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docx
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XXXXXXXX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CodeofconductforHarmoniousLaborRelationEnterprise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本文件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企业联合会/安徽省企业家联合会、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光林、王进、罗海娣、韩立炳、孙前、杨幼渝、张旭光、余媛媛、邢志昂、张玉、李祖旺、陈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状况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劳动关系和谐企业harmoniousIaborreIationenterprises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协调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企业用工管理规范,职工权益保障有力,劳资双方和谐发展的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tripartiteorganizationforcoordinatingIaborreIations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组织机构。4总则41体现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要求。,5体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重的要求。A4体现引导企业履行法定义务与承担社会责任,引导职工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4体现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A4体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A体现依法评价、实事求是、公开公平的要求。5评价内容A1劳动用工5.1.1 依法规范招用职工,无就业歧视、就业欺诈、要求职工抵押证件、收取财物等违法行为。5.1.2 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的规章制度、重大事项依法公示或告知职工。5.1.3 劳动合同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符合法律规定,建立职工名册备查。5.1.4 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新就业形态用工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5.1.5 企业上年度裁员率不高于同期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企业应依法报告、办理符合规定的经济性裁员事项。5工资收入分配5.2.1 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5.2.2 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5.2.3 依法合理制定考勤制度、工资支付制度,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向职工本人支付工资。5.2.4 合理确定、调整劳动定额、计件或者计时等劳动报酬标准。K1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5.3.1依法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5.3.2 执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并严格实施,在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中与职工约定执行。5.3.3 加班加点应当事先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并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延长工作时间和支付加班工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5.3.4 依法执行国家、省规定的休息和休假制度,保障职工带薪年休假权利。;社会保险和福利5.4.1 履行社会保险登记义务,依法申报参保职工人数和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5.4.2 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告知职工,保障职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权益。5.4.3 执行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5.4.4 依法提取和支付职工福利费。5«职业技能培训5.5.1 职工培训制度健全,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经费60%以上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5.5.2 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培训;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提升职工技能水平。<A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5.6.1 建立常态化的集体协商机制,以集体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增进劳动关系双方的沟通交流,充分保障职工参与权、知情权。5.6.2 以集体合同制度调整和规范企业与职工双方的权利义务,切实提高集体合同履行质量。5.6.3 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民主程序,并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生效。47劳动安全卫生1.1.1 1履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加大安全设施和经费投入。1.1.2 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适用的安全生产标准,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措施。1.1.3 开展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配备经培训合格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相关作业人员持证上岗。1.1.4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依法及时为因工致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办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及时支付有关工伤待遇。耳fl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5.8.1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女职工人数较多的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保障女职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5.8.2未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对怀孕七个月以上和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未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未安排从事禁忌范围内的劳动。5.8.3未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5.8.4 对女职工、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5.8.5 依法保障职工享受产假、护理假、育儿假和哺乳时间。SC劳动争议调处5.9.1开展宣传普及劳动保障政策法规。5.9.2 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配备劳动争议调解员或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并支持开展工作,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5.9.3 建立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和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劳动争议妥善化解。4M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5.10.1依法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并正常开展活动。5.10.2工会组织健全、运行顺畅,依法建立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并按时换届。工会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5.10.3 依法保障工会工作的人员、时间、场所和经费。5.10.4 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公司制企业依法设立职工董事。5.10.5 依法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落实法定公开事项,将关系企业发展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定纳入重点公开内容。耳11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5.11.1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1.2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文体娱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5.11.3 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和社会公益事业。5.11.4 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立职工健康服务体系,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健康。419职工满意度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综合满意度高。R11否决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状况的评价:a)未建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制度,劳动用工不规范;b)无故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损害职工社会保障权益的;c)企业依法应当建立而未建立工会组织,拖欠工会经费;d)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环保责任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等重大责任事故;e)发生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f)发生因企业违法引发的集体性劳动争议纠纷,造成社会负面影响;g)企业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h)被评为C级信用等级的劳务派遣单位;D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6评价标准A1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标准按照附录A规定执行。5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职工满意度评价按照附录B规定执行。7评价方法71自我评价7.1.1企业内部开展自我评价。7.1.2职工满意度由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测评。7.1.3职工代表对测评内容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7项及以上,其中满意不少于3项,视为职工评价满意。75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评价7.2.1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开展专项评价。7.2.2职工满意度由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按职工名册随机抽取与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人数相当的职工进行测评。7.2.3职工对测评内容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7项及以上,其中满意不少于3项,视为职工评价满意。8评价结果R1自我评价得分80分及以上且无否决项目的企业,可申请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评价。fi5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评定得分80分及以上的企业,可认定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附录A(规范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标准表A.1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标准(满分100分)评价项目评价要素分值评价标准评分细则自评分劳动用工(15分)规范招聘2分依法规范招用职工,无就业歧视、就业欺诈、要求职工抵押证件、收取财物等违法行为.各1分规章制度3分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的规章制度、重大事项依法公示或告知职工。各1分合同履行6分劳动合同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符合法律规定,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各1分用工形式1.5分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新就业形态用工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各0.5分,如无直接得分稳定用工2.5分企业上年度裁员率不高于同期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企业应依法报告、办理符合规定的经济性裁员事项。2分,0.5分,如无直接得分工资收入分配(9分)工资机制3分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各1分工资增长1分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各0.5分工资支付3分依法合理制定考勤制度、工资支付制度。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向职工本人支付工资。各1分劳动定额2分合理确定、调整劳动定额、计件或者计时等劳动报酬标准各1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8分)工作时间2分依法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2分特殊工时1分执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并严格实施,在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中与职工约定执行。各0.5分,如无直接得分加班加点2分加班加点应当事先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并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延长工作时间和支付加班工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各1分休息休假3分依法执行国家、省规定的休息和休假制度,保障职工带薪年休假权利。2分,1分社会保险和福禾U登记申报3分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