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基础梁施工方案.docx
目录一、工程概况11.1 工程概况11.1.1 料棚料库工程简介21.1.2 运用库工程简介2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213管线及周边建(构)筑分布情况61.4 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6二、编制依据82.1 编制依据82.2 编制范围9三、施工计划93.1 施工进度计划93.2 施工材料计划93.3 机械设备计划9四、施工工艺技术114.1 基坑开挖114.2 基坑防排水措施124.3 基坑回填124.4 桩头凿除124.5 桩头破损的处理措施134.6 桩顶标高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134.7 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的施工工艺154.8 不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的施工工艺164.9 垫层施工184.10 钢筋施工184.11 模板支架工程214.12 混凝土工程244.13 覆土回填30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15.1 组织保障315.2 技术措施435.3 环保措施措施60六、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646.1 管理人员投入及进场计划646.2 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64七、质量保证措施657.1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57.2 模板支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57.3 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77.4 、土方回填质量保证措施68附图1:料棚料库承台及基础梁平面布置图68附图2:运用库承台及基础梁平面布置图69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工程(不含岗子村站及相邻区间)起自XXX站,途经南部新城、中心城区、紫金山、黑墨营、燕子矶和新港开发区,止于XX山。线路主要沿夹岗五路、大明路、御道街、北安门街、板仓街、花园路、恒嘉路、营苑南路、万兴路、经五路、神农路、恒竞路、O号路敷设。线路全长约28.04km(不含岗子村站及相邻区间),共设车站18座,均为地下站。设双龙街停车场和栖霞山车辆段各一座;设主变3座,其中新建新生坪主变1座,利用既有南京南站和紫金山主变各1座。南京地铁6号线D.006.X-TA01标土建一工区部分共计包含10座车站,12个区间,1座停车场,线路主要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秦淮区、玄武.0区,由南至北主要沿岗五路、大明路、御道街、北安门街、板仓街、花园路、恒嘉路、营苑南路、万兴路布置。图1.1-1?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街停车场位于双龙大道以东、绕城公路以南、规划宁芜铁路以北、佳营南路以西所夹地块,为东西向布置,西侧规划为宁和城际停车场,东侧为地铁5号线大校场车辆段用地。图1.1-2?街停车场位置平面示意图停车场用地最长处约1460m,最宽处约210m。现状用地范围内主要为厂房和居民用地,段址中部佳营中路及翁家营河斜穿地块。双龙街停车场主要承担6号线配属车辆的停放、运用整备和双周三月检等任务。停车场建筑包括运用库、综合楼、公安用房、料棚料库、混合变电所、门卫一、二、公安用房门卫、垃圾处理站9栋单体建筑,均为地上结构。停车场征地面积为19.7ha,停车场围墙内用地面积约Uha,总建筑面积26070肝。征地面积为196404而,农村房屋拆迁面积为6437411厂房拆迁面积为87276户,需改移河道2680m,本工程为南京地铁6号线双龙街停车场,均为地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用地红线面积109591m2,建筑占地面积1617111f,总建筑面积2607011本方案编制范围为料棚料库、运用库承台及基础梁施工方案。图1.1?街停车场规划平面示意图1.1.1 料棚料库工程简介双龙街停车场料棚料库主要作用为地铁停车场材料库,地上一层,层高9.85m,建筑总高度ILlm,料棚料库单体建筑面积923.19平方米,料棚料库宽12.7m,长72.55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形式为承台,共设置27个双桩承台,地基基础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室内地面标高±0相当于绝对标高8.4m,室外地面标高8.2m。承台及基础梁平面位置见附图I01.1.2 运用库工程简介运用库主要建筑功能为地铁停车场运用库,运用库单体建筑面积13327.1平方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屋面钢梁结构,辅跨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形式,运用库跨度为25.6+25.4+9+9=69m,柱距6m,中部设两道伸缩缝。排架部分:地上一层,地面以上高度8.2m,地面以下埋深2.3m,基础形式为柱下桩基承台,地基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房屋长度为150m,宽度为69m。框架部分:地上二层,地面以上高度8.2m,地面以下埋深2.3m,基础形式为柱下桩基承台,地基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房屋长度为150m,宽度为8.6m,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承台及基础梁平面位置见附图20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1.2.1 工程地质本标段工程地质情况见表1.2J工程地质情况表。本次施工位于-1杂填土、-2b2-3杂填土层。表1.2-1工程地质情况表时代成因层号地层名称颜色状态特征描述层底埋深(m)厚度(m)最小最大最小最大Qm,4近期堆填-1杂填土杂色松散杂色,稍湿,结构松散,由粉质黏土混砖石碎屑组成,局部为碎块。道路上钻孔上部为水泥及沥青路面。回填时间大于10年。0.505.300.50-5.302b23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灰黄、黄灰色,稍湿湿,主要由软可粉质黏土组成,局部可见植物根茎,夹有少量碎石。道路上钻孔上部多为三合土。回填时间大于10年。0.70-5.800.40-4.70Q/-2冲积淤积-lb2-3粉质黏土灰黄色、灰色可塑灰黄色、灰色,饱和,可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坳沟区“硬壳层”。2.50-6.800.60-4.20(2)-lc3粉土灰色稍密灰黄色、灰色,饱和,稍密,中压缩性,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切面粗糙,夹含薄层粉砂,单层厚约2-5mm,局部大于10m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具有水平沉积层理。4.00-9.600.80-6.90-2b4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灰色,灰褐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高压缩性,摇振反应缓慢,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上、粉砂,单层厚约l-2mm,局部大于5m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具有水平沉积层理。4.00-16.000.90-11.503b34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局部流塑灰色,饱和,软塑,局部流塑,高压缩性,摇振反应缓慢,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单层厚约35mm,局部大于10m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具有水平沉积层理。4.00-20.100.5011.90Q,-24-IbI-2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可-硬塑青灰色、褐黄色、灰黄色,饱和,硬塑,局部可塑,中偏低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5.0017.700.80-12.30-2b2-3粉质黏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灰色、黄灰色,饱和,可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夹稍-中密状粉土,单层厚l-3mm,局部大于5mm局部含量较高。6.00-22.500.80-10.70时代成因层号地层名称颜色状态特征描述层底埋深(m)厚度(m)最小最大最小最大-3b1-2粉质黏土灰黄、褐黄色可-硬塑青灰色、灰黄色,饱和,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可见少量铁钵质结核及灰绿色次生黏土团块。5.70-20.900.70-13.004e粉质黏土混卵砾石黄褐、褐黄色可-硬塑黄褐色、褐黄色,饱和,可硬塑,中偏低压缩性,主要由粉质黏土混卵砾石组成,成分复杂。砾石含量一般2030%,局部富集段可达50%,粒径多为0.50-5cm,少(大于5cm,呈次棱角或次圆状,成分多为石英质、硅质,分布不均。14.70-21.400.30-2.40KlgKg-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砂土状,碎块状棕红色、褐红色,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砂土状,短柱状,手捏易碎,水冲即散。胶结一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取芯率80-95%。7.5023.500.20-9.00Kg-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柱状棕红色、褐红色,风化较弱,泥质粉砂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呈中-长柱状,锤击声哑,易碎,遇水易软化。属软岩,岩体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各类结构面不发育。取芯率90-99%,RQD=90-95%。10.4-30以下厚度大,未揭穿1.2.2水文地质(1)地表水场地南侧约60m有一条果园沟,该条沟渠主要功能是为进行泄洪排涝,主要沿场地南侧呈东西走向,沟渠宽8-10m左右,水深1.52m左右,淤泥厚度O.3O.8m左右。该沟渠将在本工程建设中进行改迁移。(2)地下水根据勘察揭示的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场地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0.7-1.5m,地下水静止稳定水位埋深12.1m,标高为5.1612.69m,现状场地标高为7.211.9m,地下水水位随地势起伏变化,随季节变化较大,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52m0(1)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杂填土、-2b2-3素填土及岗间坳沟地貌单元和秦淮河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分布的层新近沉积土中。-1杂填土,结构松散,-2b2-3素填土,松软,由软-可塑状粉质黏土局部松散状粉土组成,夹碎块,厚度不均,富水性一般,透水性一般。层新近沉积的-lc3粉土层,富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其它均为黏性土,厚度较大,富水性差、透水性差。(2)基岩裂隙水场地底部基岩主要为白垩系葛村组(KIg)泥质粉砂岩,岩体完整,裂隙不甚发育,大多呈紧密闭合状,裂隙连通性较差,含水微弱。岩体局部裂隙发育,局部裂隙水可能较发育。(3)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本场地中部在园民路中段佳营中路西侧有一条果园东沟,地表水与潜水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密切;地表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中间隔水层较厚,联系较差。1.2.3不良地质情况场地地形平缓,勘察过程中未发现岩溶,无滑坡、泥石流、危岩、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不存在地下水强烈的潜蚀作用。综合判别,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对工程影响不严重。1.2.4气象特征南京市属北亚热带次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为省区夏季高温中心,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因地域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年平均温度为15.1,一月1.9C,七月27.6。极端气温: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C(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oCo年日照时数2090小时,年平均降雨117天,年降雨量1106.5mm,近10年南京市主城区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98.9mm(1997),2008年7月南京国家站总降水量198.4mm,最大日降水量20-20时81.1mm,连续大雨日3天,连续暴雨日2天,最大平均湿度81%,最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