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生态课堂 论文.docx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生态课堂【摘要】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要塑造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课堂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够主动的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发现数学、思考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形成个人能力发展。【关键词】教学方式生态课堂自主创新教学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生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是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优化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一、激发求知欲,引发生态探究心在教学时设法创设情境,巧妙引入,诱发好奇,培养学生善思、勤学、好问的习惯,从而更高效地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片段:测量一一课桌有多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板书课桌有多长)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生汇报结果:生L我用挂测量的,大约有6挂长。生2:我用铅笔测量的,大约有4支铅笔长。师追问: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根据这节课的课程特点,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究、想象的境界,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二、创设良好课堂,参与生态愉快行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使学生敢"动敢"说敢”做数学。在上课时我尽量创造民主、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减轻心里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下面我结合找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来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我设计了学生报数这一环节,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师:通过刚才的报数环节,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的同学站起来两次。接下来我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一说他们自己刚才报的数字:6、12、18、24.o师追问:这些数都有什么特点?生: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师:像这样的数还有很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公倍数。(师板书课题:公倍数)。师:找一找,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生自主活动,部分同学小组交流。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师:同学吗很会观察,总结得也很完整。2和3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是6,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补充板书:最小公倍数)。2和3的公倍数有很多,不可能找出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我们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有关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自我确认、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三、设置问题,启迪生态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活思维、拓展思维、提升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生2:为什么要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生3: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呢?生4:商怎么会不变呢?怎样使商不变呢?充分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筛选出下面三个和本节课有直接关系的问题:1、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商不变?2、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3、为什么要学商不变的性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是呀,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商才不变呢?谁来大胆猜想一下?指名生说一说。师:这只是猜想,是否成立呢?怎么样验证呢?生:可以举例子来验证。师:那么请四人一组,按照黑板上的合作提示,一起验证一下吧!学生通过举的很多例子种发现,只有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才会不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我设计猜想一一验证的教学方式,部分同学很想确定自己的猜想结果是正确的,就会更加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发展。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验证一一猜想的机会,让学生明白,举例验证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是=时,学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学生的本身出发,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思考再思考的过程。四、加强课堂互动,保证课堂动态性。课堂的动态性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要实现数学生态课堂,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加强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了教学方式,数学课堂变成了灵动的课堂,师生的灵感互相交织,思维彼此碰撞。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要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形象思维的过程。加强课堂互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回家搜集一些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图片,在教授新课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接着把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平面图形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平面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图案。最后,让每一组的学生把各组的作品上台展示。这样的课堂,加强了师生间的、学生间的互动,保证了课堂的灵动性,让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们喜儿乐见的课堂,教师省心的课堂。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更加生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起来压力减轻了很多,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持不同意见时,有了一个和师生一起互相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五、设计“生态化作业,提升教学效果。数学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身边处处都是数学信息和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为了让课堂的生态化落实到实处,可以借助留给学生的生态化作业来构建生态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同时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民币这一单元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两项课外作业:(1)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买东西”的游戏,家长买,孩子当售货员,可以买一样,也可以多买几样,家长根据情况适当多给钱,让孩子找钱。(2)家长带孩子去一次超市,结合购物的实际情景,让孩子理解“应付的钱数”“付的钱数”“找回的钱数”“贵"“便宜''等概念,学生还可以感受一下“分类(超市里东西的摆放)。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把抽象的人民币换算变得直观、有挑战性、趣味性,学生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加主动、快乐地去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挑战的好习惯。总之,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共同历程,让师生能在课堂中体验到教与学的愉悦,实现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体验中参与上的权利平等。课堂上老师不照本宣科,学生不盲目跟从。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知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努力做到让课堂少一些造作、少一些约束、少一些干扰,呈现原汁原味的、充满绿意的课堂,构建出高效、生态的课堂。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