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西医:急喉瘖的诊疗.docx

    • 资源ID:773066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医:急喉瘖的诊疗.docx

    中西医:急喉瘩的诊疗喉瘩是因邪犯于喉,或咽喉失养所致,以失音,或伴咽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内经名曰喑,明代以后则称喉瘩,以与中风舌不能转运的“舌喑”相区别。喉瘩有急、慢性之别。急喉瘩是因六淫侵袭,邪客咽喉所致,以新病失音,或有咽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咽喉病。因其发病急,属新病,故亦称暴瘩。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为多。由于用嗓不当所致失音,因其病机多虚或瘀,请参见慢喉瘩与血溢声户二病。西医急性喉炎属于本病范畴,新病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者,有时亦可按本病辨证论治。急喉瘩之名见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在古代文献中,本病属喉瘩、暴瘩范畴。内经最早有关于本病的论述,灵枢忧恚无言说:“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合不致,故无音。”指出了急喉瘩的病因病机是寒邪侵犯了会厌,使会厌开合不利而致嘶哑失音,为后世对本病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张介宾景岳全书卷28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急喉瘩,并阐述了“金实不鸣”、“金破不鸣”的病因病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病因病理本病多因外感风邪,肺金邪实而致失音,属“金实不鸣”。1 .风寒侵喉:风寒袭表,肺气壅遏,寒邪凝聚喉窍,声户不利为瘩。2 .暴寒客喉:阳虚之体,少阴经脉不足,外感寒邪,直中少阴,声户不利为瘩。3 .寒束热郁:素有脾胃蕴热,复因外感寒邪,或暴饮冰凉之物,寒闭肺气,声户不利。诚如张氏医通卷4说:“盖暴瘩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4 .风热犯喉:风热邪毒从口鼻直袭喉窍,或风热袭表,或外感风寒化热,肺失宣降,邪热上壅,声户失利。5 .痰热壅喉:外感风热内炽,或寒郁化火,热灼津液,以致痰热壅肺,上攻咽喉,声户不利。6 .热毒熏喉:外感表邪不解,传里化热,以致肺胃邪热壅盛,循经熏灼喉窍。西医认为,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一般多发于感冒后,先有病毒入侵,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某些职业因素,如过多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刺激性气体,用嗓过多与发声不当,以及喉粘膜的异物伤,器械检查损伤,或者烟酒过多,受凉,疲劳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原有鼻咽炎症时,均易诱发。临床表现与诊断1 .病史:属新病,多有受凉、外感病史。2 .症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失音;或伴喉内痰多,咽痒咳嗽;可伴有喉痛,发声时加重,一般不妨碍吞咽。3 .检查:喉部粘膜红肿,色淡红或鲜红,以声带及杓会厌裳明显,甚则声带边缘圆钝呈梭形,或有痰涎附于其上,发音时声门闭合不全。鉴别诊断应注意与梅毒、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所致的声嘶相鉴别。辨证论治1 .风寒侵喉证主证:起病急,卒然声音不扬,甚至嘶哑;或兼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咳嗽声重。检查见喉部粘膜微红肿,声带淡红带紫色,肿胀。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周身不适,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开音。方药:三拗汤f加半夏、细辛、石菖蒲。备选方:六味汤同加苏叶、杏仁、石菖蒲。2 .暴寒客喉证主证:卒然声音不扬嘶哑,喉痛,咳嗽声重,或清痰上溢。咽喉粘膜色偏淡,声带水肿或带紫色。全身可见恶寒、咳嗽痰稀、平日多畏冷、肢凉、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或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弦紧或迟缓,尺弱。治法:温阳散寒,宜肺开音。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如加生姜、半夏、石菖蒲。3 .寒束热郁咽喉证主证:多因外感,或因食冰棍、冰水后卒然声音嘶哑,喉头发紧。检查见声带水肿,边缘色红。全身可见恶寒、头痛、咳嗽,咯痰黄稠难出。舌红胖而有齿痕,苔白黄,脉浮紧或弦滑。治法:散寒清热,宣肺开音。方药:麻杏石甘汤的加细辛、瓜篓、茯苓、石菖蒲、黄苓。4 .风热犯喉证主证:病初起,音低而粗,甚则声嘶;或喉痒咳嗽,喉内灼热、微痛。检查见声带微红肿,但喉关及咽部红肿不显。全身并见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舌边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喉。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备选方:银翘散咒酌加蝉蜕、胖大海。5 .痰热壅喉证主证: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声音嘶哑,或有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检查可见声带红肿,其上有粘痰附着,或有咽部红肿明显。舌红胖,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开音。方药:清气化痰丸的加银花、连翘、天竺黄、鱼腥草之类。备选方:清咽宁嗽汤”6 .热毒熏喉证主证:声嘶重,或声哑失音,咳嗽痰黄粘稠难出,喉痛。检查见喉粘膜及声带红肿明显,或有黄白色痰涎附于其上,或有咽部红肿疼痛。全身并见发热,烦渴引饮,口臭,腹胀、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滑数。治法:泻热解毒,利膈清咽。方药:清咽利膈汤3加蝉衣、胖大海。西药治疗1、抗菌消炎:予青霉素、复方新诺明.2、症状重或水肿明显者,予强的松5mg,口服,每天3次.外治1、超声雾化每日12次,选用药物参见总论之咽喉病外治法,并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风寒侵喉证,用苏叶、蕾香、佩兰、葱白、生姜适量,水煎,过滤去渣(下同)。暴寒客喉证,用桂枝、麻黄、细辛、生姜、苏叶各适量。寒包热郁咽喉证,用麻黄、杏仁、甘草、黄苓、连翘、银花适量。风热犯喉证,用薄荷、蝉衣、菊花、桑叶、桔梗各适量。痰热壅喉证,用薄荷、蝉衣、陈皮、半夏、浙贝、银花、连翘、黄苓各适量。热毒熏喉证,用薄荷、蝉衣、黄苓、银花、芦根、赤芍、大黄各适量。2、蒸气吸入:药用内服煎剂,或薄荷、复方安息香酊等,或上述超声雾化药煎液。3、含服:用清音丸您久六神丸的、喉症丸出之类。暴寒客喉证,用蜜炙附子含服。其他治疗1、针灸治疗体针法:取手太阴肺经、任脉和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风寒钱喉证,取天突、水突、鱼际、尺泽;暴寒客喉证、寒包热郁咽喉证,取天突、水突、鱼际、尺泽、肺俞、足三里、复溜;风热犯喉证取液门、合谷、尺泽、鱼际、天突、曲池;痰热壅喉证、热毒熏喉证取合谷、尺泽、内庭、丰隆。发热加刺曲池。均用泻法,不留针,每天1次。另,取“开音1号穴”(自人迎向颈中线旁开1。5cm处),用雀啄进行手法,朝甲状软骨后缘杓会厌皱裳处斜刺7分,每天12次,此穴有消除声带水肿的作用。耳针:肺、咽喉、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大肠。针刺,每天1次;或王不留行贴压,3天1次,每天自行加压按摩贴压处数次。2、理疗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颈部,每日1次,每次1520min,6次为1疗程。用磁片贴敷于“开音1号”穴,磁片表面磁场强度10009000GS,连续贴7日;或取天突、新廉泉、合谷等穴。(3)He-Ne激光穴位照射。取“开音1号”穴或天突、新廉泉穴,每次5min,每日1次,7日为1疗程。3、单方、验方风寒证:取萝卜自然汁加姜汁少许,时时细饮。风寒证:防风僵蚕石菖蒲各IOg甘草桑叶薄荷各6g泽泻车前子各IOg水煎服每天1剂。三拗汤加味:炙麻黄生甘草各l3g杏仁35g钩藤310g薄荷23g蝉蜕38g生姜12片水煎,分多次温服,微微取汗。喉瘩有痰加浙贝母、天竺黄25g清热化痰;四肢痣疲加僵蚕310g、娱蚣0.5l条祛风止痉;有热加黄苓35g、淡竹叶3IOg清热;高热去生姜,加生石膏510g清热降火。风热证,用陈粽叶(包过粽的叶片)60g,水煎服。预防护理1 .急性期禁声。2 .注意休息,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勿过食辛辣炙燃,戒烟酒。3 .积极治疗鼻渊、喉痹、乳蛾等原发疾病。4 .冬季应保持室内温暖、空气流通,但不宜温度过高或过分干燥。5 .避免过度用嗓,勿发声过高、过多、过久,感冒或月经期间尤应注意。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医:急喉瘖的诊疗.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