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十四) 力学实验基础.docx
课时跟踪训练(十四)力学实验基础(限时45分钟)1 .对点检测:刻度尺、游标卡尺的读数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cm和mm0图12 .对点检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2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IO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羽、&、冷、X4o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力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o图2单位:cmxlx2x3x4hS10.7615.0519.3423.6548.0080.0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物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可知斜面是粗糙的。3 .对点检测: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3连接起来进行探究。钩码数1234LAcm15.7119.7123.6627.76LBcm29.9635.7641.5147.36某次测量如图4所示,指针示数为(图4(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和Lb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I的劲度系数为Nm(重力加速度g=10ms2)o由表中数据(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11的劲度系数。4 .对点检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5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如下:(1)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测量并记录为凡(2)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5),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尸1、F2以及o图5(3)某同学已在图乙纸上作出尸1、尸2的图示,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尸1、尸2的合力P。(4)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尸的方向近似在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R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5 .对点检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某组同学用如图6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图6该组同学由实验得出的数据,作出1图像,如图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o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2)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将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根据下图可知,打下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o(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6 .对点检测:探究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8所示装置探究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经平衡摩擦力后,挂上橡皮筋,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小车弹出,脱离橡皮筋沿木板滑行。实验时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按图9连接,正确的连接是(填“A”或"B”)图9(2)实验中,甲、乙俩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改变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甲同学:改变相同橡皮筋的条数,小车每次拉到同一位置释放;乙同学:保持橡皮筋的条数不变,小车每次拉到不同位置释放。你认为(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更合理。(3)从释放小车到刚脱离橡皮筋的过程,小车的运动可能是o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D.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4)实验中测得小车质量为1.0kg,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测量数据如图10所示,测得小车获得的动能为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o图107 .对点检测:验证机械能守恒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1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先接通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低压交流电源,然后释放纸带。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石测出A点距起点。的距离为刈,点A、C间的距离为修,点C、E间的距离为兄2。已知重物的质量为“交流电的频率为人从释放纸带到打出点C图11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AEP=,增加的动能为石k=。若算得的AEP和A&值很接近,则说明。(2)一般来说,实验中测得的AEPAEk(填“大于”、“等于"、“小于”),这是因为O答案8 .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Imn1,要估读到0.1mm。游标卡尺读数=4mm÷10×0.02mm=4.20mmo答案:60.104.209 .解析:(1)。=4.3OmS2(2)见答案答案:(1)4.30(2)物块加速度小于g=5.88ms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10 解析:刻度尺最小分度为0.1cm,读数时需估读到0.01cm。(2)表1中对LA的测量有四组数据,应采用逐差法计算增加一个Lo=0.04m故左=12.5Nm通过计算La可得出A、B两指针间长度,进而计算出增加一个钩码时弹簧Il增加的长度,从而计算出其劲度系数。答案:(l)15.9516.05,有效数字位数正确(2)12.2-12.8能11 解析:(1)只挂重物M于测力计A上,测量重物M的重力。(2)用测力计B拉结点0,平衡后应记录。点的位置、两测力计的示数尸I、尸2以及O、Ob.OC三段细线的方向。(3)用作图法求出尸1、/2的合力如图所示。(4)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只要卢的方向近似在OC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尸,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答案:V的重力(2)细线。纵Ob、OC的方向见解析(4)细线OC12 解析:(1)该同学做出的小尸图像不过原点,与。正半轴有交点,说明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了,B正确。(2)T=0.1s,Ve=0.20ms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a=ms2=0.40ms2o答案:(I)B(2)0.200.4013 解析:(1)打点计时器应按低压交流电源,故A正确。(2)改变相同的橡皮筋的条数,且拉到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橡皮筋条数成正比,故甲同学方法合理。(3)随着橡皮筋的拉力减小,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D正确。(4)小车的末速度v=ms=2ms,故小车获得的动能E=mv2=2.0J答案:(I)A(2)甲(3)D(4)2.014 解析: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AEP=mg(%o+x),。点的速度OC=,故增加的动能AEk=mrc2=o若算得的AEP和AEk很接近,则说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一般来说,AEP大于AEk,原因是重物克服阻力做功。答案:(l)mg(xo+x)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大于重物克服阻力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