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管理制度.docx
家访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家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国家教育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定本家访工作管理制度。家访是学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第二章家访工作目标1 .促进家校沟通: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 .提升教育效果:通过家访促进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效果。4 .支持学生发展:根据家访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帮助其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第三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教师、班主任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涉及所有家庭访问活动。家访工作应遵循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家访活动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第四章工作规范4.1 家访计划L制定计划:每学期初,班主任需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的时间、对象和内容。2.家访对象:家访应优先考虑学习困难、行为偏差、心理健康等需要关注的学生,兼顾其他学生。4.2家访内容1 .了解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方式等,建立家庭档案。2 .沟通教育问题: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 .提供指导建议:根据家访情况,向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建议,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性。4 .3家访方式1 .面对面家访:鼓励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强化信任关系。2 .电话访谈:如家长不便接待,可以通过电话进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畅通。3 .线上家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线上家访,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如疫情),确保家访工作不受影响。4 .4家访记录1 .记录内容:家访后,教师需及时填写家访记录表,内容包括家访日期、对象、访谈内容、家长反馈及后续建议等。2 .归档管理:家访记录由班主任保存,定期汇总上报学校相关部门,作为学生发展情况的参考依据。第五章执行流程5.1家访准备1 .信息收集:班主任需提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准备好家访所需材料。2 .时间安排:与家长沟通确定家访时间,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3 .2家访实施1 .准时到访:教师需准时到达约定地点,尊重家长的时间安排。2 .礼貌沟通: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保持礼貌,尊重家长的观点,积极倾听。3 .3家访后续1 .反馈与改进:家访结束后,教师需及时与学校沟通家访情况,提出改进建议。2 .持续跟进:对需要持续关注的学生,教师应做好后续跟进,确保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第六章监督机制6.1监督责任L班主任责任:班主任作为家访工作的主要执行者,需对家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负责。2.学校领导检查:学校领导需定期检查家访记录,了解家访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6.2评估反馈1 .定期评估:学校需定期评估家访工作的效果,包括家长满意度、学生发展情况等。2 .建立反馈机制:家长可对家访工作进行反馈,学校应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第七章附则1 .解释权: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2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3 .修订流程:根据实际情况,需对本制度进行修订时,由教务处提出修订方案,报校领导审核批准后实施。第八章附录8.1 家访记录表模板I家访日期I学生姓名I家长姓名I家庭情况I学校表现I家长反馈I建议与措施I8.2 常见问题解答1 .家访前如何准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准备好相关资料,明确家访目的。2 .家访中应注意什么?-尊重家长,倾听意见,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3 .家访后如何处理记录?-及时填写家访记录表,保存好记录,以备后续参考。8.3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通过以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我们期待家访工作能够更有效地推进,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