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论文.docx
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摘要:本文阐述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关键词:兴趣习惯意志力品质小学语文引言: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他们的学习一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引导,会有很好效果。记得我在初中学过一篇文言文伤仲永,讲的是仲永小时天资过人,其父以其子聪明为荣,终日带着孩子到乡邻面前炫耀,没有让仲永继续专心学习。仲永长大成人之后在各方面并未取得多大成就,作者也为仲永感到惋惜。这个故事在我们今大看来仍然有所启示。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具备必要的智力因素外,还必须具备一些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比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每个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是非常接近的,智力水平非常高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即使智力很好的,如果不注意持之以恒地学习,也不会获得良好成绩。什么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呢?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一个人的意志力,信念以及兴趣爱好等。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学生在智力上也是相差不多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生的智力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让他们的智力水平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就要从平时点滴做起,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最终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意志力。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认为是个笨孩子,后来他的母亲用心教育他。爱迪生在母亲的教育下,加上对化学,物理的浓厚兴趣,不断努力,不断实验。在火车上卖报的空隙爱迪生都在做化学实验,结果列车长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没有灰心,仍然坚持做实验,有一次做化学实验差点儿弄瞎了自己的眼睛。爱迪生就是这样顽强地坚持做实验,有的实验失败了成千上万次都不放弃。他的超强意志终于有了回报,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爱迪生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在于对科学的浓烈兴趣,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后天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的五年级班上有一位同学智力一般,并且这位同学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听讲,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后来,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她,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奖励,她的学习成绩逐渐上升了,达到了中等生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个事例说明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有极大的热情学好这门学科。教育的艺术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教的知识。我们教师一般凭借的是课本这个知识的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知识本身的内容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采取何种形式来传授呢?这个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手里。小学生在入学之前绝大部分都对学校充满着好奇,甚至渴望早点儿上学。教师对刚入学时的新生一定要引导好,在介绍班集体应遵守的纪律外,对他们要多给予关心,尤其在他们出现差错的时候,不要做过多的批评。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他到学校上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为以后他积极参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小学生虽然个性特征尚未定型,但也显露出初步的个性特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面对学生经常微笑。微笑是春风,让学生时刻感觉到亲切和温暖,自然对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产生兴趣。一开始上课,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与学生问好,可以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参与知识的学习。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可以微笑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当学生不小心犯了错误时,老师也可以带着微笑指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更乐意去改正缺点,老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见学生犯错误就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其次,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儿童化。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如果运用过于成人化的语言会在无意间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自己应该有童心和童趣,这样非常有利于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充满童趣的话使语言儿童化,这样学生就会乐意接受老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我们看到的一些儿童节目主持人,他们虽然有的三四十岁了,可他们主持节目所用的语言都是儿童化语言。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小朋友爱听,爱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语言的特点是富于天真和幻想,并且带有撒娇,甚至有违反逻辑的成分。教师在运用时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课堂教学中语调最好能够做到抑扬顿挫,让学生感觉到起伏,促进他们更能集中注意力来听课。第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了,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与多媒体相融合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针对不同课文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生字词的处理上,可以集中起来学习,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把生字画出来,并读出所在的那句话,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或借助字典弄清词语意思;也可以采取放在课文中讲解的方法。前种方法一般可用在生词较多的课文。而后一种方法则用在生词较少的课文。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最终学好本学科知识。二、习惯的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掉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学生在教师正确指导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对学生各方面循序渐进地指导。学校制定学生在校一日规,班级可让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具体评分并且适当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习惯:A、预习的习惯。在新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然后抽查预习情况。预习为新课做了必要的准备,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在预习时处理,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让学生都能搞好预习,老师一定要进行检查,督促他们真正地预习新课。B、课堂积极发言的习惯。课堂发言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积极地发言能有力促进教师更投入地进行教学。课堂发言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做出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鼓励学生。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都要及时进行肯定,对他们的主动精神进行表扬。2提出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来回答,针对简单的问题就要让成绩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回答准确率,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3尽量照顾到大部分同学,不要只让几个同学来回答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当中喜欢找学习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这种做法不利于调动更多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C.课后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搞好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提出复习要求,及时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安排前面已经学过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至于旧知识完全丢在一边。三、初步意志力的形成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地建立起了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生活当中,如果两个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做同一件事,那么谁有顽强的意志力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师在平时过程中可以直接从正面来引导学生,比如对学生说一些意志坚强人物的故事,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的一些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国外有些国家开展的挫折教育就是一种磨练学生意志的教育方法,故意制造一些困难要求学生克服。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生活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必将遇到生活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意志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意志力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力量,可被视为一种能量。当学生的意志力逐渐增强的时候,他们学习知识会更加主动和认真,并且会变得越来越自觉。总而言之,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教师要进一步练好基本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路径。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