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工业绿色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绿色发展转型,根据中国制造2030实施纲要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30实施纲要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发展的基础和挑战(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资源环境的要素制约,我市工业领域资源节约与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有序进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鲜明底色。L工业绿色发展基础坚实。“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利用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奖励资金,带动了一大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利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创建契机,完善了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梳理了一大批工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在平区、临清市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9%,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累计削减10.8%、12.6%、32%、31%,全面完成减排任务。2 .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十四五”期间,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8家、绿色设计产品8种,市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24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东阿阿胶将阿胶糕生产绿色关键工艺技术在生产线上进行集成应用,被列入国家绿色系统集成项目。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覆盖了全市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纺织、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工业绿色发展。3 .工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实施绿色制造+互联网工程建设,建成了市节能云平台和3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了对全市65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数据实时监测,推动企业能源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数字化支持。4 .绿色技术创新理念蔚然成风。企业自主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意识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推广先进节能节水技术200余项,重点领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极大提升,其中,有色金属领域的“旋浮”铜冶炼节能技术先后入选中国及国际“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和实践清单,“氧化铝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工艺”,“鲁西固废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技术”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二)存在的问题L绿色发展意识不强。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参与创建的企业多为本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5 .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对绿色科技创新的统筹规划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推动研发绿色新兴技术的基础性投入不足。6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全市工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占比较大,科技成果转化较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落后产能和机电设备工艺淘汰成本高,人员安置就业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三)面临的形势和挑战1 .国际国内大环境助推工业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新一届美国政府重回“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多数国家已经更新NDC(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尽管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但仍坚定作出“3060”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这既体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也同时需要工业绿色发展加速高效进行,“十五五”期间,国际国内的政策大环境将为我市工业绿色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2 .“碳中和”国际博弈为工业绿色发展带来重大挑战。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合作、竞争和对抗的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局势将会进入复杂多变、波动起伏的阶段,世界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在碳排放领域,部分国家已经多次讨论对中国在内的国家征收进口产品“碳关税”,我国势必将面临和西方国家的各种博弈和挑战。从实现“碳中和”的年限来看,我国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短,碳排放下降的幅度更大,这也势必会对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工业结构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电解铝、钢铁、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市的工业结构偏重,传统行业占比较高,工业的绿色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巨大挑战,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节能减排、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依靠市场化技术实现绿色转型,运用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绿色化变革,通过信息智能技术大幅提高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对新兴绿色产业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今后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4 .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已经成为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主要问题。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更加严峻,这就需要不仅仅是依靠绿色技术创新,有限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要从能源、资源使用效率、环境污染排放、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价,达到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高效配置。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为中心,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科技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主体功能定位、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科学确定工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围绕主导行业完善产业链网、构建产业集群,完善服务配套,切实发挥绿色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着力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多措并举,服务企业。坚持重拳出击,双向发力,全面引导企业绿色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有效控制“两高”项目新增产能。围绕企业存在的绿色发展意识不强、治污技术支撑不足、环保人才匮乏和绿色改造资金紧缺等突出问题,从政策、技术、人才、资金、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园区和企业绿色转型,在全市形成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示范样本。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链,总结宣传一批工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带动工业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循环发展,绿色转型。抓住循环经济这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牛鼻子”,紧紧围绕制造业强市明确的十大产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循环经济原则,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绿色化改造,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三、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十五五”期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绿,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全市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工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围绕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化工、纺织、造纸、建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传统重点产业,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突破一批工业绿色转型核心关键技术,探索原料减量化途径,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新能源、节能节水等绿色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分行业制定行动路线,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绿,高质量发展。1 .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以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和绿色、低碳产品的普及应用为主,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铝加工产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过剩产能行业的界定,按照“三个一批”原则分类分步推进,采用替代关停方式,留存高端产能和装备,依托信发集团,加快建设中国绿色铝精深加工智慧产业园,重点发展航天用铝材、交通运输用铝材,高端建筑型材等铝型材产品,继续保持铝精深加工行业优势;通过煤电铝或铝电一体化,调整煤炭原料使用强度,降低综合能耗;严禁新增铝冶炼产能;重点推广新型结构铝电解槽、低温高效铝电解、电解铝液合金化成形加工技术等,到2030年,电解铝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铜加工产业,依托阳谷祥光铜业等龙头企业做优做长铜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铜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鼓励铜冶炼行业企业采用生产效率高、工艺先进、能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安全可靠的闪速熔炼和富氧强化熔池熔炼等先进工艺,争取到2030年,铜冶炼企业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钢管加工产业,在现有钢管产品基础上,围绕新材料的应用延长产业链,鼓励钢管加工企业开展环形炉、空压机等节能改造,电炉高温余热回收等,建立完善的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源使用的智能控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薄板加工产业,围绕薄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无组织排放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2 .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推进煤化工与盐化工、石油化工、氟硅化工有机结合,横向耦合与关联发展,增加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共生关联度,实现化工行业的循环、绿色发展。调整原料结构,减少高碳资源消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煤化工行业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合理引导非油路线生产石化产品的有序发展,促进原料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品升级,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规模,突出高性能和绿色产品理念,提高已有产品品种质量水平,加快空白品种产业化进程,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和品牌产品。鼓励鲁西化工开发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支持时风集团、阳谷华泰化工等企业,研发生产巨型工程子午胎、高性能绿色复合型橡胶助剂、高分子新材料等高端产品;鼓励齐鲁漆业积极开发高档环保水性涂料等新型产品。改造生产工艺,鼓励化工企业采用绿色工艺技术装备,严格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实现能量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过程控制。重点推广氯碱行业电石法使用无汞催化剂生产PVC工艺,重点突破氯化物新工艺和下游工艺路线,解决高浓度废盐水循环利用等;传统精细化工中的涂料、燃料等行业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强化绿色工艺的升级改造。优化延伸产业链,拉长氯气产业链,优化提升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对二氯苯等耗氯产品,实现对氯气的吃干榨净;探索以生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或者制醇的新途径,开发相应的碳捕捉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