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教学之文化自信的渗透-论文 论文.docx
-
资源ID:1831798
资源大小:15.0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年级识字教学之文化自信的渗透-论文 论文.docx
一年级识字教学之文化自信的渗透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提升语文素养,而且能充分发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关键词:识字教学部编版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华文化丰厚博大、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内涵上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尤其在识字教学板块,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二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识字教学环节,在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承与发扬。本文就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讨论,并提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策略。一、文化自信的概念及现阶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1 .文化自信的概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提升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教学编排清代著名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一年级两册书要求会认700个常用汉字、会写其中300个。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构造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多元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教师也从汉字的音、形、义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同时运用猜字谜、编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激发儿童兴趣教识字,鼓励孩子利用丰富多彩的电视媒体、图书杂志广告等资源,在生活实践中识字。3 .现阶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一年级学生容易受新颖、生动、具体的事物吸引,将传统文化以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现如今,部编版教材在内涵上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但一方面很多教师还未意识到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且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师资队伍上缺乏专业化培训,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侧重识字的多元技巧和方法,但缺乏探究识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而且一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感,急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二、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意义L增强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盛赞我们的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形体特点,深入解析汉字本身的所带有的传统文化,如历史传说、文化典故、名人故事、逸闻轶事等等,让识字环节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使原本枯燥的识字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在识字环节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民族文化自信,改变了传统识字方法,让汉字赋予由古至今的生命气息,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4 .促进识字教学发展、丰富语文教学内涵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阶段识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识字环境也走出课本面向社会无限拓宽。在传统识字教学的基础上注入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赋予时代精神的新鲜血液,从而丰富识字教学的方法和内涵,有助于语文教育理论创新和发展。5 .提高传统文化理念、传承优秀文化内涵随着世界文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西文化不断地撞击与融合,一定意义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冲击。对待古老而富有生机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又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价值,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让学生从一年级就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创新精神,同时更好地对传统文化尽心传承与发扬。三、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1 .探索文字起源,感受文化自信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汉字不仅仅是人们语言沟通的载体,更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教师在一年级教学中要结合不同汉字,巧妙的引入传统文化,加强一年级学生对汉字起源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例如,我在执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一课时,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导入。当故事讲到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板书天字,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板书地字。精彩的神话故事吸引着一年级同学的兴趣,再加以反复认读和正音,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也感受到盘古身上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感受中华文化强有力的自信心。当学生了解“天在上,地在下”之后,我顺势问道:“什么在中间呢?”引出另一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女娟造人,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女娴聪明、勤劳、坚持的精神。板书“人”字时讲解“一撇一捺才是人”“人字好写,做人却难”,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中华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认可。在天地人上完之后,我留给学生查找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的作业,反馈时有学生讲到仓颉造字,因势利导引出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仓颉造字说、图话说等汉字起源的说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敬畏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2 .追寻造字之法,品味文化自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汉字六书体系促进汉字形成、发展和完善,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凝聚古先哲智慧的结晶,适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创造出灿烂而辉煌的中华文化。在识字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进行造字方法的渗透,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感悟汉字的精妙之处,品味由来已久的文化自信。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中安排了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原始造字方法,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以日为例,我以太阳图片导入。提出古人是怎样表示太阳的呢?的疑问,让学生动手设计,挑选同学作品黑板展示,最后出示日的甲骨文。接着播放日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的过程,并对比图片、文字,指出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古老字体-象形文字。在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呈现了以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有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我结合字音、字形、字义,出示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气晴,有目大眼睛,有言说声请,有心好交情。”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形声字的特点,体会先人造字的智慧。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同样也以字族文的形式展现了饱、泡、炮、跑、抱、袍6个形声字。教材内容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体现了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会意字在一年级中也出现,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识记“家”字时,指出“家”字上边的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下有“豕,,表示“家,,。从而提出“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国天下,进而感受中华文化中的家文化。3 .运用传统经典,弘扬文化自信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些选文出自或改编自古代传统蒙学读本,如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经典作品与识字的关系。将识字与经典作品融合,以识字推动经典作品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断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心。例如,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一文改编自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其中渗透传统的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成说。在上本课时,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爸爸姓什么?爷爷姓什么?”也请了几位相同姓氏的同学站到讲台前,其他同学找一找名字当中的共同特点,指出同一个家族有相同的姓氏。这几位同学姓氏相同,也许很多年前是同一个祖先,是一家人,通过识记姓字,意在让学生体会姓氏当中的对宗脉和血缘的强烈认同感,体会中华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学中,通过识字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以及仁,义,诚,孝等核心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疆土辽阔,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伟大国家来说,文化自信起着重要支柱和精神基因的作用。现如今部编版教材识字教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在识字教学中积极设计教学环节、巧妙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参考文献著作类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3沧浪:汉字的魅力,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文章类左靖:一抹传统文化,浸润识字乐园,考试周刊2016年第73期。5王琦:基于传承意在融合,语文知识2017年第3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