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应用开发教案-教学设计项目10漫谈对话:让智能机器人对话.docx
-
资源ID:947836
资源大小:21.6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智能语音应用开发教案-教学设计项目10漫谈对话:让智能机器人对话.docx
项目教学设计项目基本信息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校年级设计者1设计者2设计完成时间课程标准模块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智能语音应用开发课程标准使用教材版本智能语音应用开发项目名称漫谈对话:让智能机器人对话项目课时数9课时一、项目学习主题分析项目名称漫谈对话:让智能机器人对话项目概述目前,对话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大量烦琐的重复性工作。比如将对话机器人应用于客服领域,可以将人工客服解放出来,这样,人工客服就可以转向更有价值、更加灵活的工作中。本项目将使用聊天机器人开放平台实现机器人间的语音智能对话。项目学情分析高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已经掌握语音识别、语音唤醒、语音合成等相关技术,对智能语音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未曾对智能语音进行实际应用。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动手实践的课程有较强的兴趣。本单元将结合学生以往所学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融入ARCS元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完成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开放性学习环境本项目课程实施主要在智能语音实训室,主要环境设施包括:实训设备:计算机,智能语音实训箱,智能终端等;数字资源包括:微课视频、PPT等;辅助设施:任务单等。二、项目学习目标设计项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智能对话机器人的概念2 .了解非任务型智能对话机器人的概念3 .了解非任务型智能对话机器人的架构4 .熟悉非任务型智能对话机器人开源系统能力目标:1.掌握青云客机器人APl接口的调用方法5 .掌握思知机器人API接口的调用方法6 .掌握对话机器人的自我对话方法核心素养目标:1 .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整合能力3 .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与认识三、任务设计任务1搭建青云客对话机器人系统(3课时)想要完成机器人之间的对话,首先要借助AI平台搭建两个不同的机器人系统。在本任务中,采用的是青云客机器人,通过获取其APl接口信息,定义对话函数,再通过GET网络实现APl的调用,对系统进行评估,在每个步骤中融入ARCS元素,从而完成青云客机器人系统的搭建。任务2搭建思知对话机器人系统(3课时)在完成一个机器人的创建后,在本任务中,采用思知对话机器人系统创建第二个机器人对话系统。通过获取其APl接口信息,定义对话函数,再通过GET网络实现API的调用,对系统进行评估,在每个步骤中融入ARCS元素,从而完成思知机器人系统的搭建。任务3实现机器人间对话(3课时)在掌握了两个机器人平台的APl接口,接下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两个机器人间的自我对话,通过给定话题,两个平台机器人接收话题后,进行对话。通过导入函数、定义函数及语音合成函数、编写运行主函数等步骤融入ARCS元素,从而实现两个机器人间的对话。四、项目学习评价设计需要评价的活动针对任务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赋值搭速青云客对话机器人系统登录青云客机器人开发平台官网是否正确登录青云客开放平台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10分查看API接口信息是否掌握机器人请求URL组成部分教师评价10分导入库是否完成GET请求及关键词编码处理库的调用学生小组评价10分定义对话函数是否完成程序代码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20分调用对话函数是否完成对话函数测试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20分对话机器人性能评估是否完成性能评估表学生小组评价30分搭速思知对话机器人系统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赋值登录思知机器人开发平台官网是否正确整录思知开放平台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10分查看API接口信息是否掌握机器人请求URL组成部分教师评价10分导入库是否完成GET请求及关键词编码处理库的调用学生小组评价10分定义对话函数是否完成程序代码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20分调用对话函数是否完成对话函数测试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20分对话机器人性能评估是否完成性能评估表学生小组评价30分实现机器人间对话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赋值编写主函数是否完成程序代码学生小组评价60分运行主函数是否完成两个机器人对话的性能测试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40分五、项目作业设计更换两个机器人的对话主题进行重新测试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