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市卷).docx
-
资源ID:1835857
资源大小:23.3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市卷).docx
202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市卷)一、给定材料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材料二岭南处处是春天,一年四季好干活。广东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新发展阶段广东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奋力开拓、攻坚克难,奏响进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202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广东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社会释放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2024年2月18日,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下内容摘自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在2024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实录: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前进,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我省产业科技创新所需人才数量庞大,要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优化实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让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视人才为珍宝,关键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省里已经出台方案,赋予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更大受益权。今天参会的有不少专家和领军人才,感谢大家为广东作出的贡献,也希望大家弘扬科学家精神,“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贡献智慧、成就事业、收获幸福。广东企业敢于创新、百折不挠,华为、美的、比亚迪等在长期的市场洗礼中成长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厚实家底和强大底气。要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铜”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质量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要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省里今年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今天来了很多企业,广东的产业科技创新主要靠你们,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进来,与广东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市场是产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才能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提供试验场,才能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让真正具备发展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我们要深刻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的演进逻辑,把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切实转化为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要根据市场需求凝练科研问题,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让市场力量激发出更加澎湃的创新动能。我们将推出一批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我们还将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市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互为促进、缺一不可。要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好改革“先手棋”,抓紧推进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改革,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国家部委给予的指导,港澳各方大力的支持,海外华侨华人提供的帮助,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参与。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要积极探索具体路径,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转化“,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能够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是小伎俩,国际科技产业合作是大趋势。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材料三广东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奋力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一,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在发明专利授权数、教育经费支出、高技术企业数、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等多项科技重要性指标方面,广东均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释放强大动能。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全省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广东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创新构建使命导向的科技计划评价体系,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广东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鹏城、广州国家实验室全面顺利运行,获批组建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人类细胞谱系、先进阿秒激光、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立项。广东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扎实推进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在新一代通信、终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储能与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强劲。广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布局建设,在生物、纳米领域获批建设2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广州、深圳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广东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推动省创新创业基金实体运作,开展“补投贷”联动试点,新增50家科技型企业上市,科技信贷余额超2.3万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科技保险为8.96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万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2307亿元,同比翻了一番。广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28所高校的22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27个学科入围前1%。,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立项建设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次招收本科生。深圳、佛山入选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首家获批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全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分别达94万人、690万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一大批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突破关键技术难题,是广东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新高”迈向“更高”的关键,为强化“从。到1”原创成果供给,广东推动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以“量子科技”“生物多样性”等旗舰项目为引领,分层次、体系化布局开展基础研究;实施基础研究体制机制“破冰”、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筑基”、科技领军企业“锻核”等八大行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与各级各类基础研究高地相互呼应,广东聚焦材料、生命、信息、海洋、能源等重点学科领域,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筑牢原始创新策源地。东莞松山湖,一片荔枝林中,国之重器一一中国散裂中子源坐落于此。这台“超级显微镜”帮助科研人员探究物质材料结构。“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华南理工大学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依托这一国产大科学装置,我们实现了复合质子交换膜综合性能的稳步提升J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致力于生命过程和疾病机理研究,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创新与集成的解决方案,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工程相关负责人说:“人类细胞谱系就像是细胞发育的航海图。依靠这张图,细胞治疗方法的探索将会更加精准,效率实现几何级数提高,药物研发成本也会大大降低J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向空天探索,广东是无人机产业大省,拥有一批无人机领先企业,无人机航线开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向微观进军,到2025年,广东将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万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向深海挺进,广东在海上风电下“先手棋”,构建了1200万千瓦的装机量,到“十四五”末,形成以海上风电、海洋能源、海洋经济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在广东,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与此同时,以基础研究和原创引领技术、走在全球前沿的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材料五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广东正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