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过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治疗教学建立肺病科规培生中医文化自信的探索.docx

    • 资源ID:720963       资源大小:25.8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过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治疗教学建立肺病科规培生中医文化自信的探索.docx

    通过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治疗教学建立肺病科规培生中医文化自信的探索解诗韵I陆城华1郭晓燕,孙朔1张晔敏'张惠勇'薛鸿浩1I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32通信作者:薛鸿浩,Email:摘要:中医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繁忙的临床日常工作中,如何提升肺病科规培医生中医文化自信,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将通过中医药抗疫史、中医药治疗新冠案例教学以及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三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帮助规培医生们建立中医文化自信。进而促使其生成从事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为日后积极投身于中医药文化复兴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中医文化自信;课程思政;呼吸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EstablishingtheCultureConfidenceOfTraditionaIChineseMedicine(TCM)intheDepartmentofRespiratoryThroughtheInterventionofTCMinthe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XieShiyun',LuChenhua1,GuoXiaoyan1,SunShuo,ZhangYeming1,ZhangHuiyong1,XueHonghao'1.onghuaHospital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0032,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ueHonghao,Email:AbstractCulturalconfidenceofTCMisanimportantpar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tisworththinkingabouthowtoimproveTCMcultureself-confidenceofstandardizedtrainingresidentsinRespiratoryDepartmentduringtheirbusyclinicalwork.Thispaperwillenrichtheteachingcontentfromthreeaspects:TCMhistoryofantiepidemic,casestudyofTCMtreatingCOV1D-19,andtheinterventionofTCMintreatinginfectiousdiseases,soastohelpthedoctorstoestablishtheculturalconfidenceofTCM.Bythesemethods,togenerateyoungdoctors'internaldrivingforceofinheritingandinnovatingTCM,thereforemakingcontributiontotherevivalofTCMandintroducingTCMtotheworldinthefuture.KeyWordscultureconfidenceofTC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piratoryDepartment;standardizedresidenttrainingprogram2013年习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作用,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医学并不是一门古老的学问,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人正不断给中医学注入新的生命。对于中医学未来的继承者-规培医生,更需要建立中医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将中医文化继承创新,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医学走向世界。如何将中医文化自信融入肺病科规培医生带教中,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将从中医药抗疫史、中医药治疗新冠案例教学以及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教学为切入点,建立肺病科规培医生文化自信。1 .通过中医药抗疫史挖掘中医文化自信早在两千年前内经便提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这句话指出了两个方面:第一,指出疫气浊气通过鼻进入人体而传染。第二,指出疾病预防在于体内充实的正气,提出防重于治的理论体系。东汉末年,兵荒马乱、天灾不断。古有谚语"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当时病气流行,众多百姓死于伤寒。医圣张仲景收集众医家及百姓防治疾病经验,结合自身行医经验,著成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至明清时期,传染病因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变化,再次出现大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明代276年间大传染病流行64次,而清代266年中大传染病流行多达74次。这段时期涌现出大量温病学家,正式确立了温病学说。明代吴有性瘟疫论提出戾气学说这一传染病病因学新观点,论述其传染途径(一是接触传染,二是空气传染),并阐述了其发病及传变规律,创立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在明代温病学家的基础上,清朝四大温病学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叶天士建立温病因证脉治的独立体系、薛生白系统论述湿热病的因证脉治、吴鞠通丰富温病的证治内容、王孟英汇集渚家之说,集温病学之大成。他们提出病气学说,在病因学上一大进步、确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温病学理论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通过不断发展,中医药形成多种辨证体系,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创制了大量经典名方,诸如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白虎汤、银翘散、达原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等。为后世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思路。上世纪50年代的小儿流脑、乙脑流行、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和2009年甲型流感,中医药都发挥了抗疫作用,让世人见证了其独特的疗效与优势。2 .通过中医药治疗新冠案例教学增强文化自信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首次将中医治疗正式纳入新冠诊疗方案。2020年1月29日,上海印发了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的通知,形成了上海的中医治疗方案。应对疫情防控,龙华医院肺病科主任张惠勇、副主任薛鸿浩作为首批中医专家,第一时间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疫情一线采用中医药疗法进行救治工作。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病人临床表现,将上海地区新冠肺炎归属于“湿热疫”。基于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确立“截断扭转"指导新冠肺炎治疗的思路,轻型运用银翘散、升降撒、达原饮、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治疗。另外注重健脾助运,行气化湿法截断由卫转气、通腑攻下法截断邪陷心包、血化瘀法截断由营入血、化痰软坚截断肺痹L通过中医药治疗,上海无一例患者从普通型转为重症。此外,运用中医药治疗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很好的临床转归。2020年2月,龙华医院派出30名医疗专家加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短短39天内,雷神山C5病区共收治患者114人,出院107人,据全院榜首。中医治疗率达100%,实现中医功法全覆盖,其中纯中医治疗70余人。创下了全院抗生素使用最少、人均住院费用最少(7000余元)、全院患者痊愈时间最短(5天)的记录。实现了患者零死亡、患者零投诉、医务人员零感染。他们用疗效证明中医药治疗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雷神山抗疫中交出满意的中医药答卷。对于此次新冠疫情,习总书记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机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这更坚定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3 .通过中医药介入抗感染治疗提升文化自信3.1 中医药介入耐药细菌治疗随着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普遍应用,世界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是全球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生素会出现如下危害:第一,导致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第二,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第三,使人体体内菌群耐药性增加。2019年年上海市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指出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由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往往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亦耐药,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造成高病死率。第四,药品不良反应增加,如听力损害、肾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第五,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介入抗感染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其机制主要通过影响耐药菌细胞壁结构、改变耐药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耐药菌蛋白质合成、阻碍耐药菌叶酸及核酸合成,起到直接治疗耐药菌感染。并且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免疫应答、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等途径治疗耐药菌感染IL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明显减轻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咳痰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加速X线炎症吸收,改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对于重症肺炎联合抗生素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保护重要器官,提高28天生存率等。3.2 中医药介入耐药结核杆菌治疗据统计,2019年全世界有近50万人感染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其中78%的人患有耐多药结核病(MDR-TB)。负担最大的三个国家有:印度(27%)、中国(14%)和俄罗斯(8%)O2017-2019年间,我国是第二大登记接受耐多药/耐利福平结核病治疗的人数增加大于等于10%的国家。严重威胁了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中医药在防治肺结核中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目前中医药主要治疗方法除了口服补肺养阴中药外,还有诸如隔蒜灸、穴位敷贴、中药雾化等外治法。中医药介入治疗结核病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减轻脏器损害、改善微循环和抑制纤维增生,促进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等特点.。上世纪60年代起,龙华医院肺病科在邵长荣老先生带领下,在耐药性肺结核复治病例的诊疗和疗效评价中大胆引入中西医结合新思路,创制了“苓部丹”、“保肺片"、“复方三草片”等中成药制剂。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不仅有效缓解结核病患者阴虚的症状、痰菌转阴性,还使部分患者多年不愈的空洞得以闭合,取得了瞩目的成效。现有数据显示,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痰菌阴转率为63.3新纯西医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0.05)。4 .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展望肺病科规培生在科室轮转期间,工作量较大,深度拓展学习中医医学史机会少。加之肺病科临床医师对中医医学史掌握熟悉程度不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故龙华医院肺病科与上海中医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进行合作,通过讲课形式讲述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发展史,这体现了传承精华。另外,我们守正创新,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典型病例讲授。通过继承、发展了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在缺乏明确有效抗病毒药物情况下,充分所发挥中医药作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促进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通过这样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医学人文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规培学生实际运用中医药治疗经验较少。我们还应当鼓励规培生,在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基础上,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或行针刺治疗,通过此方法,可直接观测患者病情变化,体会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疗效,进而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其内容包括: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等内容。通过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治疗教学,可促使规培

    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中医药介入感染性疾病治疗教学建立肺病科规培生中医文化自信的探索.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