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之“新药”解学生之“杂症” 论文.docx
-
资源ID:1859826
资源大小:17.0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用“活动”之“新药”解学生之“杂症” 论文.docx
用活动之新药解学生之杂症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非常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针对小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够积极,义务、责任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弱,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等“杂症”,从本课程中寻找到“解药”,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1 .走出封闭之门,重塑科学精神2 .走进社会大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3 .认识自我,塑造健康身心,培养自律合作意识实现综合实践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关键词:封闭,大自然,社会,责任意识,自律合作。引言:2001年6月8日,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不只是在课程建设上的改变,更是在指导思想上的突破。这是顺应时代的大变革。4 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学校、学生、教师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学习相关政策理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实现课程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有着重要意义。正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实行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每家每户的孩子数量都较少,加上改革开放后,大多数农村家庭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这样,家庭照管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由于历史的原因,爷爷奶奶辈的一般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这就使得隔代照管孩子的弊端凸显,他们为了孩子的安全,尽量不让孩子出门,不要孩子干活,不准孩子与别的孩子玩耍,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生活的封闭。封闭而又被严重约束,造成孩子对生活的态度不够积极,义务、责任意识不强。不参与各项活动,孩子动手能力弱,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非常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针对小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杂症,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寻找到解药,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一、走出封闭之门,重塑科学精神1 .封闭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在家就是独自看电视、玩玩具或者看书、做作业,很少有机会走出家门,很难深入接触大自然。他们甚至连上学放学都是由家人用各种车子接送,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他们不知道,身边的鸟语花香他们很难感受到,甚至四季更替风霜雨雪他们也都没机会感知,他们对这个大自然的认知只存在书本上,只存在老师的说教中,他无法体会”大雪满弓刀的豪情,也无法体会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以至于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冻又饿,快要死了,他也没有触动,因为他没有体会过什么是“冻”什么是饿,也就根本无法体会小女孩的痛苦。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不愁吃不愁穿的,而我却认为他们好可怜,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很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真切体验,他们得到的是一,而失去的却是百!2 .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观察各种树叶,认识各种鸟雀,品尝各种水果,养蚕养鸡,关注水污染和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美好,体会辛劳,也体会一些不美好,让他们认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世界。课堂上能安排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时间毕竟太有限,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就要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助自己一起完成实践活动,同时在班级群里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告诉学生家长,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再动员学生家长把孩子“放养”到大自然中,不要“圈养”孩子。从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始,改变用车子接送的方式,在单程两公里范围内,建议家长直接用陪孩子步行的方式上下学。不管严寒酷暑,也不管刮风下雨,都陪孩子步行,路上尽量做到书包让孩子自己背,雨伞孩子自己撑,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观察花草树木,观察人流车流,陪孩子说话,告诉孩子不认识的动植物名字,评说路上行人的言行,介绍交通规则,感受保洁人员的辛苦,尊重别人的劳动等。上下学路上是开放的课堂,这里有教室里见不到的自然、听不到的乐音、闻不到的芳香、触不到的感动、想不到的惊喜回到家中,家长还要配合孩子完成老师安排的实践活动,更要让孩子种花养宠物,让孩子自己了解各种花草的特性、宠物的特点;带孩子到菜地认识各种蔬菜,让孩子帮助种菜、浇水施肥,或帮着采摘蔬菜瓜果等;带孩子到庄稼地里去看看自己和农民是怎样辛苦地劳作的,让他切身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过程,从而发自内心珍惜盘中餐;陪孩子采桑叶、捞鱼虫、捕猫鱼、挖花土肥,让孩子自己管理花草和宠物,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3 .实践出真知无论是探寻树叶的神奇,还是了解种子的多样性,也不管是采桑养蚕,还是种菜养花,建议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完成各种活动,这不仅能保证学生的安全,更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和督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效。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感受!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考虑问题更全面,也更有责任心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事实真相、验证书本知识,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更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二、走进社会大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人是社会的产物。小学生虽然受年龄和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接触社会有限,但他们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候,需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接受教育,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人,提高交往与服务能力,并深入社会,发现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1 .融入家庭,培养家庭责任意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只有融入家庭,爱家庭,爱家人,才会爱社会爱他人。在“整理房间”主题活动中,先出示两种不同状况的房间,一个干净整洁,-个杂乱无序,然后让学生认领:你喜欢哪一个房间?你的房间与哪一个比较接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你的小房间就是你和你家的“名片”,我们作为家庭的一员要让自己的家增光添彩,我们每天要为自己的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让学生从整理自己的小房间开始,逐步做到学做别的家务活,关爱家人,做家庭小主人,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意识。2 .通过主题看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地球家园”、“白色污染”和“大气污染”主题里,我不仅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了解资源包的知识,更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探寻这些环境遭受破坏的根源和危害,还让学生在电视新闻里关注环境问题,或者在电脑里查找相关信息,他们看到了澳大利亚火灾、美国龙卷风灾害、中国水灾、地球升温极地冰雪融化等现实,了解到了地球环境危机的严重性,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在“爱惜粮食”主题教学时,我不但让学生体会种粮收粮的辛苦,更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土状况,可用耕地面积,人均多少粮食,知道我国粮食不是多了,而是严重不足,还让学生知道全世界每年还有一亿多人处于粮食危机中,他们忍饥挨饿,营养不良,甚至会被饿死。然后我布置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了解学生、家庭、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现状。一组学生每天早晨在校门口统计学生向垃圾桶里扔吃不掉的早餐情况,一组学生统计自己家里每餐的食物浪费情况,还有一组学生调查饭店的食物浪费情况,一周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论,让他们知道是什么人在浪费粮食,浪费粮食的现象又是多么的普遍和严重,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此后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了爱惜粮食宣传员。3,做地球的主人,培养环境责任意识还有资源问题、安全问题等,我都是让学生先进行调查,再提出行动方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每个学生都俨然成了地球的主人,他们能把眼前的问题与整个世界相关联,既考虑自身的情况,又考虑世界的问题,既关注眼前的状况,史关注未来的发展,他们不但注意到了水资源、矿产资源问题,还注意到了生物资源和人的资源,他们甚至把资源和安全问题放在一起综合考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和建议,真看不出他们还只是个小学生。在把学生带进社会,让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后,他们看待问题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知道了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都要为他人考虑为社会的未来考虑,他们学会了要节约每一滴水每一颗粮食,甚至一个空饮料瓶也要收集起来再利用。从他们的言行中看到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已经开始形成。三、认识自我,塑造健康身心,培养自律合作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里很多都是与学生健康成长有关的内容。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受宠爱,自我管理能力差,与人交往少,合作意识不强,所以在涉及这些教学内容时,我就特别用心。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到日三省吾身小学三年级之前,很多学生对白我认知几乎是空白。在学生刚接触到这一课程的时候,我从学生个人卫生入手,比如让学生先自己检查一下手、身上的衣服是否干净,再看一看书包里的书本文具收放是否整齐,有没有多余的东西或者该带却没带的。然后选出做得好的同学给大家做榜样,要求做得不够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让同学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不足。提醒学生以后每天上学之前自己要检查个人卫生,检查书包内外是否干净整齐,上课前再看看自己的书本文具是否准备妥当,摆放有序,上课老师随机检查,学生自查互查相结合,检查内容不断变化。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在个人卫生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2 .培养学生的自律小学生的很多习惯属于原生状态,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学校和家庭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形成自律,养成好习惯。让学生认识自我是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一开始是从自己外表开始观察,用眼睛来认识自己并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就是拿优秀的同学或身边的同龄人来做参照,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培养自律意识。有些学生学习不专心,作业马虎,往往是他们的不良兴趣爱好造成的。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迷恋上了看电视甚至玩手机,他们只要有时间就看电视玩手机,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他们还哪有心思认真学习呢?让家庭配合学校教育,让孩子转移兴趣,根据孩子的喜好,可以饲养小动物,或者种花种菜,还有玩各种体育游戏活动。每个孩子都要动静结合,培养几个兴趣,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爱好,谈自己的做法和收获。同时要学生写周记,记录自己的课外活动,谈收获谈感受皆可,还可以把自己种养的动植物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就感。一段时间下来,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再迷恋手机和电视了,他们做事更专心,时间观念也更强,在学习和完成作业方面也更认真专心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因此而改变。要让学生自律,不能靠家长和老师的“强制手段”,积极而正确的引导才是最佳的做法。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现在的孩子大多在家都是受宠的,好东西都是独享,自私心理严重,常常是“唯我独尊,很难与他人合作。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孩子们大多是知道的,但会不会与人很好合作就不是简单的事了,这与人的情商有关,但及时的引导教育更重要。我鼓励学生先从打招呼开始训: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与家人打招呼,可以是“妈妈再见!”“爷爷,我回来啦”;见到老师要问候老师好;见到同学也要说声你好;当同学主动打招呼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地回复一句你好。这看似简单的打招呼,却是与人合作的第一步。再就是遇事要主动请求帮助。现在的孩子大多习惯了一个人做事: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玩玩具、一个人做游戏.遇到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首先想到的是家人,很少想到同学、邻居或朋友,这是典型的缺乏合作意识的表现。因此,课堂上我就有意设计一些要求同学合作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找同学组合完成一项制作。一开始总会有少数学生找不到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找人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告诉学生,越是先主动找人合作就越容易成功。经过几次训练,同学们都能突破心理防线,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了。4 .关注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健康问题分为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在身体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