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心愿”。心愿,心中的愿望,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是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围绕“心愿”这一人文主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第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为了解决沙洲坝的老百姓吃水问题,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事。虽然全文没有提及“心愿”,但只要读者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毛主席要带着战士和乡亲们挖井?为什么乡亲们要立碑纪念?答案背后就会渗透出老一辈革命家的心愿一一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心愿是藏在文字中而体现在挖井的行动上的。接下来的3篇文章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均是从儿童的角度直接抒发着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多想去看看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去遥远的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美丽的天山雪莲。一个接一个是日本诗人金子美玲的作品,她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表达了儿童简单的内心世界。四个太阳这篇散文讲述了一个小朋友通过给四季画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他美好的心愿。这3篇文章语言浅显,节奏明快,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在我多想去看看的课文学习中,根据课后题的提示,除了积累短语,学习的重点一是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二是写下自己的愿望,和同学交流。这是学生在课本学习中第二次实践写话练笔一一第一次是上学期的学写新年贺卡。要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就需要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我”的愿望是什么。根据问题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的能力,需要在课堂上和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练习和巩固。找到信息,读懂了课文内容,才能读好感叹句,更真切地理解“我多想”,写下自己真切的愿望,而不仅仅是把句子补充一下。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习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这一单元课文一个接一个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先进行简单的信息提取,通过提取课文中的明显信息,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我”的经历,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主动和伙伴交流相似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四个太阳课后第一题“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其中的“说明理由”是需要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能够根据课文信息说出文中的小朋友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理解他的理由,这样就可以迁移运用,用清晰的表达将自己画什么颜色的太阳的理由说清楚。“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其中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读懂课文内容,能够把自己读懂的信息和自己对信息的理解与伙伴交流。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圈画明显信息然后交流分享,为后续的深层次学习“找到课文中关键信息,并能灵活运用”做好铺垫。同时,提供问题支架“课文写了谁的心愿?心愿是什么?怎么样实现心愿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朗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样需要在学习中巩固。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更希望带领学生读美妙的诗文,聊美好的愿望,为实现心愿做出自己的努力。从这个单元选编的文本和重点学习目标定位来看,在课程内容上属于发展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从儿童视角看世界,感知多姿多彩的生活,理解文本内容,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并乐于把会说的话写下来。读懂信息,理解文本,感受生活是这一任务群的基本要求。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学阅读的乐趣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之一。大单元设计思路梳理整个单元编排的学习内容,分析其编排意图,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大致可以表述如下:K(学生将知道):1 .人们都有不同的美好愿望,表达心愿的方式多种多样。2 .积累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种。3 .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表达了更强烈的情感。4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U(学生将理解):L美好的心愿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动力。2 .运用提取重要信息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D(学生将能够):L积累课文中不同形式的词语,并尝试学着表达运用。3 .读感叹句和长句子。4 .根据老师或同学、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读懂课文内容。5 .用写一写、说一说或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愿。6 .收集身边不同人的心愿,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心愿,并努力实现心愿。这个单元最根本的学习目标聚焦于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即大概念:美好的心愿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动力。(宏观)运用“谁,是什么,怎么样”进行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文本主要信息,理解文本内容。(微观)指向大概念理解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才能读懂课文的内容?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也就是学习境遇,是有关心愿主题的。初识世界的儿童,通过眼耳口鼻等感官去认识世界,在接触万物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内心的想法、思考。天真浪漫,对世界充满向往的儿童将观察、思维、想象综合再现为心愿。单元学习任务和活动的设计要呼应的就是儿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不同角度感受万物的美好,在心愿追求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基于这样的学习境遇,促成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务就可以设计为:举办点亮心愿活动,做心愿点灯人。这里的心愿是学生自己或身边人的美好的心愿。说到心愿,学生大都能脱口而出。而随着在文本阅读学习中持续加深对心愿的理解,学生的心愿可能会有所变化,甚至会更多的关注身边人的心愿,以及如何帮助别人实现心愿。同时,阅读中对心愿理解的不断深化,是基于运用“谁、是什么、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帮助阅读思考的,理解心愿的过程,也是不断内化大概念的过程。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需要结合的单元内容、学习境遇和学生实际,进行子任务的分解和设计:子任务一:表达心愿任务说明:由学生上个学期学习的童诗明天要远足导入,创设学习情境,继而交流什么是心愿。接着浏览单元目录,初步了解这一个单元将会接触到哪些以“心愿”为主题的文本,相机发布核心任务和单元学习成功标准。熟悉单元字词之后,通过阅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能根据问题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知道不同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尝试表达自己的心愿。子任务二:收集心愿任务说明:通过子任务一表达心愿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文本内容,老师需要借助问题支架继续引导学生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收集文本中的心愿。还能运用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通过访谈同伴、家人等,了解并收集身边人的心愿。补充阅读图画书故事团圆兔子的心愿等,了解他人的心愿。完成童诗收集心愿的补白。鼓励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子任务三:点亮心愿任务说明:通过对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及图画书等文本的对比研读,发现实现心愿的方式有所不同,继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所收集到的心愿的再次思考,也可以想办法努力去实现自己或身边人的心愿,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最后,举办心愿(初步/阶段性)实现交流会,总结经验,分享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