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林业保护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林业保护发展规划刖三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森林、湿地、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四五”以来,林业深入践行这一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生活空间、发展高效产业、提供生态产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十五五”规划编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市“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要向精致城市发展”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保护优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贝L按照“护林保生态,造林增新绿,用林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持续推动“绿满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着力拓宽“两山”的转化渠道,全面筑牢林业生态屏障,守护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增添绿色发展底色和生态支撑。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十四五”以来,全市林业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通知,持续推动“绿满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统筹推进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荒山生态绿化、水系生态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城镇村绿化美化等“六林工程”建设,共完成植树造林32.69万亩,山城相拥、林海相连、绿水青山等生态优势不断彰显。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绿化美化提档升级行动,充分利用进村路、边角地、街头巷尾和房前屋后等空闲地,采取见缝插针、见空补绿、拆违增绿等方式,对全市1118个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全市共创建“全国、省级生态文化村”、“国家、省级森林乡村”109个,新农村好生态、新气象好环境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森林防火形势整体平稳。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0年)市森林防火工作标准体系,新建护林房154座,升级改造了望塔100余座,可见光林火视频监控探头300余处,无人值守智能卡口700处,林区火情监控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依托现有大中型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建成林内水源地1300余处,按照标准修建防火通道710公里,改造升级防火隔离带250余公里,生物隔离带110余公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制作“三维可视化地图”,建立“森林防火可视化对讲机”平台,森林防火技防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森林资源管护能力不断提升。市政府出台了市林地保护办法,全面实施依法治林,为规范林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市、区(市)、镇(街)、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5997名的“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已构建完成,逐步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了森林督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实现了“以图管林”的全覆盖,有效促进管理数字化转型。自然保护地管理更加规范。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为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我市湿地资源奠定了基础,“十四五”末,全市湿地保护率保持在70%以上。积极组织湿地公园界碑界桩安装、展馆建设和绿化建设完善工作,新增林泉河省级湿地公园,增设昆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登管理局。组织举办了中国荣成大天鹅保护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全面提升了我市在全世界大天鹅保护的影响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稳步实施。全市总林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科学防控松材线虫病的实施意见,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设定了疫木采伐、伐桩处置、疫木无害化处置、检疫执法等各环节的本地标准。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印发了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等,进一步明确全市疫情防治中远期目标。采用天空地立体监测模式对121万亩松林进行全面普查,在全国率先开展三轮全域飞机施药防治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行动,高标准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专项行动,创新推行了“伐桩处理五步法”、“疫木二维码管理系统”等措施,实现了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死树株数双下降的目标。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和取得成效,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和全国专家的高度肯定。野生动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在养禁食陆生野生动物后续处置方案,对全市8565只在养禁食陆生野生动物进行了后续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集中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驯养繁殖企业和业户排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调查、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等专项行动,全面禁止了非法猎捕、经营和食用野生动物,有效地遏制了非法猎捕和交易陆生野生动物行为。采取监测站专业巡查、护林员兼职巡查和保护协会辅助巡查等方式,不断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力度。在海滨林场成立市级收容救护站,共收容救助各种野生动物510只。富民产业持续增长。制定了市板栗产业建链强链工作方案关于优势干杂果经济林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意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企业+农业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新发展核桃、板栗、金银花、无花果、蓝莓等特色经济林6.43万亩,新增育苗面积1万亩。建成乡土树种资源“5库1园9基地”,北美冬青产业发展位居全国第一。积极开展经济林品牌创建工作,荣获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内展品竞赛9项大奖,争创“齐鲁放心果品”“省级经济林标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等26家,全面提升我市林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森林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制定了市森林旅游总体规划(20192028年),积极开展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基地和慢生活体验区创建活动,不断推动森林旅游转型升级,打造“绿游乐享森林”旅游品牌,成功获得了“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获评各类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基地和慢生活体验区22处。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现有国有林场11处,林业苗圃站1处。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市松材线虫病灾害损失认定参考标准,完善了林业保险理赔认定标准,完成公益林灾害理赔金额1433万元。完善森林资产评估体系。与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市林木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为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节发展机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林业事业指明了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重视林业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论述,为林业保护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一体化保护修复,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态根基。碳达峰碳中和为林业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实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我市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科学绿化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林业事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色发展之路,在国土“三调”成果一张底图上落实绿化空间,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因地制宜、分区实策,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夯实了林业保护发展的制度基础。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林业监管体制和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要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为林业保护发展提供了重要舞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62035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62035年)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全省八大发展战略、鲁东沿海防护林与滨海湿地交融一体化和全市“十个争先”奋力争当排头兵的实施,促进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健康稳定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第三节面临挑战我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承载力不强,生态系统不稳定,给我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林业生态脆弱。全市黑松和赤松林分面积115.8万亩,占全市防护林面积的72%,树种结构单一,林分稳定性差,导致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严重,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全市黑松沿海防护林大部分为五六十年代营造,现已进入成过熟龄阶段,林木生长衰退,生态和防护效能逐年降低。造林空间受限。随着全市林木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全市荒山、荒滩基本被消灭,造林绿化和基本农田保护、城乡建设发展用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位于深山、远山、陡山、土地瘠薄区域的荒山、荒滩,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林业经济发展趋缓。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般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林权结构分散,森林资源变现难、抵押难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图1:市森林、湿地资源分布图威海市徐林、湿1也资源分勺区JI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要向精致城市发展”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总抓手,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林业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能力,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理,确保规划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市国土空间规划,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实际和全国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重点推进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质量优先和实效相并举,注重全市重大战略,关注短板薄弱领域,科学编制全市“十五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做到与国家、省林业保护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县(区)规划相协调一致,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绿色发展。按照“保护原生态、修复弱生态、建设新生态”的理念,开展科学绿化试点建设,持续加大里口山、昆静山、伟德山、正棋山等山系的修复和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四旁植树,不断增强道路、水系绿化程度,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绿化美化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生态富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发展以森林康养为重点的森林休闲养生业,探索开发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森林旅游新路线,加大对独具特色的林木手工艺品、有机林产品、绿色山产品、特色养殖等森林旅游附属商品营销力度,全面打响“绿游乐享森林”旅游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谋划布局。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实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