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卫生与健康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五五”时期,是全面深化卫生健康事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优化我区卫生健康事业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持续推进健康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四五”以来,我区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为“十五五”时期持续推进健康、典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区居民的健康素质持续改善,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26岁,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48%。和3.71%0,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位居全市前列。1 .着力丰富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健全。区卫健局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引进、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9年文登整骨医院正式投入使用,2025年山医院东院全面启用,2022年毓璜顶医院院区投入使用,我区快步跨入医疗领先区行列。积极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打造建成2个省级、12个市级示范标准卫生室。2 .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不断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秉承“健康公平、为民服务”的原则,坚持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健康幸福指数,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均获得群众的高度评价。3 .多渠道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十四五期间,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协调山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毓璜顶医院分院对口支援我区各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三甲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在对口帮扶中带动我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能力提升。成立包括消毒供应和临床检验等5个质控中心,依托质控中心开展多种专业、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医疗机构重点科室、重点岗位进行督查指导。4 .扎实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硬件设施水平,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区级疾控实验室,实验室AB类设备配置率达100%。建成PCR>HIV,结核、微生物检测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持续提升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能力,可以开展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等多项检测工作。强化疫情监测,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在结核病防治和地方病防治方面成绩显著。5 .积极推进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和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十四五期间,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109.85。改革生育服务登记方式,实行“能办推定”、“容缺受理”工作法,生育登记覆盖率达到97%以上,再生育审批办结及时率达100%,位居全市前列。强化精准服务关怀,家庭发展政策落实到位。6 .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精准落实惠老政策,深入推动银龄安康工程,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大力推动基层老年协会示范点建设,10个村居被评为市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示范单位。加强老年便民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统筹推进健康养老各项工作,全力扶持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和服务开展,助力医养协同共赢。在2018年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评估验收中取得较好成绩,2处医养结合机构荣获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目前我区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处,医养结合床位2350张,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健康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7 .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5年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80830份,为1993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查体服务,组建79个家庭医生团队,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76420人,其中签订个性化服务包3382个。紧紧围绕“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监督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的监督主线,采用卫生监督协管员与卫生监督员结对互助的方式和上下流动模式,织密织牢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对公共场所、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餐饮具消毒企业、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等被监管单位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做到规范执法、严格执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较为复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非区属优质资源利用不足,基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缺乏严重。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公共卫生基础条件较差,医防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不足,医疗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四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优质资源沉不下去,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配置缺口大。五是医养结合优质服务资源不足,医养康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医养产业总量不足,产业层次及发展理念等均需加强。(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出“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卫生与健康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三个层面协同推进组织实施15项重大行动,健康中国持续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省市两级党委、政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健康优先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十分明确。同时,我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仍然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势态严峻,生育率维持较低水平,需加快完善“一老一小”养老照护和普惠托育服务。二是城镇化不断推进,职业卫生、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生活方式等多种影响健康因素相互交织,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三是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合理规划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此外,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不仅反映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凸显出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更是给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发展目标推进健康建设,稳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到2022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健康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高。到2030年,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普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增加,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市前列。-持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显著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更加合理,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充裕、均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求。 完善平急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显著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落实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加强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基地和企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表1主要发展指标Xq域号主要指标当位2025年2030年指标性质康人均预期寿命81.2681.5预期性健康预期寿命女同预平比例增加期性孕产妇死亡率/10万08.2预期性婴儿死亡率%2.483.3预期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14.0预期性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一14以下预期性fi康/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230预期性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5左右22以下预期性国家卫生城市(含进入评审程序)数量占比%100100预期性彳康O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弓5.87预期性1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弓一4.5预期性务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4.034.2预期性3每千人口中医执业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11.1预期性4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64.05预期性5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一0.54预期性6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0.690.85预期性7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1,34约束性8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一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占八、约束性9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一100预期性0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中医药科室设置比例%一100预期性彳康彳1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8227左右约束性障三、优化升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风险防治能力1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机制建设。在政策指导下完善组织结构调整,建立健全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时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按照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实施意见中“常住人口30-40万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最少不低于50名”标准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合理控制空编率,扩充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保障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以区为单位空编率降至5%以下,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5人。(区卫生健康局、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创新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