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电安装方案2连续输送设备安装.docx
工业机电安装方案2连续输送设备安装一、基本规定< 1>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1>设计和随机技术文件应齐全;< 1.2>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1.3>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包装应良好,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裂嘴和松散现象;< 1.4>钢结构构件应有规定的焊缝检查记录和预装检查记录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2>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基础,支承建筑结构的实测资料,确定输送主要设备的纵,横向中心线和基准标高点,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 3>轨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1>钢轨敷设前,应按其制造标准检查直线度,扭曲和端面质量,合格后方可敷设;< 3.2>固定钢轨用的压板,螺栓等紧固件淇安装位置应正确,并应与轨道密切贴合,切实锁紧;< 3.3>轨道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 3.4>两平行轨道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行走部分前,后两行走轮间的距离;< 3.5>轨道的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接头处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左右偏移不应大于1mm;< 3.6>轨距的允许偏差为土2mm;< 3.7>轨道直线度每米不应大于2mm,在25m长度内不应大于5mm;全长不应大于15mm;< 4>组装驱动链轮和拉紧链轮应符合下列规定:<4.1>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4.2>两链轮轴线应平行,且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4.3>链轮轴的水平度不应大于0.5/1000<5>组装履带式驱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1>两链轮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Imm<5.2>链轮轴线至轨道面间的距离的允许偏差为±Imm<5.3>链轮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5.4>链轮轴的水平度不应大于0.3/1000<5.5>两履带轨道的轨距允许偏差为±2mm<5.6>履带轨道的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1/1000<5.7>两履带轨道工作面的高低差不应大于Imm<5.8>两履带轨道中心线与两链轮横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1mm.< 6>托短,滚轮和馄子装配后,其转动均应灵活.< 7>输送设备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7.1>各润滑点和减速器内所加润滑剂的牌号和数量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7.2>输送设备的输送沿线及通道,应无影响试运转的障碍物< 7.3>所有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 7.4>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制动装置,操作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均应经模拟或操作检查,其工作性能应灵敏,正确,可靠< 7.5>盘动各运动机构,使传动系统的输入,输出轴旋转一周,不应有卡阻现象;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输送机运转方向应相符合.< 8>输送设备试运转应由部件至组件,由组件至单机,由单机至全输送线;且应先手动后机动,从低速至高速,由空负荷逐渐增加负荷至额定负荷按步骤进行< 9>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9.1>驱动装置运行应平稳<9.2>链条传动的链轮与链条应啮合良好,运行平稳,无卡阻现象<9.3>所有滚轮和行走轮在轨道上应接触良好,运行平稳<9.4>运动部分与壳体不应有摩擦和撞击现象<9.5>减速器油温和轴承温升均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和密封应良好<9.6>空负荷试运转的时间不应少于Ih,且不应少于2个循环;可变速的输送设备,10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M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进行负荷试运转10.2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应按物料输送反方向顺序启动设备10.3负荷应按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逐渐增加,直到额定负荷为止;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少于Ih,且不应少于一个工作循环10.4各运动部分的运行应平稳,无晃动和异常现象10.5润滑油温和轴承温度均不应超过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10.6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和操作及控制系统应灵敏,正确和可靠10.7输送量应符合设计规定1O.8停车前应先停止加料,待输送机卸料口无物料卸出后,方可停车;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其停车顺序与启动顺序方向相反.二、带式输送机适用于输送各种块状,粒状等松散物料及成件物品的带式输送机的安装2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20mm3组装头架,尾架,中间架及其支腿等机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1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1.2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在任意25m长度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1.3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3%。1.4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1.5中间架的宽度允许偏差为±1.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vl.6机架接头处的左右偏移偏差和高低差均不应大于1mm.4组装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应符合下列规定:4.1滚筒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应大于3mm4.2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2%。4.3滚筒轴线的水平度不应大于滚筒轴线长度的1%。4.4对于双驱动滚筒,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4mm.4.5滚筒装配时,轴承和轴承座油腔中应充以锂基润滑脂,轴承充油量为轴承空隙的2/3,轴承座的油腔中应充满.<5>组装托辐应符合下列规定:<5.1>托辑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5.2>对于非用于调心或过渡的托辑辑子,其上表面母线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且相邻三组托辑掘子上表面母线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2mm.<521>平面指水平面或倾斜面<522>输送机凸弧段或凹弧段上的托辑粗子母线具有弧线型.<6>块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不应接触制动轮工作面;在额定制动力矩下,闸瓦与制动轮工作面的贴合面积,压制成型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50%,普通石棉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70%.盘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宜为I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工作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0%.<7>拉紧滚筒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置,应按拉紧装置的形式,输送带带芯材料,带长和起,制动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7.1>垂直框架式或水平车式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应为全行程的20%40%;其中,尼龙芯带,帆布芯带或输送机长度大于200m的,以及电动机直接起动和有制动要求者,松动行程应取小值<7.2>绞车或螺旋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00mm.<8>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和拉紧装置等的轮子应与轨道面接触,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轮子与轨道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拉紧装置的轮子与轨道间隙不应大于2mm.<9>绞车式拉紧装置装配后,其拉紧钢丝绳与滑轮绳槽的中心线及卷筒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均应小于6°<10>清扫器的刮板或刷子,在滚筒轴线方向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带宽的85%.<11>带式逆止器的工作包角不应小于70°滚柱逆止器的逆转角不应大于30°,安装后减速器应运转灵活.<12>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车,张紧装置导轨的装配,应符合规范的规定.<13>输送带的连接方法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输送带连接后应平直,在测量IOm长度上其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14.1>输送带接头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14.2>拉紧装置调整应灵活,当输送机启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14.3>输送带运行时,其边缘与托根根子外侧端缘的距离应大于30mm.<15>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5.1>整机运行应平稳,应无不转动的辐子<15.2>清扫器清扫效果应良好,刮板式清扫器的刮板与输送带接触应均匀,应无异常振动<15.3>卸料装置不应产生颤抖和撒料现象.三、板式输送设备(一)板式输送机<1>组装机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1>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应大于2mm;<L2>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1.3>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平均长度的1/1000,并不应大于10mm;<1.4>支架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2>组装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2.1>导轨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偏差不应大于1mm;<2.2>轨距的允许偏差为±2mm;<2.3>导轨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0.2mm,高低差不应大于1mm;<2.4>接头间隙不应大于2mm;<2.5>导向面应平滑,且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0/100Omm.<3>组装铸造小车输送机的拉紧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1>移动轨道与固定轨道的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Imm,高低差不应大于0.3mm;<3.2>移动导轨与固定导轨的接头应平整,左右偏移不应大于0.2mm,高低差不应大于1mm;<3.3>拉紧装置的滑块与滑道应配合良好,局部间隙不应大于1mm.(二)轻型板式给料机<1>机架主梁的纵向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且机架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0.5/1000,最大不应大于12mm.<2>机架上与驱动轴和拉紧轴的轴承座的两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对应平面的高度差,两轴承座对应孔的间距偏差,对角线长度差均应符合规定:<3>馄轮导轨应符合规定<4>驱动链轮轴与拉紧轴间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实际轴距的0.4%。.<5>链条中心线对链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1.5mm.<6>轴承座加注的润滑油脂不应少于其容积的2/3.<7>输送槽之间的间隙应均匀协调,相互接触处无卡碰现象.(三)中型板式给料机<1>机架主梁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1.5/1000,全长内不应大于IOmm;机架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1/1000,最大不应大于10mm.<2>机架上与驱动轴和拉紧轴的轴承座的两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高度差及基面间孔距,对角线的偏差均应符合规定<3>转轮导轨应符合规定<4>驱动链轮轴中心线对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驱动轴轴承间距的l%o.<5>驱动链轮轴与拉紧轴间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实际轴距的0.5%。.<6>链条中心线对链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2mm.<7>驱动链轮装置,尾部拉紧装置和辑轮(或辑子)等部件,对轴承加注润滑脂应不少于其油腔容积的2/3.<8>输送槽交迭部位的间隙应均匀协调,应无卡碰现象.(四)重型板式给料机驱动链轮轴中心线对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驱动轴轴承间距的l%o,水平度不应大于0.15/1000.<2>驱动链轮轴与拉紧轴间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轴承跨距的1%。,水平度不应大T0.5/1000.<3>各托辐上母线横向水平度和纵向水平度均不应大于1/1000.(五)试运转<1>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1>空负荷试运转不应少于Ih;<1.2>运行中应平稳,无异常的振动和冲击现象;<1.3>链条与链轮应啮合正确,无跑偏现象,应运行平稳;辑轮转动自如,螺栓联接无松动现象.<1.4>各润滑部位和密封应无渗漏现象.<2>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2.1>负荷试运转不应少于3h;<2.2>输送物料的块度,料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2.3>输送过程物料应无漏料,撒料,结拱和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