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论文.docx
用阅读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摘要】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留守儿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主要从阅读角度,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有书可读、健康阅读是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们的应尽责任。【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配套设施有效策略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父母或单方,将孩子留在老家由(外)祖父母、父母一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我国由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村逐步城镇化和农村耕地不断减少,使农村劳动力持续不断走向劳动用工需求量大的中心大城市。同时,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农民工开始离开农村,到城镇买房或租房,自己在外打工,让年迈的父母去城里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就导致大批农村留守儿童拥向城镇,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导致亲情缺失、监护缺位、教育失当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感到心里孤单”,有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国家目前正在严厉打击校外培训机构和实行学校托管服务,这对留守儿童来说,既是转折也是机遇和挑战,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对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阅读的角度,来分析所在学校面对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如何用阅读陪伴和滋润留守儿童,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一、所在学校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是一所几年前刚新建的城郊小学(是指处于县城与农村交界处的小学)。学校里的学生来源复杂,除少部分学生来自本区域,大部分都是来自全县所有乡镇和农村转学到县城的学生。其中父母双方常年都不在身边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一半以上。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平时只有父母一方在身边。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的教育出现父母想管管不到、爷爷奶奶想管管不了、教师想管得不到配合的情况。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学校围绕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主线,调动各方力量,带动全校师生,上下一盘棋,努力打造出一个教师们尽心、学生们开心、家长们放心的美好校园。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整体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1、家长们过分依赖校外辅导班。由于我校留守儿童较多,校外辅导班有很大的市场,同时,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带的,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不识字,无法辅导自己的孙子的家庭作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选择花点钱把孩子送到校外辅导班。而有的辅导班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大量布置课外作业,抑制孩子们的兴趣,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的辅导班又纯粹以盈利为目的,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毫不关心,又缺乏耐心,常常以直接告诉答案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的补课结果,不仅遏制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产生依赖心理,也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有些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正常发展。2、家庭条件缺乏,阅读氛围不浓厚。农村家庭大多经济条件一般,所以父母往往会双双在外打工,以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而在家的老人们文化水平非常有限,虽然有的会给儿童准备书籍阅读,但根本无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特点,有效的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的阅读。有的家庭虽勉强将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但经济条件差,家庭藏书量有限,甚至有的家庭没有任何课外读物,在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上无法比拟城市家庭。同时,我们应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即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自身对阅读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都不够,因此,高效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无法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营造出来的,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状。3、阅读引导不到位。众所周知,年龄小的儿童,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三观等都在形成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喜欢群体生活、有趣味性的游戏,而且没有多少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意志力。周围的环境、阅读的氛围、同龄人的阅读体验等都会对他们有影响,因而正确的引导很重要。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的隔代老人,他们只能照顾儿童的生活,而把教育子女的任务基本上是交给学校、社会。如果没有很好的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即使家庭有条件提供各种书籍。他们也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甚至穿梭于动漫图片、娱乐及低级笑话等图书中,较少能有效地阅读科普常识、文学名著等书籍。他们缺乏意志力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如此长久下来,易使儿童养成思维的惰性和“厌读”“偏读”“滥读”等不良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三观的形成极为不利。因而留守儿童需要群体认同、长期有效及稳定的阅读指导。4、供学生阅读的服务设施不健全。从平时的调查中,我发现一旦放假,学生们的阅读量就会明显下降。通过了解得知,在放寒暑假或较长的假期时,很多老人都会将孩子带回农村老家,以方便自己从事农活。但在乡镇或农村,很多的图书馆或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不对学生开放的,或根本不对外开放,很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落实不到位,当孩子们回到农村时,基本上就是处于散养的状态,极少能有效的进行阅读。这导致留守儿童离真正的阅读越来越远,而且这项问题只要不被重视,就会愈演愈烈。二、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对策面对留守儿童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仅必须要深入思考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去改变,对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1、正确引导阅读,帮助留守儿童掌握阅读方法。从平时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需要进行引导、帮助其掌握阅读方法。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家长都过分重视考分,忽视了对孩子知识面的拓展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必须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过分重视分数的误区。对于学龄期的留守儿童来说,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我们教师的个人行为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留守儿童的思想。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老师就成了他们最信任的对象,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心灵中缺失的那部分。教师要提高教育观念,闲暇的时候要多读书,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新的知识才能吸引孩子们,引领着孩子们一起来做阅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时候,老师要有耐心,言语上多鼓励,行动上多支持,让他们在有爱的大家庭里面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照顾,通过大量的阅读课外书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2、家庭阅读氛围要浓厚,间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影响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留守儿童的阅读问题上,首先,要建立好家庭阅读氛围。很多的家长虽身处异地,但应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阅读的熏陶,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可以给孩子邮寄一些适龄的阅读书籍,让家里的老人督促孩子进行阅读,让孩子能有时间阅读,进而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兴趣是关键,只要逐渐培养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能将阅读的爱好进行下去。3、所在学校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时,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我们学校会定期举办阅读伴我成长活动。这不仅使留守儿童从陪伴和沟通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爱幼”美德,让每个孩子们都拥有一个温暖的童年。目前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5+2”模式,充分利用好课后延时服务,每天安排一节课给留守儿童专门阅读。另外,我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亲子共读活动。因为我校留守儿童居多,许多孩子都是由祖辈家长照顾,我们便利用清明节或国庆节等国家节假日,父母返乡之际与部分家长取得联系,从共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感悟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亲子阅读的快乐。活动之后,家长们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将继续立足校本,求实创新,加大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指导,让孩子和家长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浸润书香,体验共读的乐趣。4、改善留守儿童阅读的硬件设施配套。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与干净、舒适、温暖的阅读环境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我们应该改善硬件设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建立和完善县图书馆管理制度,提倡自主阅读。图书馆应能提供一个阅览室,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课文读物,从书籍中吸收营养,填满幼小空虚的内心,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一扇窗。其次,改建校级阅览室,完善借阅制度。面对噪杂的阅读空间,留守儿童无法静心潜读,学校里应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平时为留守儿童提供方便,学校派专人管理图书,定时定期开放阅览室,时常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培训,完善借阅制度,让他们自主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图书借阅采取灵活的方式,限定时间归还所借图书。最后,开放农家书屋,加大宣传力度。现在乡镇村委会基本上都实现了农村书屋全覆盖,图书的种类也比较多,据调查发现各个村子书屋图书借阅的情况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宣传、开放时间等几个方面做得不到位,在今后,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和儿童了解其真实情况,不仅让放假回家的儿童有书可读,还要动员全民读书。这样就可以共同促进文化阅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三、结语:儿童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更是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但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社会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新时代,留守儿童问题何去何从?如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阅读可以给处在迷茫孤独中的孩子一个希望、一种信念。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可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可以通过聪明的阅读来弥补。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还无法完全认识世界,所以认识事物难免会片面化,无法正确、准确地得出观点。他们的阅历尚浅,知识面比较窄,在阅读方面有很大阻碍,因此,对儿童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增加儿童的阅读面,结合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这对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就像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我们反复阅读之后,便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灵感,这也有助于提升阅读的灵感,使阅读更加顺畅。因此,在阅读时代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行阅读,对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文献】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第132页。2李中慧: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科技展望,2016(02)第227页。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荷泽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25页。4徐松竹:为留守儿童撑起亲情蓝天J,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11期,第54页。5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