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幼互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浅谈师幼互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是要通过师幼的互动来实现,教师语言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I大I此本文就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有效的策略,阐述了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的研究。关键词:互动师幼互动教师言语幼儿园是人类的延续发展与后代间进行互动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入门性社会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递知识、规范、培养能力等。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居于各种人际互动的核心,贯穿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各个场景。36岁的幼儿虽然在生理与心智水平方面处于较低阶段,但是他们己经掌握了识别外来东西与运用知识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调整性反馈的能力,能够与教师进行交互作用,并且与教师进行互动已经成为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一项重耍内容,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发展口我,建构口己的行为。既然师幼互动对幼儿园教学的效果有影响,那么什么是师幼互动呢?一、目前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冲突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造成师幼之间的不平等,直接影响了师幼互动的效果。教师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他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在互动中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折纸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能够跟着自己和示范图折出电话,豪豪没有看老师,也没有看老师出示的示范图,口己低着头用心地折着。这时老师发现豪豪没有跟着口己来折,就说:“豪豪,你这样折是不对的,应该这样折。”老师边说边手把手地教豪豪应该怎样折,豪豪没有说话,老师走了之后,豪豪还是把纸展开,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折。2、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尊师爱生”是对师生关系的定位,这无可厚非。然而,幼儿教师负载着教师的身份,代表着社会的要求,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对于幼儿来说处于优势地位,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教师考虑的不仅仅是“爱生”,更重耍的是怎样维护“师道尊严”。这种变质的“合法权力”变成了师幼互动之间不公平的掩护。幼儿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变得极其渺小,他的想法和行为变得不再重要,教师从维护秩序的角度出发,压制了所有不合乎制度的行为。这样,本来是双方的互动就变成了一方占绝对优势的控制,幼儿只能依照教师的“期望”来完成自我。儿童游戏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耍特征:游戏是愉快的、欢乐的;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游戏是游戏者主动参与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尤其是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他们控制着游戏活动的发起,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总之,师幼互动的研究是一段成长的历程,是一段重新认识孩子、重新认识教育、重新定位教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怎样通过课堂来提升教学语言、回应策略、正确地评价是一段值得继续探寻的里程。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该懂得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学习着与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去口由地表现与表达,去主动地建构知识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