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商务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商务发展规划一、“十四五”成果“十四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转换期,全县商务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基本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42.5亿元,其中出口131.5亿元,进口11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3.4%、92.1%、-80.7%o二是利用外资平稳有序。“十四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3336.5万美元,比“十二五”增长T6.3%o二是内贸流通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2亿元,比“十二五”增长46.4%o三是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县电商从2015年开始发展,当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7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县电商交易额27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0倍以上。二、“十四五”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一)对外贸易方面:一是培育壮大外贸经营队伍。备案外贸企业从2016年的55家增加至2020年的419家,呈逐年递增态势,企业进出口规模扩大,过千万的企业数量增加到29家。二是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从传统的纺织服装、工艺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转移,全县机电出口逐年稳步增长,成为带动我县出口的主要动力。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推动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体系认证等品牌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有五征集团、健之星、普瑞玛模板、凯翔生物等企业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老挝等国家境外注册了商标。其中五征集团商标被省商务厅授予"2014-2016年度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四是组织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围绕我县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五金建材等优势行业,组织企业参加德国科隆五金展、广交会等重点境内外展会,抢抓境外客户订单,提高我县外贸自营出口的比例。十四五期间,共组织130家/次企业参加了200个境内外重点展会,拓宽了企业出口渠道和规模。五是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导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五征集团:2016年1月注册资金300万美金,建设乌干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占地513英亩,集农业示范与农户帮扶、农业技术孵化与转化、农业及农机培训于一体,帮助乌干达农业实现现代化。目前,累计投资约1500万人民币,园区已完成职工生活、办公区、仓库、粮食加工车间、晾晒场等建设面积约15000平米,已进口大型农用机械拖拉机以及配套农机具50多台(套)。在加纳和柬埔寨完成境外投资额合计119.8万美元。2017年对美国XL混合动力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投资1650万元,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安装车辆混合电能及插入式动力系统,投资1.2亿元并购美国维恩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垃圾收集车辆和设备;2018年在泰国清迈设立泰国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组装、销售,该项目正推进中。(二)利用外资方面:一是深入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开展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贴心服务,摸排有增资潜力的外资企业,促进以商招商,以企招商。2020年斯比凯可和泛海工业增资项目总计完成到账外资1270万美元。二是以服务带发展,打造外资招引软环境。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程服务在谈在建项目,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使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建设。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投资方优先使用外资或部分使用外资。2019年赛拉新材料实际使用外资1010万美元。三是真正走出去招引外资。利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周等重大境内外经贸活动,加大项目宣传推介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的境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三)国内贸易方面:一是积极培育限上企业。积极挖掘、培育商贸流通限上企业,将销售额接近纳限额度的商贸流通企业纳入限上企业重点储备库,对企业在政策解答、行业引导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发展中的问题,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最终成功纳入限额以上企业范畴。截至2020年底,全县有36家限额以上贸易类企业。二是推动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稳步增长。利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消费黄金节点,引导企业开展以让利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激发市民的消费热情,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释放消费活力,县内各重点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销售额稳步增长。三是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十四五”以来,加快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重点零售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宾馆、良友大酒店等大型餐饮企业面向大众转型,各种婚宴、寿宴、亲情宴、家庭宴占营业额的50%以上,极大地拉升了营业额。2019年宾馆通过加盟上海锦江集团白玉兰酒店的方式,有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2020年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全年累计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36%o四是新兴业态发展步伐加快。“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引导、促进县热心大嫂昕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稳步发展,服务家庭数逐年增长,2020年度总营业额达到262万元。五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开展全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摸清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从业者基本情况,于2017年出台县再生资源回收从业管理办法,加强了我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对全县的汽车销售经营业户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召开座谈会着重强调了行业市场秩序的规范。2019年从工信局接管成品油、茧丝绸和散装水泥行业管理职能,积极开展全县成品油“自流黑”专项整治系列活动,净化我县成品油流通市场。六是融入全域旅游,实现商旅互动良性发展。2017年度组织尚逸紫莲国际大饭店旅游中间商、飞天宾馆旅游中间商、福都购物广场特色农产品供应商对接会,同市内外30余家旅游、农特产品企业进行对接,促进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增长。七是积极组织参加上海进口博览会。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全县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等行业龙头企业参加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参展的食品、农产品、智能家居、机械制造、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外国客商进行深入的交流洽谈,扩大了我县企业的业务覆盖面,提升了企业效益。八是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促其发展壮大。“十四五”期间,共为商贸流通企业争取各类上级扶持资金共计517余万元,其中2016年度为县青禾食品加工厂和裕利蔬菜股份有限公司争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和38.5万元;2017年度为新羽然冷链物流项目争取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于2019年验收完成后拨付;为日百新玛特店和福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争取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厕所奖励)4.05万元;2018、2019年连续两年为银座商城分公司争取能源补贴共计100万元;2020年为爱樱维“农商互联”项目争取200万元。(四)电子商务方面:争创并实施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7年争创,2018年建成并运营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先后招引70余家电商企业、创业团体和创业者入驻。在全县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设立了172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农产品上行的平台和便民服务的平台。培训电商人才1017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96人。开展农商互联对接。组织了网上樱桃节、板栗文化节、电商文化节、济南“齐鲁季”农特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对提高县域优质农特产品知名度,帮助群众拓宽产品营销渠道,促进我县电商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培育电商新业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7间直播间,积极开展直播销售活动,县瑞轩多肉科技园多肉销售旺季日直播销售500余单。推动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加大县域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在县长直播带货的驱动和影响下,松柏镇、石场乡、叩官镇、高泽街道、潮河镇主要负责人陆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提高了县域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五年来,从事电商业务的企业达到400家,各类网店、微店、视频号、直播号超过1万个;电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已培训100OO余人次。三、“十五五”规划指导思想“十五五”期间,商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聚焦消费、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更好循环。要立足“亲商惠民”商务理念,突出“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强电商”工作思路,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提高内贸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我县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十五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县商务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内贸流通、电子商务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商务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真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成长的重要产业。主要目标:1 .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其中,出口180亿元、进口20亿元;“十五五”期间,招引外资十强产业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推动对外经济合作项目5个。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县城社区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村居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8%以上。3 .到2025年,全县网络零售额超过2.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各类网店、微店、视频号、直播号数量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及相关从业者大幅增长。五、“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一)推动双向开放,提升外经贸竞争力一是鼓励扩大出口规模。稳定机电、五金工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提高汽车及零部件、石材产品、农产品的出口量,鼓励企业争创出口品牌,开展国际认证,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三自三高”产品出口发展;鼓励外贸企业积极走出去,扩大出口规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包联服务机制,培育众诚轮胎、友和车辆、健之星等一批年出口额1亿元以上的出口龙头企业。结合乡镇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石材产业园花岗岩交易市场、市北国际农业装备制造基地、许孟镇绿色铸造产业园、于里镇车辆配套基地,培育外贸出口企业集群。通过参加论坛和行业展会等方式,开展自营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种类和出口规模。二是积极扩大境外进口。引导企业兼顾当前和长远,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支持纺织、五金工具、汽车及零部件等企业不断扩大符合国家、省鼓励进口目录、享受进口贴息政策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县一直以来出口大、进口少的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实际,“十五五”期间,针对短板发力,从资源、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培育环富供应链等进口额过亿元的外贸进口企业,补齐进口短板。三是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引导企业依托阿里巴巴“一达通”和富通天下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做好五征集团、泛海工业等企业海外仓建设及省级外贸新业态认定工作,做好中伟汽配等企业的海外仓建设及市级外贸新业态认定工作,支持引导外贸企业通过9810、9710模式开展业务,拓宽境外营销渠道。推动科技学校争创省级跨境电商技能培训实践机构,引进跨境电商平台,培植外贸发展新动能。四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重视发挥各类展会的平台载体功能,组织参加“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市境外重点市场开拓计划”“贸促会境外展会计划”等展会,巩固扩大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市场,大力开拓中亚、中东、东盟、非洲等“一带一路”新兴经济体市场;加大政策信息引导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拓宽企业对外营销渠道。五是推动“双向投资”持续发展。抓好外资招引工作。深化外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开展“访外企促增资”活动,促进以商招商,以企招商。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把制造业领域利用外资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