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24版).docx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24版)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高危人群,其罹患率为20%30%,某些高发季节年感染率达50%左右。目前国内外流感相关诊疗指南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干扰病毒的释放发挥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流感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中药具有多种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可通过直接杀灭病毒、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调节等发挥作用。中药及中西药联用能够有效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减少西药用量和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但迄今为止尚未见针对儿童流感的中医诊疗指南,因此本指南编写目的在于规范儿童流感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儿科常见病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提高儿童流感中医诊疗水平,提升中医药对突发重大疫情的服务能力。本指南制定的方法学策略本指南由国内著名中医儿科临床专家、循证医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等共同参与并指导,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南研制方法,充分搜集整理文献,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2(ameasuretooltoassesssystematicreviews2,AMSTAR2)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Scale,NoS)等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2004年发布的国际公认的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yaluation,GRADE)标准进行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并通过3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分析,形成指南初稿。进一步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开展了全国6个行政区域18家三级甲等医院20162例儿童流感横断面调查,及同行征求意见,方法学质量及临床一致性评价,专家指导组审核,公开征求意见,从而形成了本指南。本项目组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本指南,推广应用,并随着科学技术进展和临床的应用,不断进行修订、补充。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儿童流感的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流感的诊断和治疗。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科及非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呼吸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以及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者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GB/T16751.2-202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术语和定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乙型流感常见。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本病中医称为“时行感冒”,此外还有“温疫”“风温”“时疫”“疫病”等名称表述。诊断参照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1 .流感样病例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以下表现:发热,体温238;伴有咳嗽和/或咽痛。2 .临床诊断病例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3 .确诊病例流感临床诊断病例,至少具有以下1种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流感抗原检测阳性;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4 .重症病例流感病例出现下列至少1项情况者为重症流感病例: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增快:5岁以上儿童30次/min;15岁40次/min;212月龄50次/min;新生儿2月龄60次/min;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少尿:儿童尿量0.811Lkg-lhT,或每日尿量婴幼儿200mLm2,学龄前儿童300mLm2,学龄儿童400mLm2,14岁以上儿童17mLh,或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肺炎;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5,危重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病例:呼吸衰竭;急性坏死性脑病;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6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普通感冒、其他病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气管、支气管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他病毒感染相关性脑病和脑炎等疾病相鉴别。辨证本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常证与变证。1 .常证1. 1风寒束表证恶寒,发热或无热,头痛,四肢酸痛,无汗,鼻塞声重,清涕,或咳嗽,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2. 2风热犯卫证发热或无热,头痛,浑身酸痛,鼻塞,浊涕,咽红,咽痛,微咳,黄痰,舌边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3. 3表寒里热证发热,恶寒,寒战,头痛,目痛,肢体酸痛,喷嚏,鼻塞,鼻涕清浊交替,咽红咽痛,便秘,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或指纹浮紫。L4牙B犯肺胃证发热,头身困重,恶心呕吐,纳呆,腹痛,腹胀,腹泻或便澹不爽,大便气味臭秽,尿黄,舌红,苔厚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4. 5热毒袭肺证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频繁,咯痰不爽,色黄质黏,咽红咽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L6气阴两虚证热退或低热,神疲乏力,咽痛或不适,咳嗽,痰少,质黏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有剥苔,脉细数,或指纹色淡。2 .变证2.1 邪陷厥阴证高热,神昏退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2.2 内闭外脱证神识昏蒙、淡漠,烦躁,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微欲绝。治疗1 .治疗原则常证治疗以祛邪为主,采用辛温解表、疏风清热、解肌清热、解毒化湿、清热宣肺等方法;气阴两虚者,则益气养阴兼清余邪。变证者则清热解毒,平肝清心,或益气固脱。本病早期可单用中医药治疗;重症及危重症可联合西医治疗或以西医治疗为主。2 .分证论治3 .1常证2.1.1风寒束表证:治法:辛温解表。主方: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茸、枳壳、羌活、桔梗、甘草。加减:恶寒重者加麻黄、桂枝;纳呆便澹,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表湿较重,身痛明显者可予羌活胜湿汤加减。2.1.2风热犯卫证: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弟子、薄荷、前胡、桔梗、大青叶、淡豆豉、柴胡、黄苓、荆芥穗、芦根、甘草。加减:高热不退者加紫雪散;咽痛重者加锦灯笼、玄参;咳嗽重者加苦杏仁、枇杷叶、百部、桑白皮;痰稠色黄者加瓜萎皮、鱼腥草;苔厚腻者加广蕾香、佩兰;腹泻者加黄连、木香;大便秘结者加大黄。2.1.3表寒里热证:治法:解肌清热。主方: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柴胡、青蒿、葛根、黄苓、羌活、白芷、白芍、桔梗、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加减:恶寒重者加用麻黄;咳嗽气急者加前胡、桑白皮;大便秘结者加厚朴、大黄;发热重伴汗出口渴者加知母、天花粉。2.1.4邪犯肺胃证:治法:清热解毒,和胃化湿。主方: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广着香、茵陈、滑石、通草、石菖蒲、豆蔻、黄苓、连翘、浙贝母、射干、薄荷、甘草。加减:头痛者加菊花、白芷;咽痛者加桔梗、木蝴蝶;纳呆食少者加砂仁、麦芽、炒六神曲;咳嗽有痰者加清半夏、枇杷叶。若偏风寒暑湿者可予蕾香正气散加减;湿邪偏盛,舌苔白腻者可予三仁汤加减;协热下利,腹泻为主者可予葛根黄苓黄连汤加减。2.1.5热毒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麻黄、苦杏仁、石膏、黄苓、鱼腥草、紫苏子、草荡子、清半夏、大黄、甘草。加减:持续高热者加青蒿、牡丹皮、知母;胸痛、咳嗽、痰多者加瓜篓皮、黛蛤散、川贝母;便秘者加大黄;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地龙。2.1.6气阴两虚证: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主方: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白扁豆、甘草。加减:心悸气短、自汗者加黄黄、五味子;低热、咽痛、干咳少痰或无痰、舌红少津者可予养阴清肺汤化裁。2.2变证22.1邪陷厥阴证: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主方: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合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羚羊角、钩藤、黄苓、连翘、丹参、竹茹、浙贝母、石菖蒲、郁金、远志,加服牛黄清心丸。2. 2.2内闭外脱证: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主方:参附汤(正体类要)加减(专家共识推荐)。常用药:人参、附子、黄连、金银花、大黄、青蒿、山萸肉、枳实。3.中成药3.1 小儿金翘颗粒对风热犯卫证患儿推荐单用小儿金翘颗粒(强推荐;证据级别:C),临床痊愈中位时间为3d,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相当;完全退热中位时间为42ho用法用量:开水冲服。57岁,每次7.5g,一日3次;810岁,每次7.5g,一日4次;1114岁,每次10g,一日3次。5岁以下小儿遵医嘱。安全性:纳入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小儿金翘颗粒治疗组报告9例次(7.82%)不良反应,均判断为轻度不良反应。3. 2抗感颗粒对风热犯卫证患儿推荐单用抗感颗粒(强推荐;证据级别:C),临床痊愈中位时间为56h,完全退热中位时间为32h,可缓解咽痛、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5岁,每次2.5g;69岁,每次5g;1014岁,每次7.5g;15岁以上,每次IOgo一日3次。安全性:纳入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抗感颗粒治疗流感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3. 3苓香清解口服液对表里俱热证患儿推荐单用苓香清解口服液(强推荐;证据级别:C),临床痊愈中位时间为3d,完全退热中位时间为36h,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用法用量:口服。6个月3岁,每次5mL;37岁,每次10mL;714岁,每次15mLo每日3次。安全性:纳入的一项研究中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服用苓香清解口服液后1例(0.88%)出现了不良反应。3. 4喜炎平注射液对热毒袭肺证患儿推荐单用喜炎平注射液(弱推荐;证据级别:D),3d症状改善率为56.0%,5d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发热、咳嗽症状的改善有明显优势。用法用量:静脉滴注。儿童一日按510mg/kg(0.20.4mLkg),最高剂量下不超过250mg,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控制滴速每分钟30-40滴,一日1次,或遵医嘱。1岁以下儿童禁用。安全性:纳入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流感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预防调护1 .预防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