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实验报告.docx

    • 资源ID:1847470       资源大小:152.0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实验报告.docx

    学生序号6刖户/步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张冶沁成绩:实验名称:调谐电路成效的研究实验类型:电路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2、掌握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与作图技巧;3、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及其应用;4、研究电感线圈以及信号源的非理想状态对谐振特性测量的影响和修正方法。5、示波器、信号源的根本操作;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的一端口网络,其等效复阻抗为:Z=(R+RL)+Jg)L,)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具有的特点:1、电路的阻抗最小;2、电路的电流到达最大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值,与电感和电容的值无关,即3、电压、电流同相位;4、电感与电容上的电压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反,电抗压降等于零。不同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截止频率、通带宽三、主要仪器设备1、信号发生器2、DG08模块3、示波器4、宽频带电压表5、电阻箱/C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DUS11?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RLC串联电路,选择L=40mH,C=O.lF,R=1OO,电路输入端接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正弦信号。计算品质因数由于电感的制造工艺使得其偏差较大,因此f。只能参考,假设要精确计算f。,可能需要先测定电感的值)。1、根据提供的设备,预先计算出谐振频率fo的值,确定信号源输出幅值和UcU1.Uc的极值范围。2、以f。为中心向左右扩展,保持US幅值根本不变,依次改变f,测量Ur、UlUc、Ulc,画出幅频特性曲线。3、将R由100。改为IK,重复测量Ur、Ul、Uc、Ulc,再次绘制幅频特性曲线。4、画出上述两个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根据实验原理,本实验中在电感和电容两端可能产生明显大于电源电压的电压值,为防止电压值过大超出电表量程或损坏仪器,控制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在3V左右,再调节频率。由于未能测得电感的值,只能由元件的标称值粗略计算谐振频率f。,由串联谐振公式得2516.46Hzf0=L=211211LC21140×103×0.1×10-6因此按右上图接线后在2516Hz左右调节输出电压的频率,同时在示波器上用X-Y模式观察电路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当示波器图形根本为一条过一、四象限的斜线时,到达该RLC电路的串联谐振频率,测得此时频率为fo=241OHz在信号源有效电压值为3V的情况下,理想的谐振状况下LC不从电源获得电压,因此R两端电压的最大值认为是URmaX=3V,由此计算Ul、Uc的极值:=632.45Il_40×o3VC=Vo.i×io-6p_632.45100=6.32ULmaX=UCmaX=QURmaX=6.32X3=18.96V在R=IO0的情况下,改变f在f。两边扩展,一共测量了56组Ur、Ul、Uc的数据如下:频率/kHzUr/vulvUcV频率/kHzurvulvUcV0.580.100.153.132.551.9713.0511.800.780.150.313.272.601.8112.2510.700.970.200.513.472.651.6711.769.701.130.250.743.692.701.5310.698.871.260.300.983.932.751.419.998.021.370.351.254.172.801.309.387.281.470.401.544.442.851.218.866.621.550.451.814.692.901.138.426.101.620.502.134.942.951.057.965.601.680.552.415.373.000.997.575.181.750.632.815.713.100.887.004.471.810.703.266.043.200.786.463.901.850.743.556.433.300.726.013.441.890.803.896.703.400.665.713.061.930.884.257.143.500.605.452.741.970.984.827.553.600.565.222.492.011.015.288.023.700.525.042.272.051.125.988.453.800.494.792.052.091.216.719.073.900.464.651.892.121.347.319.494.000.434.521.752.161.438.2410.294.100.414.411.632.201.639.3011.004.400.364.061.312.261.8811.0312.244.800.313.801.022.312.0812.4613.035.200.273.630.832.362.2113.5613.405.700.233.400.642.412.2614.1714.086.000.213.320.572.462.2114.1413.676.500.183.230.472.502.1213.7612.807.000.163.170.40在R=Iko的情况下,由于电路略微发生变化,共振频率变为f°=2442Hz,改变f在f。两边扩展,一共测量了13组Ur、UlUc、ULC的数据如下:urvUlVUcVUlc/V频率/kHz2.711.671.720.122.4422.681.841.460.422.8022.602.111.280.853.2022.552.211.171.033.4022.492.271.051.193.6022.412.340.991.323.8022.292.440.851.594.2022.152.530.721.794.6022.701.491.770.422.2022.501.142.181.011.8022.200.782.501.671.4022.390.972.321.351.6021.990.602.501.991.20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当R=100O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下:ComponentUr*Ul24FrequencyofSource/kHzUr、UL和UC以不同形状的点画出,它们根本上都在谐振频率附近到达峰值,在峰值处R两端电压为2.26V,低于3V,可能是因为电感本身存在电阻,4OmH电感用万用表实测电阻约20Q,由此计算R分压应接近2.5V,另外可能存在一些线路上的压降,所以测得结果非常符合实际。另外此RLC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6.32,故L和C两端的电压值应该接近2.26X6.32=14.28V,实测Uu)=I4.14V,Uco=13.67V,都比拟符合预期结果。且由图中看出电感电压在f。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电容电压在f。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也非常符合元件特性。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画出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如下:UniversalResonanceCurve(Q=6.32)且在谐振频率附近位可见当品质因数为6.32时,曲线在谐振频率处到达峰值,即放大倍数最大,置,曲线较为锋利,通频带宽较窄。当串联电阻R=IkQ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下:FrequencyofSourceIkHz因在此品质因数下,各电压的变化趋势较为固定,无需过多的点即可刻画出曲线特性,故测量的点相对减少。由图可知,当到达谐振频率时,Ur=2.71V,UC和UL对应的曲线在此相交,此时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为Q=O.632,故在谐振频率下L和C两端的电压应该是2.71X0.632=1.71V,实测ULo=L67V,Ua)=I.72V,非常接近预期值。另外还测量了LC串联结构两端的电压值大小随输入频率变化曲线如下:VoltageonLC可见在谐振频率附近,LC上分压最小接近于0),说明电抗压降根本为零,符合理论预期。下面是品质因数为0.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UniversalResonanceCurve(Q=0.632)很显然相比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Q=0.632时曲线并没有非常锋利,通频带较宽。七、讨论、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的测定方法,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更加熟练了。本实验的特点是要记录大量的数据,而我在第一次记录数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在谐振频率附近时电抗很小,近纯电阻电路的阻值只有100O左右,而交流电源内阻也仅有几十欧姆,所以RLC电路无法分得足够的电压,所以得到的数据很不符合实际。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增大交流电源提供的电压,随时补偿,才能保证RLC电路的电压源恒定,于是我改日重新测了所有的数据,新的数据因为每次都有补偿电压,根本恒定在3V,所以得到的结果也比拟理想,同时也让我更形象地理解了品质因数的含义。思考题:1、可用哪些方法来判断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答:当示波器在XY模式下,接入电路电压和电阻电压时,屏幕显示为一条斜线,说明到达谐振;或分别测定电阻和电感的电压,当两者电压相等时也到达谐振。2、实验时我们用宽频带电压表来测量电压而不是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试问为什么?答:理论上可以测量电流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但实验中的电源频率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实验室没有宽频带电流表,只有50HZ的,而交流毫伏表是宽频的,所以在此条件下测量电压才是可行的。3、试根据通频带宽定义推导公式:/=c2-fcl=9答:通频带宽的通频带定义为两个半功率点的频率范围宽度,亦即当电压频率偏离f。,外加信号电压在谐振电路中产生的功率减小到一半电流降到谐振时电流值I。的0.707倍)时的上下两个频率值之差,在I(M.1"由j+Q2(一)2式中令左侧等于0.707,解得于是电路的通频带为D3。D=32-3I=Q或f

    注意事项

    本文(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