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数字化正在改变非遗的传播方式.docx

    • 资源ID:941621       资源大小:14.6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字化正在改变非遗的传播方式.docx

    数字化正在改变非遗的传播方式2023年“非遗广州红”网络宣传活动以“非遗粤传承漫步广州红”为主题,联动广州本地一百多个城市空间打造非遗主题漫步地图、非遗奇妙剧场巡演、元宇宙漫步街区三大板块活动,展现贴近生活又丰富多元的“互联网+非遗”生活方式。其中,“非遗主题漫步地图”打卡活动自11月17日上线以来,微博话题“非遗广州红”点击总量超1.6亿。作为新的载体,数字加速了非遗的传播,数字与非遗的奇妙“混塔”已经是基本的社会事实。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来临,这种组合必定会进一步开疆拓土。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科技进步为文化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文化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坚实基础。其中,文字作为人类交流事务、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化中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前需要口耳相传的知识、眼见为实的技能被记录下来,后人也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新迭代。而且,不少由于种种原因失传的技艺,也因有了文字的记录而在新的时代得以复原、更新。笔者曾在安徽祁门、岳西一带乡野寻访古旧戏台。地处山区,相邻的村子,口音也着实有异,不少本地人都不明所以。然而,散落在乡野的这些古旧戏台的文字、碑铭所记述的戏班、戏目、演员则将这些言语不通的村落连缀成一个整体。就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字社会的生命力明显胜于无文字社会。到了近现代,没有留声机、录音机、录音笔这些工具,很难想象会有当下口述史的盛行。新工具的不断涌现,变革性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形式。在“话匣子”(广播)来到中国之前,在北京老天桥和天津等地以露天搭地卖艺维持生计的相声,虽以语言表演为主,却有着更多体态动作。事实上,边唱太平歌词边白沙撒字“圆脸子”(招呼人),是当年相声艺人入门必练的基本功。因为露天摆地,要四围的观众都能看见,对口相声的两个艺人是面对面表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话匣子”的日渐盛行,口才好、声音好的相声艺人与“话匣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进而,因为“话匣子”的介入和影响,相声艺人的口齿清楚、声音个色益发重要。到改革开放前广播“一统天下”的那数十年,相声也从原本是“看”,转型为主要是“听”,以致白沙撒字这一演员基本功逐渐失传。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直至当下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的盛行,相声又开始向表演回归。哪怕是隔着大小不一、形制迥异的屏幕,“看”至少不逊色于“听”。这使得纵然不再白沙撒字,相声演员的容貌、服饰、体态、表情甚至眼神再次具有了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相声的百年演进中,广播、电视、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传播方式,它们实实在在地参与了相声的制造与生产。以不同方式传播的相声,明显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态,培养了不同的受众,也造就着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与审美实践。国学大家钱穆曾指出,经过文字的记述加工,诗经中的“国风”已经不是纯粹意义用方言传诵的“民歌”,写下来的“国风''因为文字这一载体而具有了更广的传播范围、受众和普遍性,与“雅”“颂”并无本质差别。以此观之,亦如相声,作为新的技术、载体,数字化不仅是当下非遗必然有的保存方式、传播手段,会助力非遗的保护、传播与传承,它同时还在生产着非遗,至少是使“实体”的非遗出现了“数字非遗”这种新形态。它们有着各自的受众、流布的场域。这些新形态,共同构成了今天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样态。数字化正在打造、革新着非遗的形态与生态,是非遗传播也是非遗传承的革命性力量。借助它,非遗更能有效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传播,也就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生活传承。(作者:岳永逸,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2023年)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字化正在改变非遗的传播方式.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