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

    • 资源ID:1846831       资源大小:14.5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Ol知识管理知识点1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取代。诸侯国中齐、燕、韩、赵、魏、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战争特点: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如之战、之战、之战等。力量的变化:战国中期以后,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知识点2商鞅变法背景:战国时期,工具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阶级的势力增强。目的:,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公元前356年,任用主持变法。内容:政治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_的世袭特权;改革禁止私斗经济废除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除;统一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使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奠定了基础。知识点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在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构成:都江堰由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功能:、等。意义:成为沃野,被称为“”;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1 .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人,而不是后来的秦朝人。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3 .战国初期两件大事: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4 .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02基础过关知识点1战国七雄1 .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A.韩、赵、魏B.关上宋、楚C.韩、赵、燕D.秦、齐、楚2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役发生在这期间的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长平之战知识点2商鞅变法3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兴修水利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4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5 .如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知识点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6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赵州桥7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A.齐桓公B.李冰C.秦孝公D.商鞅03能力提升8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9 .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10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号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后来“卫鞅”被这些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遭车裂而死,有人说他主持的这次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U.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僮”,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1)材料一是我国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赞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该工程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析其原因。04直击中考12.(西宁中考)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管理L韩、赵、魏田氏楚秦桂陵马陵长平秦国2.铁制牛耕新兴地主富国强兵秦孝公商鞅县制贵族户籍法度井田土地徭役度量衡军功秦国统一全国3.李冰成都渠首灌溉网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防洪灌溉水运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基础过关1.A2.D3.B4.D5.C6.A7.B能力提升8.A9.D10.(1)商鞅和秦孝公。新兴地主阶级。(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不同意。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商鞅虽死,但变法成功了。U.(1)都江堰。渠首和灌溉网。(2)李冰。他主持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防洪、灌溉、水运等。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答出两点即可)直击中考12.D

    注意事项

    本文(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