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诊断学看舌苔[宝典].ppt

    • 资源ID:715589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诊断学看舌苔[宝典].ppt

    中医诊断学舌诊望舌苔舌苔的定义与形成舌苔的定义与形成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舌苔地苔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残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头间的间隙而成胃气舌面胃津薄白而润薄白而润胃气舌面胃津颜色质地形态异常邪气察舌苔的意义: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正的消长。一、苔质: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偏全(1)薄、厚苔: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气的深浅【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准。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厚 苔薄 苔薄苔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u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u外感疾病初起在表(如风寒咳嗽证、邪热袭肺证)u内伤病病情较轻(气虚发热、阴虚火旺的心悸等)厚苔: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主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湿、食积、里热一般的一般的:l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病进l厚变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病退特殊的:特殊的:l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l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总结】舌苔的形成与胃气的强弱、邪气盛衰有关。一般来讲:邪气雍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厚苔可以认为是诊断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尤其对于辨证脾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时胃气匮乏,邪气雍盛时,也可以见到厚苔,如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的腐苔,这种厚苔则属于无根苔的范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床应注意辨别。(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润或干燥的程度可以分为:l 润苔l 滑苔l 燥苔l 糙苔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肾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提示体内津液未伤;热如营血,蒸动营阴之津上潮于舌液可以见到舌面润滑。2023-12-21中医诊断学13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滑湿机理寒湿内侵阳虚聚主病:痰饮主湿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形成机理】高热、大汗、呕吐后;过服温燥药物;燥邪犯肺等耗伤津液,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2023-12-21中医诊断学16糙苔见于以下两类: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舌苔润、燥动态转化】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不畅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化为正常津液)2023-12-21中医诊断学19(3 3)腻、腐苔:)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2023-12-21中医诊断学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腐苔形成机理】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见于湿邪上泛(食积、痰浊等实证)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见于胃气衰败(主虚证)了解:1.脓腐苔霉腐苔:舌苔表现为舌上生如饭粒样的糜烂的小点或满舌糜烂发白,甚至蔓延至舌下或口腔其他部位,揩之不去,揩去之处的舌面多光剥无苔,称为霉苔见于口腔真菌感染的病人,及湿热口糜或口疮2023-12-21中医诊断学23(四)剥落苔【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无苔。依部位、范围、大小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前剥苔、中剥苔、花剥苔、地图舌、光剥苔(镜面舌)。与先天性剥苔区别 【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测知胃气强弱、胃阴存亡。临床结合部位、大小可知何脏腑虚衰、程度。气血两虚;胃阴枯竭;胃气衰败,为全身虚弱征象【动态变化】全剥:正气渐衰,旧苔脱落。反之,正气渐复,续生新苔。(5)真、假苔:察舌苔的真假,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意义。u真苔或有根苔:【特征】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象从舌面上长出来的一样【临床意义】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有胃气,实、热)l 见于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提示病较深重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l 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2023-12-21中医诊断学26真苔u假苔或无根苔:【特征】舌苔不紧贴舌面,不象舌所自生而象涂于舌面,容易刮脱,刮后没有苔垢,舌质光洁【临床意义】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虚、寒);见于新病为邪浊渐聚,提示病情较轻见于久病为胃气匮乏,不能上潮;提示病情危重,逆证2023-12-21中医诊断学28假苔假苔(6)偏全苔:【舌象特征】偏全舌是根据舌苔在舌面上分布情况来命名的,若舌苔遍布舌面全苔舌苔仅布于前、后、左、右之某一局部偏苔【临床意义】l 病中出现全苔提示邪气散漫多为痰湿阻滞之征l 舌苔偏于某处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2023-12-21中医诊断学30偏于舌根部 舌苔偏于左白苔黄灰黑苔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二、苔色苔色的变化主要有(1)白苔【舌象特征舌象特征】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l薄白苔 l厚白苔【临床意义】l可为正常舌苔l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l亦可见于热证。2023-12-21中医诊断学33薄白苔2023-12-21中医诊断学34厚白苔【机理分析】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苔薄臼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痛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舌象特征】舌苔呈现黄色。l 淡黄: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l 深黄: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l 焦黄: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2023-12-21中医诊断学37淡黄苔2023-12-21中医诊断学38深黄苔2023-12-21中医诊断学39焦黄苔【机理分析】:邪热熏灼于舌,故苔呈黄色。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甚:l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l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l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l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根据黄苔出现部位辨别病位动态转化:舌苔由自转黄,或呈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黄滑苔2023-12-21中医诊断学42黄瓣苔2023-12-21中医诊断学43焦黄苔黄腻苔【舌象特征】苔色浅黑,称为灰苔;苔色深灰,称为黑苔。灰黑苔的分布,在人字界沟附近苔黑较深,越近舌尖,灰黑色渐浅。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多在疾病持续一定时日、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出现。【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2023-12-21中医诊断学46灰黑苔【机理分析】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要指征:l 寒湿病灰黑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成,灰黑湿润多津;l 热性病中出现的多由黄苔转变而成,灰黑干燥无津液。灰黑苔+白腻苔:多为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灰黑苔+白腻苔:为湿热内蕴,日久不化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霉酱苔:多由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也见于湿热夹痰的病证。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诊断学看舌苔[宝典].ppt)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