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LINK网络产品知识与维修指导手册.docx
-
资源ID:895587
资源大小:899.19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TP-LINK网络产品知识与维修指导手册.docx
TP-LINK网络产品知识与维修指导手册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工程部编写:姚志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哀本手册的编写宗旨是:规范维修工程师在进行网络产品维修过程中的行为,并为判断及定位故障提供通用的一般方法。我们非常希望这本手册能为广大维修工程师的维修工作提供帮助,并成为广大工程师的伙伴。IT技术及网络的发展,使得维修过程日益复杂。维修经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编写这本手册也就是试图将网络产品在测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故障加以归纳,并将维修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使之形成我公司维修工程师的共同财富。我们希望,对于刚刚接触维修工作不久的你,或有一定维修经验但希望进行总结提高的你,这本手册都可以对你在理清解决故障的思路和方法方面有所帮助。本手册共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维修的一般方法,维修的原则及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对具体产品的性能、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框图、不良现象、故障分析思路等进行说明本手册的编写由于时间仓促,存在的问题将在以后逐步加以修正和补充。目录第一部分、维修指导思想第一节网络产品维修介绍第二节产品维修思路指导(一)一般维修顺序(二)产品维修方法(三)维修作业指导思想第二部分、网络与通讯产品知识与维修指导思想第一节网卡第二节集线器第三节交换机第四节路由器第五节无线产品(RF)第六节ADSL第七节MODEM第一部分、维修指导思想第一节网络产品维修介绍在网络产品维修中,根据维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如下的三个级别:一级维修,也叫板级维修。其维修对象是产品中某一模块或某一部件,如主板、电源等,而且还包括产品软件的设置。在这一级别,其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如替换、调试等等),来定位故障部件或模块,并予以排除。(一级维修一般测试员和装配员在工作过程中都能够处理)例如:有一台交换机开机后没电。作为一级维修,需要判断出此现象是由于电源原因引起的,还是主板的原因引起的,只要判断出引起故障的部件,并更换掉有故障的部件,即完成维修任务。二级维修,是一种对元器件的维修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处理。它是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如测试仪器)来定位部件或设备中的有故障的元件、器件,从而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例如:在上一例中,如果是二级维修,就不仅要判断出是哪个部件,还要判断出是该部件上的哪一个器件或元件出现故障,甚至要修复有故障的元器件,才算完成维修任务。三级维修,也叫线路维修,顾明思意,就是针对电路板上的故障进行维修。还是上例,如果是线路设计或线路故障引起的不良,就需要三级维修人员来维修。这些人往往是系统的设计开发人员或工程人员。从这三个级别的维修内容来看,高一级的维修必然要包含着低一级的维修,且一级维修是所有级别维修的基础。需要进行三级维修的产品故障是很少的,最多的是二级维修和一级维修。我们维修工程师日常进行的维修工作就属于1、2级维修的范围内。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如替换、调试等等),来定位故障部件或设备,并予以排除。在1、2级维修中,主要的工作有:(a)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资料及相应的维修方法,判断并定位故障所在的部位,然后更换有故障的部件或设备;(b)排除制造过程中出现出现的作业问题从1、2级维修的工作来看,它虽然简单,但却需要维修人员有较丰富、较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其中包括:对操作系统、产品应用软件的认识和理解,对产品性能、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各元器件也应有一定的认识。作为一名维修工程师,通过参与维修的过程,应能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也应该把每一次维修工作都当做学习的好机会,应该每修一个产品都能有所心得,而不是为了维修而维修。第二节产品维修思路指导(一)一般维修顺序:“八先八后”1. 1先调查,后熟悉维修,首先要弄清故障发生时产品的使用状况及以前的维修状况,了解具体的故障现象及发生故障时的使用软硬件环境才能对症下药。1.2先机外,后机内应先检查产品电源部分的外部件,特别是机外的一些开关,插座有无断路、短路现象等,不要认为这些是不关紧要的小处,实践证明许多产品故障都是由此而起的,特别是返修。当确认机外部件正常时,再进行其他的检测。1.3、先机械,后电气先检查其有无装配机械故隙再检查其有无电气故障是检修产品故障的一般原则。1.4、先软件,后硬件先排除软件故障再排除硬件问题,这是产品维修的重要原则。1.5、先清洁,后检修应先着重看机内是否清洁,如果发现机内各元件、引线、走线及金手指之间有尘土、污物、蛛网或多余焊锡、焊油等,应先加以清除,再进行检修,这样既可减少自然故障,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表明,许多故障都是由于脏污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会自动消失。1.6、先电源,后机器电源是产品的心脏,如果电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证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无从检查别的故障。1.7、先通病,后特殊先排除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常见故隙,然后再去检查特殊的故隙,以便逐步缩小故隙范围,由面到点,缩短修理时间。1.8先外围,后内部我们在维修的时候要灵活运用,不能一味墨守成规,在检测的时候要从简单易查的部件开始,本着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运用。(一):产品维修方法1、拔插法:拔插法最适用于板卡一级的故障定位与排除,因此它是在一级维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拔插法是通过将插件板或芯片逐个“拔出”或“插入”来寻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将故障缩小到板卡一级。如机器在某时刻出现“死机”现象很难确定故障原因,从理论上分析故障的原因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拔插法却很容易快速地找到故障部位。如当PC机出现故障时,根据部件受怀疑程度的次序,通过逐一去除系统中的各种扩展卡或接插件或外部设备(如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软、硬盘子系统等次序拔插),具体做法是:一块一块地拔出插件板卡(即I/O扩展卡),每拔出一块插卡,立即开机检查一次机器状态,一旦拔出某块插件板后,故障消失,则可以认为故障就存在于这一块被拔插的板卡上。否则,故障就存在于主板或显示子系统中,然后再用交换法将故障定位。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判断出是哪一块板卡或外设将整个系统造成故障状态,并可以很快找到故障部位,从而找到故障产生的原因。拔插法不仅适用于插件板,而且也适用于带有插座的采用PGA封装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2、替换法(或交换法卜替换法是用相同的插件板或器件互相交换观察故障变化情况,以便判断寻找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即用好的插件板卡或好的器件或外设,替换有故障疑点的插件板(或外设)。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这样一种情况,当你拥有另一台设备完好,工作正常,型号与故障机器相同的PC机时,你可将故障机中的板卡,逐一安装(或插入)到好的机器中,若某块板卡使好机变成故障,则故障一定是出在这块板卡上,若插入好机后工作正常,也同时排除了该块板卡的故障可能性。当然,这种做法还应确认故障板卡插入到好的PC机中去时,不会给好机造成破坏性影响。一般说,如果坏的板卡未出现电源与地线短路情况时,将坏板卡放在好机器上(或将好板卡放在坏机上)运行,一般不会将好机器(或好板卡)损坏,但在操作前一定先用万用表测量一下被怀疑板卡的电源和地线之间有无短路现象,若有,则证明该板卡已损坏,不需使用替换法。同样,也可将好机器中的板卡或设备插入(或接入)到故障机中,若插入某块正常的板卡使故障现象消失,则故障就出在这块被替换的板卡上。若故障依然存在,则说明其它地方仍存在故障,换下的板卡还需作进一步的判断。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方便可靠。对于没有图纸和芯片技术资料的含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板卡尤为适用。对初学者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可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3、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确定故障部位,可以在维修时,准备一台相同型号的产品作比较,在怀疑某些模块时,分别测试两块板卡的相同测试点,用正确的特征(波形或电压)与有故障机器的波形或电压进行比较,看哪一个组件或模块的波形或电压不符,凡是不相同的地方,必有原因所在,以此作为寻找故障的线索,根据逻辑电路图逐级测量,使信号由逆求源的方向逐点检测,分析后确诊故障位置。用比较法也可和标准值进行比较,如已知的静态工作点,波形图等,这些标准值一般在模拟电路中都可以很容易测量到,这种比较方法只适用于模拟电路和某些简单的小规模集成电路。4、测量法:就是将某一产品暂停在某一状态,根据逻辑图用万用表或其它测试仪器测量所需要检查的电平,是分析与判断故障的有力方法,它可分为:1)直接测量法:对于一些常见的典型故障,可以根据诊断维修经验或诊断程序提供的错误信息,直接对有关部件进行电压、电阻、电流和波形测量来确定故障的部位。2)静态测量法:就是将某一产品暂停在某一特定的状态下,根据逻辑原理测量和检查部件的有关测试点的波形、电平等,并据此来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常用的测量仪器有万用表和示波器等。一种静态测试法是把受怀疑的晶体管、组件焊下来,通过万用表、晶体管测试仪及其它仪器进行测试,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孤立的使用,因为你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能把器件焊接下来进行静态测试,那么要想获得这一理由,则还必须结合其它许多的方法做出大量的努力才行,否则使用这种方法就太盲目了,甚至得不偿失。有时候机器某些部件虽然不能正常工作,但各部分电路仍可测量到一些参数,好机器的电源电压,关键芯片某些管脚的电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等。根据上述分析,结合产品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直接知晓或推断一些信号的逻辑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对实际电路进行测量,通过比较,有时可以找到排除故障的思路,因此它既是一种维修方法,也是维修过程。还有一种静态测试法就是在不加电的情况下,用普通的万用表去测量组件输入输出到脚的内阻。一般集成电路的引脚电阻都具有PN结效应,即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但是正向电阻不会接近于零,反向电阻也不能无穷大。另外芯片输入引脚之间的内阻不能等于零,否则会引起逻辑错误。用万用表检查芯片内阻,从而分析芯片是否有故障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3)动态测量法:元器件的故障大部分都能用“静态测量法”来检查,但有时用这种方法还不能找到故障的原因。因为有的组合条件是一个脉冲(或脉冲序列),无法用“静态测量法”来检查。此外,有些故障在静态时不出现,只有在连续工作这种动态情况下才出现,这说明器件的某些动态参数有问题,才引起机器的故障。因此要设法用动态方法来寻找故障原因。所谓“动态测量法”就是设置某些条件,让其运行,用示波器或计数器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或记录脉冲个数,并与正常波形或正常脉冲个数相比较,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若有异常现象,则组件可能是,造成故障的原因,逐步向前检查即可找出故障部位。也可以根据组件的逻辑关系,利用示波器测试组件的逻辑关系是否正常,检查出组件的外围电路的开路、短路、接触不良,以及组件内部开路或短路。这一方法也是应用较广的常用方法之一。5、原理分析法:原理分析法是从产品的原理入手,根据新的时序关系从逻辑上分析各部分电路的特征(或各关键点应有的特征),从而找出故障原因的方法。它是一种专业硬件维修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例如,在某一时刻,某个点应有固定的脉冲信号,或者应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正确的电平状态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然后测试和观察这些点的具体波形,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的可能性,这样,可缩小范围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直至找到故障原因。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对产品工作原理有所了解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字电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些专门的检修工具来测量产品有关电路某些测试点的电位(逻辑电平值)。原理分析法往往耗时较多有时还不如其它方法简单、迅速。6、直接观察法:就是通过手摸、眼看、耳听、鼻闻等方式做辅助手段来检查机器故障的方法如观察产品是否有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