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脑卒中血压血糖血脂管理指南推荐(全文).docx
-
资源ID:5490
资源大小:47.1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脑卒中血压血糖血脂管理指南推荐(全文).docx
2022脑卒中血压/血糖/血脂管理指南推荐(全文)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根据国内外经验,脑卒中可防可控。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为推动脑卒中规范化诊疗,提升脑卒中诊疗效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以下简称规范)。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是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攀升的三大高危因素,本文特就规范中针对三高"的防治建议及措施进行了概要整理。一、高血压1 .血压测量及分类(血压测量推荐意见见表1,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2)。表1血压测量推荐意见不同人群推荐意见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表2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分类收缩JKn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函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注:如果收缩压和舒张压级别不同,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2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推荐针对性采用动态血压测量,有利于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3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120-139)/(80-89)mmHg,建议每年复查血压情况及做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伴有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4 .对于血压水平高或已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群,包括需要降压治疗的人群,推荐非药物性治疗。包括减重、心脏健康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补充饮食中钾摄入、在训练计划指导下的增加锻炼以及限酒。5 .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平均舒张压80mmHg的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平均舒张压90mmHg的人群。6 .以下人群,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且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人群;伴有慢性肾脏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7 .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降压治疗,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二、糖代谢异常1 .糖尿病筛查(见表3)表3糖尿病筛查推荐意见不同人群推荐意见糖尿病高危人群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在年龄2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血糖筛查结果正常者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1次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包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尽早识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2 .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4)表4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垂下降)加上随机血糖检测或11.1(2)空腹血糖检测或7.0(3)一荀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U用复检杳>111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3 .糖代谢状态异常(见表5)表5糖代谢状态异常糖代谢分类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1)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正常血糖<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减低(IGT)<7.07.8VlLI糖尿病>7.0>11.1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4 .IGT患者应当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适当控制体重,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如步行)150mino5 .糖尿病控制目标应做到控制目标个体化(见表6),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r餐后血糖10.0mmolLo表6HbAlc控制目标推荐意见不同人群控制目标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0%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6.5%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或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HbAlc<8.0%6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采取包括改进生活方式、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1)首先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胭。若无禁忌证,二甲双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胭治疗者,可选择糖苗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如单独使用二甲双IyK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C(糖苗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睡嘤烷二酮药物(TZDS)、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I)受体激动剂。三联治疗:上述不同机制的降血糖药物可以3种药物联合使用。如三联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天多次预混胰岛素)。采用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7.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糖尿病合并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5.6mmol/L)患者应使用苯氧酸类药物。四、血脂异常1 .血脂测量推荐意见(见表7)表7血脂测量推荐意见不同人群推荐意见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静(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并评估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2 .根据个体ASCVD危险程度(表8),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首要干预靶点,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表8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分层TCmmolL1(mgdl)LDL-C/mmolL'1(mgdl)HDL-CmnolL-1(mgdl)非-HDL-CmmolL1(mgdl)TGmmolL'1(mgdl)理想水平<2,6(100)<3.4(130)合适水平<5.2(200)<3,4(130)<4.1(160)<1.7(150)边缘升高5.2(200)3.4(130)4.1(160)1.7(150)<6.2(240)<4.1(160)<4.9(190)<2.3(200)升高>6.2(240)4.1(160)4.9(190)2.3(200)降低<1.0(40)注: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 .降LDLC非HDLC治疗达标值(见表9)。表9不同ASCVD危险人群降LDL-C/非-HDL-C治疗达标值危险等级LDL-C/mmolL'1(mgdl)-HDL-C/mmolL1(mg-zdl)低危、中危<3.4(130)<4,1(160)高危极高危<2.6(100)<3.4(130)<1.8(70)<2.6(100)4 .临床调脂达标,强调所有个体要终生坚持心脏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见表10);他汀不耐受者、胆固醇水平不达标者、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表10中等及高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注:阿托伐他汀80mg国人使用经验和证据不多,须谨慎使用。5 .为评估LDL-C降低幅度及患者的依从性,应在启动他汀治疗或他汀剂量调整后412周复查血脂水平,此后必须312个月复查1次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