先生一家对他的品头论足看,张太太、张小姐也说类似的"国语"。他们的“国语”不但中西合璧,还南腔北调。方鸿渐打赢了牌,提醒大家付钱,张太太说:"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咱们"、"得了"是"北调","清账"、"回头"既可说是"北调",也可说是“南腔",很难截然分清南北。"南腔北调"本来指一个人口音混杂,实际倒是大多数中国人说话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几千年发展自然形成的特点。愈到晚近的历史这个特点愈加明显。"近几百年一元、明、清、民国一一以来,总是以北方、多少以近乎北京音的系统,认为是标准语。官话、普通话、北方话、国语、国音各种名称,都是代表大家公认的标准语。因为已经全国四分之三的面积,三分之二的人口多少会用,本来的语言就相近于这种语言了。"从孔子时代所谓“雅言"到明代出现的“官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与各地"方言"相对而言的"通语"("方言""通语"是扬雄方言的概念),"通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相对比较统一的北方话。赵元任所谓“相近",是指各地方言("本来的语言")日益靠近标准语而尚未达到标准语的水平,结果无论口语音还是读书音都很自然地成为南腔北调一虽然口语音历时变化和空间差异较大而读书音历时变化和空间差异较小。到钱键书创作围城的20世纪40年代末和围城反映的抗战初期,现代"国语”的读音、词汇和语法,因人员交往前所未有的频繁,教育的普及,尤其明清以来"国语运动”的推动,越来越成为南腔北调的混杂一就文学来说,混杂不仅表现在书面语的读音上,也反映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知识阶级尤为明显,鲁迅承认别人说他讲演用"南腔北调"是不错的,他进一步说这个特点"还有开拓到文字上去的趋势"。鲁迅小说、杂文确实融合了许多南腔北调,尽管他“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一换言之,鲁迅用现代汉语书面语写作时杂糅南腔北调比口语来得更方便。这当然主要因为“五四”以来白话文作家一致追求书面语靠近口语,缩小传统口语与书面语的距离,其中主要一点,就是在书面语中大量吸收和融合现代国语所允许的南腔北调。这在来自南方的作家中最常见,因为他们使用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以“北调”为基础而掺入了更多的“南腔"。所以,张先生一家那样说话,固然包含作者的讽刺和夸张,但就那个时代的语言现实来讲也并不奇怪。他们的"国语"资格毋庸置疑虽然不是标准的"国语”,却反映了当时至少上海一地"国语"的实际。1947年晨光出版社出版的围城"南腔北调",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开拓到文字上",都主要是"南人北调”。1913年,第一届国语读音统一会的代表大多来自南方,虽然个别人反对,但最后还是确立北方方言为国语的基础方言,足见"南人"认同"北调”的普遍性。1932年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是现代"国语"权威标准,主其事者赵元任来自吴方言区太湖片的常州,平时说话喜欢“咱们咱们"的,还夹杂着许多儿话音。这个特点在他50年代末讲于台北的语言问题中还保留得很明显,尽管他移居美国后很少用汉语讲课。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制作的赵元任国语留声机片所反映的也是一个来自南方而身负国音总教习的语言学家在用心学习说"北调"。但历史上,由于若干朝代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一度占优势,也有"北人南腔”。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曾指出当时的南朝通语"南染吴越",有学者认为这是指西晋末年北方移民南徙至长江中下游两岸后形成的南朝通语与吴方言的接触。18世纪初旅法华人黄嘉略认为"由于南京曾是明朝的首都,所以,官话是以南京话为基础,吸收其它方言而形成的。”某些当代学者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明代官话基础方言和标准音"应该是代表着江淮方言的当时的南京话,而不是后来的北京话”。尽管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很大,但汉语方言在历史上持续发生南北交互影响以至融合的趋势,基本可以达成共识。汉语在历史上南北分野的地理界线屡有迁移,有时候的南腔恰恰是北方移民定居南方之后形成的浸染了南腔的北调,而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学的强势又反过来从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影响北方的口语和书面语。尤其近代以来,南方更早向西方开放门户,南方知识分子得风气之先,许多新名词新说法都由南方率先输入,虽然进入书面语之后多数仍采用当时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官话书面语或更具稳定性的似乎超越方言的文言文,却也有一些采用南方方言的译名和新创的术语,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北人南腔”的现象。至于中西合璧,知识阶级不用说,大都市一般市民中间也很流行(如南方各通商口岸的"洋泾浜”)。书面语的中西合璧现象也很普遍,以至于在一些文学家和语言学家那里产生了现代汉语书面语乃是某种欧化汉语的说法(不管这个说话所包含的价值判断如何截然不同)。现代汉语中西融合的问题非本文讨论的中心,暂不展开。两套语言至此似乎就解答了围城中人怎样说话的问题。然而,小说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透露了另一个信息: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彷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原来,读者在纸上"看到"张先生一家讲"国语",实则他们"说"的却是带“本乡土音”的上海话。”这位张先生是浙江沿海人本乡土音"应该就是“浙江沿海"某地方言。"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张先生上海话的"本乡口音"想必更厉害。这个细节说明,围城中人可能有两套语言,一套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一套是小说家帮他们"翻译"之后、落在纸上、被读者"听到”的。比如张先生说"好久不见!"其实应该是上海话“长远弗见!"作者将上海话翻成国语,硬派给他了。张先生一家既然说上海话,方鸿渐作为客人也不能独自讲国语一至少在张先生府上方鸿渐应该讲上海话。围城提到七十多个人物,开口的不下二十,他们都说什么话?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应该分作两方面:1.他们本来说什么话?2.作者要他们在小说中说什么话?围城人物的语言身份不妨就从上述两个方面,考察一下围城主要人物的语言身份。赵辛楣从小跟父母生活在北京,父亲过世后,母亲和兄嫂常住天津。苏文纨是赵辛楣幼时在北京的邻居,长大后跟活跃于政界的父亲(后随丈夫曹元朗)辗转上海、香港、重庆各地。苏文纨表妹唐晓芙就读于苏文纨、方鸿渐在北京的母校,”大学因战事内迁,她停学在家半年,现在也计划复学。"这个"家"当然指唐晓芙父母在上海的“唐家”。唐晓芙和方鸿渐恋爱失败,"姊姊姊夫邀她到北平过夏",不久"跟她父亲到香港转重庆去了。”赵辛楣、苏文纨、赵母(在香港出场)、唐晓芙等或自幼生在北京,或常住北方,又天南地北为家,他们的国语自然以北方话为根基,但并不像老舍小说人物那样特别凸显纯粹的北方(京津地区)方言特色。也就是说,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的国语的北方方言特征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和模糊处理了。另一方面,赵辛楣、唐小姐在上海时间不短,不敢肯定他们能否说上海话,但他们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国语偶尔夹杂一点南方口音也并非毫无可能。苏文纨是会说上海话的,来她沙龙作客的沈氏夫妇、遗少诗人董斜川、周游西洋各国的哲学家储慎明,小说没有特别暗示他们的方言背景,估计和三闾大学的学生、教师及眷属们一样,不管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因为生活在官场、学界等公共空间,而自然成了现代国民中说国语的主

    注意事项

    本文(“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