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x
审核:(签字)郭成库批准:(签字)郭成库发文范围公司各部门版本修订日期修订人修订内容AO2013.10.2官文海新建立版本A1官文海格式更新目录1、粉尘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2、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43、正己烷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64、氢氧化钠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95、磷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26、硫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47、硫化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88、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9粉尘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障职工的平安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车间、区域粉尘场所。3 .术语3.1 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3.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3.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3.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1.1 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3.6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3.7 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3.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3.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3.10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4 .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一一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5 .职业健康卫生标准10%W游离Si02含量450%;50%游离Si02含量480%总尘PC-TWA(mgm3)呼尘PC-TWA(mgm3)10.70.70.30.50.2序号中文名化学文摘号CASNo.)PC-TWA(mgm3)备注总尘呼尘1电焊烟尘4G2B2谷物粉尘(游离Si02含量<10%)43活性炭粉尘64365-11-354聚乙烯粉尘9002-88-455煤尘(游离Si02含量10%)42.56其他粉尘a8a:指游离SiO2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02高于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6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6.1 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6.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6.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6. 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6.5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6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6.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6.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6.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6.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 .目的为保障职工的平安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车间、区域噪声场所。3 .术语3 .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阻碍的声音。4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5 .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6 .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dBA)7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7.1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7.2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6.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6.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6.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6.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6.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6.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6.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6. 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正己烷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 .目的为保障职工的平安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浸出车间正己烷岗位作业。3 .正己烷理化特性正己烷分子式:C6H14,分子量:86.17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熔点():-95.6,沸点():68.7相对密度(水=1):0.6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饱和蒸气压(kPa):13.33(15.8)燃烧热(kj/mol):4159.1临界温度():234.8临界压力(MPa):3.09闪点():-25.5引燃温度():244爆炸上限%(VV):6.9爆炸下限%(VV):1.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醴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响的介质等。4 .稳定性和反响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5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6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开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开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响,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同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7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假设已变色或从平安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8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平安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9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9.1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9. 2密闭操作,全面通风。9.3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9.4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9. 5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10. 6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11. 7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12. 8防止与氧化剂接触。13. 9卸车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14. 10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15. 1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16. 2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17.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18. 4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适宜的收容材料。氢氧化钠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 .目的为保障职工的平安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精炼车间、污水及其他涉及氢氧化钠岗位作业场所。3 .理化特性氢氧化钠,中文名:烧碱;氢氧化钠分子式:NaOH主要成分:固碱水银碱一级品三99.5%;二级品三99.0%;隔膜碱一级品三96.0%;二级品三95.0%;液碱50.0%、48%、45%、42%、32%、30%等。CAS号:1310-73-2相对分子量:40.01外观与性状:固碱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液碱为无色或略带暗红色的粘稠液体。熔点():318.4固碱相对密度水=1):2.12液碱相对密度水=1):浓度30%-50%时为20。C)沸点():1390饱和蒸汽压kPa):0.13(7390C)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4 .稳定性和反响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防止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指固碱)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燃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