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电子书包课经验总结论文 论文.docx
信息技术整合课忆江南经验总结【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创新,它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九十年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电子白板,网络课程,电子书包等新兴教育媒介一涌而出迅速发展。此时,如何选择合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并巧妙运用实现最优化地教学成了我们急需研究地问题。恰逢此时,我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本文将以忆江南为例,抓住电子书包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点,浅谈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地一些反思。【关键词】语文学科教育技术电子书包反思一、电子书包的概念电子书包是一种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它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提高家庭和学校配合效率的产品,产品将主要针对小学教育。除了传统家校通包含的家校沟通功能,电子书包还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如数字化教育资源、学生成长史等,让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助手,一个真正的”数字化书包”。目前,国内外均有对该类设备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尚且处于试验阶段,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率先在部分中小学使用。本节课中,我将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以电子书包为平台,展现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性,教学针对性,人机互动性,资源丰富性。实现电子书包和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二、电子书包的优势电子书包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的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得更主动,更充实。在此次和电子书包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优势尤为突出。(一)小书包,大资源电子书包不仅是改变教学方式的一种教育媒介,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巨大的数字化书包。在忆江南这节课中,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电子书包这个大资源库中选择需要的文本、图片、视频、游戏等资源进行学习,如给古诗配乐朗诵,观看介绍微课的视频,亲手操作拼图游戏等等。丰富的课外知识补充,生动的图片引导,声像合一的视频教学,充满乐趣的拼图游戏将传统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立体,更富有趣味性。同时电子书包还能够及时保存课堂成果并形成个人学习档案,在以后的学习中随时提取。海量资源随需随取,满足多种需求,小小的电子书包,却拥有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例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一段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了浓烈的诗词氛围。此时,教师通过电子书包适时推送诗词排序游戏,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中走进诗词。【设计意图: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学生跃跃欲试时推送有关江南诗句的拼图,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浓烈的诗词氛围中再学习这首词水到渠成。】例2:依托电子书包丰富的资源库,学生自主观看学习介绍“词”的微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新知并予以分享反馈。【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却是第一次接触词,微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快速而有效的认识词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并当堂对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反馈分享,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二)小平台,大功能电子书包是一个交互性的学习平台,利用电子书包可以实现师生间的资料推送,实时跟踪,在线测评,大数据统计和跨平台直播。这些强大的功能都是传统课堂及其他教育媒介无法实现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课堂上,学生要有目的的学,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教。借助手中的便携式终端我们可以随时选择任意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大屏幕展示,通过电子书包的在线测评及大数据统计功能,我们可以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并直接生成统计图。重点攻坚克难,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性更强,教学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课堂氛围更活!例3:通过大屏展示学生圈画的生字词,了解本课难理解难运用的生字词,让学借助现代汉语词典APP查询解决生字,并分享学到的新知识。查询完毕,通过电子书包推送的习题检测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根据电子书包当堂生成的统计图重点讲解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设计意图:利用电子书包的后台自动批改统计功能可以及时反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的生字词,重点攻坚克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现代汉语电子词典的使用,可以在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理解“谙”字,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善学,乐学。】(三)小网络,大能量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老师问学生答,这是传统的课堂,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全世界的知识任你学。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中,老师可以以电子书包为平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通过APP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课前可以学,课上可以学,课后还可以学。丰富的网络资源,让我们乐学,善学,博学。互联网的加入让学生学的更广,学的更深,学的更有个性。例4:课前推送有关古今“江南”区域划分的微课供学生学习,并布置学生通过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分享自己拍摄的江南的美图。例5:通过大屏展示学生圈画的生字词,了解本课难理解难运用的生字词,让学借助现代汉语词典APP查询解决生字,并分享学到的新知识。例6:在课后作业部分,布置学生访问学习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忆江南词牌名下其余两首古词并完成相应练习。三、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误区新兴教育技术的发展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可替代的优势,但近些年,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很多心急的人会走入教学的误区。下面我将结合我的这节忆江南浅谈电子书包课堂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误区。(一)创新而非守旧忆江南是一首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的古诗词。首先,本节课能够大胆地选择这样一首仅仅27个字的古诗词开展信息技术整合课,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探索。更重要的是本节课以电子书包为基础,整合了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移动终端,APP软件等资源,将身边的资源进行了整合,有效加强了课堂前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延伸了课堂的空间。与传统课堂相比较,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与创新。而有些教师则只把教育技术当成一种载体,例如运用电子书包进行授课,仅仅只是把课件导入平台,没有充分利用电子书包这个平台提供的新功能,并没有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只有课程,而没有整合信息技术。这是误区之一。(二)辅助而非主体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不管我们利用何种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节课中,老师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电子词典查询生字词,速度更快,资源更丰富。学生也可以在便携式终端上仿写句子、拓展连线,教师则通过开启展示墙,实现了学习任务单的即时反馈和评价。在优美的图片和悦耳的背景音乐下师生反复吟诵古诗词。整节课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整个过程中,电子书包充分发挥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效率提高了,但是语文味并没有减弱。这是相对于第一个误区而言的,有的老师觉得这是一节信息整合课,我当然要充分展示我做所使用的软件的所有功能,于是一节文化课变成了炫技课,看得人眼花缭乱,学生也不亦乐乎,可整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呢?这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就是只有技术的展示,而缺少了与课程的整合。(三)巧用而非多用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用的多”不如“用的巧”。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通过一段紧张激烈的中国诗词大会答题视频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适时推送拼图,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亲手操作,重现诗词大会答题场景,在自主体验式学习中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再学习古诗词水到渠成。学习结束时,老师借助班级QQ群,将学生的朗读分享到班级群,并及时反馈评价,适时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声音,聆听同伴的声音。课堂内外,家校之间,就这样被紧密联系起来。就语文课而言,听说读写必不可少,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巨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其无法替代的魅力,如语文课堂的读写练习,只有通过语言、通过笔尖才能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而有些老师则一味用听录音,看视频等方式替代了读写练习,让语文课堂缺少了语文味。就电子书包课而言,我们应该钻研的是如何用得巧而不是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