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氧化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 资源ID:801668       资源大小:26.1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氧化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二氧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标识中文名:二氧化氮英文名:nitrogendioxide分子式:NO2相对分子质量:44.01结构式:O=N=O化学品的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硝酸、硝化剂、氧化剂、催化剂、丙烯酸酯聚合抑制剂等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睹的危险。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吸入有剧毒。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标签要素:象形图6令令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具。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火灾时Z如能保证安全,可设法堵塞泄漏。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眼睛接触: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安全储存:防日晒。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上锁保管废弃处置:本品及内装物、容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物理和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尤其是长期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偶尔出现呼吸窘迫。在正常生产处理过程中,吸入本品可产生严重毒害作用,甚至可致命。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如果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化学品序号:637组分:二氧化氮浓度:/NASNo.:10102-44-0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Mo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对W施救者的忠告: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处理消防措施灭火剂:合适的灭火介质:水不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特别危险性:蒸气可能会移动到着火源并回闪。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环境保护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发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储存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PC-TWA:5mgm3;PC-STEL:IOmgZm3生物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GBZTT160.1-GBZT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歹IJ标准)工程控制: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个体防护装备:呼吸系统防护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眼睛防护佩戴化学护目镜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手防护戴化学防护手套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红色至棕色气体PH值:>7熔点():-11.2沸点(C):21.2相对密度(水=1):1.45(2C)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意义饱和蒸气压(kPa):无意义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C):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闪点():无意义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分解温度():无资料黏度(mPas):无意义溶解性:与水混溶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危险反应:无资料避免接触的条件:热、火焰和火花禁配物:无资料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LC50:88ppm(大鼠吸入)皮肤刺激或腐蚀: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眼睛刺激或腐蚀:造成严重眼损伤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无资料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污染包装物: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3306联合国运输名称:二氧化氮联合国危险性类别:2.3、5.1/8包装类别:-包装标志:<!>海洋污染污:否运输注意事项: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列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未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未列入。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未列入。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高毒物品目录:未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未列入国际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未列入。鹿特丹公约:未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未列入

    注意事项

    本文(二氧化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