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校本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论文.docx
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校本实践研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校本实践研究教育规划课题立项课题,为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达到课题研究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家庭教育(农村和城镇)现状,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思想动态,为课题研究的计划制定提供坚实基础,也为了验证课题研究理论的推行提供可靠依据,特开展了此次调查。二、调查方法为了更加明确家校共育现状,课题组在制定研究计划前期进行了对本地区四所实验学校进行前期的调查,以期得到最贴近事实的研究数据,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具体分为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随机调查。根据课题组会议精神,我们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采取了口头形式的询问,对于家长的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三者相结合,形成了此次调研报告。三、调查的过程自本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紧急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议,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研究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去,通过询问和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现行状况,以期获得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为课题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制定提供有益支持。L对学生方面的调查课题组成员利用在校时间,对学生进行随机访问,不分年级与班级,了解与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相关信息。其内容包括:家长陪伴学习的时间;是否独立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与家长交流学校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是否对同学和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是否很开心老师(家长)对你的表扬;如果老师(家长)对你批评时,你会怎样?你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长等等。2 .对教师方面的调查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身边的老师就课题研究内容进行随机访问,其内容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默契度;理想的教育应该怎样让学生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协助);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监护人)三者之间的角色应如何扮演等等。3 对家长方面的调查因考虑到家长与教师接触有时间的限制,我们采取了匿名形式的调查,便于更能真实地了解家长的心理动态。课题组针对四所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了随机问卷调查法,其中乡XX小学问卷10份,乡XX小学问卷20份,乡XX学校问卷44份,XX小学问卷126份。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附: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校本实践研究调查问卷(家长卷)尊敬的家长朋友:你好!首先感谢你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配合此次调查。此问卷是根据我校巾报并通过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一一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校本实践研究的研究需要,调查你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情况,以便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地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每份调查问卷都是采用匿名的方式,对于调查结果也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诚请你能够真实、客观的填写,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1 .你是孩子的OA.父亲B.母亲C.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D.其他、2 .你的文化水平是()A.初中或以下B.高中(含中专)C.大专D.本科及以上3 你的孩子犯了错,你批评他(她)时,他(她)会OA.主动认错B.顶嘴、找借口C.大哭或沉默D淇他4 .当你给孩子买了他(她)最喜欢的食物时,他(她)会OA.先让父母吃,然后自己吃。B.自己都吃掉。C.先自己吃,吃不完再给父母吃。D.其他。5 .你的孩子与同伴相处时表现OA.友好相处B.偶尔会发生冲突c.经常发现冲突D其他6 你的孩子是否会自己整理书包?OA.是,每天晚上都是自己整理好书包8 .需要大人帮助C.不是,由大人来整理D.其他7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困难OA.经常B.偶尔C.很少D.几乎不8 .你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他最初的表现是OA.自己想办法解决B.向大人求助C.尝试后放弃D.其他9 .当你对孩子的教育遇到困难时,你解决的方式是O(可多选)A.网络咨询B.寻找恰当的时机与孩子沟通交流C.武力与沟通相结合D.寻求老师的帮助10 .你认为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上的影响OA.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影响大C.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影响大B.二者的影响一样大D.不清楚11你对家校共育的理解是OA.由教师牵头,召集家长参加教育子女的活动。B.家长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来促进孩子成长。C.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D.不清楚。12 .你能主动就孩子教育问题与老师沟通吗?OA.经常B.偶尔C.没时间,不沟通。D.没想过13 .你与孩子的老师交流的途径有O(可多选)A.打电话B.到学校找老师C.家长会D.老师家访E.微信或短信F.参加活动14 .你与孩子的老师联系主要关心什么问题?O(可多选)A.孩子的学习情况B.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C.孩子的心理状况D.孩子的行为习惯、纪律情况。E.孩子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情况。15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你的态度是O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16 .你认为孩子目前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如何?OA.很好,已基本形成良好的习惯。B.一般,需要大人提醒,有待加强。C.不好,总要大人提醒,没有形成习惯。D.不清楚。17 .你对加强家校共育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态度是()A.非常迫切B.迫切C.无所谓D.不迫切18 .你最希望孩子获得哪方面的良好品德?O(可多选)A.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B.合作交流能力,积极健康人格。C.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品质。D.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能力。19 .如果学校定期线上或线下组织家校课堂,进行专门的培训和信息交流,你是否愿意参加?OA.愿意,抽时间也要参加。B.愿意,怕没时间。C.不愿意,没时间。D.不愿意,没兴趣。20 .你对家校共育工作有哪些建议呢?为了便于统计,请在每个题号后规范填写你的答案,谢谢!四、调查分析L关于对学生的调查,中、低学段的学生还不能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实际意义,但从其表达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是第一要点,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做、怎么学,最终想要得到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肯定),这也是他们在校、在家努力表现的动力源泉。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也是如此,但也有少数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纳入其中,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是初步的,更多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如学习目标,班级活动目标等)。2.关于对教师的调查,其结论基本一致:孩子的成长不能完全依赖学校(老师),不要误以为将孩子放在学校、小饭桌,家长就万事大吉了,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品德。但这种相互配合的度,略有不同看法,有的老师认为,家长应当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的认为,家长除了帮助孩子完成文化课作业以外,还要适当帮助孩子完成其他的课外任务(绘画、演讲、制作、劳动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担任学科教师与班主任教师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总的观点是:家长一定要陪伴孩子学习、成长,一定要配合学校(老师),形成合力,共育孩子成长。3.关于对家长的调查,因考虑到各个家长之间素质的差异性,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家长阅卷一共有20题,其中前19题为选择性的问卷,第20题为主观性的问卷。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初步得出以下结果:参与问卷的为孩子的父母占90.78%o孩子家长(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分布为:初中或以下的占24.34%,高中(含中专)的占32.89%,大专的占24.34%,本科及以上的占18.42%。孩子犯错批评时的表现:主动认错的占33.33%,顶嘴、找借口的占19.60%,大哭或沉默的占35.94%,其他表现的占ILl1%。孩子遇到最喜欢的食物时,先让父母吃,然后自己吃的占45.09%,自己都吃掉的占13.73%,先自己吃,吃不完再给父母吃的占28.10%,其他表现的占13.07%o孩子与同伴相处时,友好相处的占54.07%,偶尔会发生冲突的占39.26%,经常发生冲突的占6.67%,其他的表现为0%。孩子整理书包的情况,自己独立整理的占43.24%,要大人帮助的占48.65%,由大人整理的占5.40%,其他的占2.70%o家长对孩子教育教程中遇到困难的情况,经常遇到的占30.38%,偶尔遇到占39.24%,很少遇到占22.15%,没有遇到的占8.23%。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表现,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占24.36%,向大人求助的占55.84%,尝试后放弃的占8.12%,其他表现占11.68%。家长教育孩子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式(多选),网络咨询的占39.22%,与孩子交流的占55.56%,武力与沟通的占27.45%,寻求老师的帮助占25.49%。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影响的比较,家庭影响大的占30.19%,二者影响一样大的占53.77%,学校影响大的占12.26%,不清楚的占3.77%。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老师主动召集家长参与的占20.90%,家长主动与学校合作的占68.66%,只是学校的责任的占4.48%,不清楚的占5.97%。孩子教育方面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情况,经常的占21.30%,偶尔的占50.89%,没时间沟通的占13.02%,没想过的占14.79%。与老师交流的途径(多选),打电话的占40.52%,到学校找老师的占52.29%,家长会的占24.18%,老师家访的占15.03%,微信或短信的占15.69%,参加活动的占15.69%o与老师联系探讨的主题(多选),孩子学习情况占71.24%,孩子思想品德行为的占45.75%,孩子的心理状况的占7.25%,孩子的行为习惯、纪律情况的占45.75%,孩子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的占23.53%。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非常重要的占87.79%,比较重要的占10.69%,一般的占1.53%,不重要的占0%。目前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情况,很好的占10.37%,一般的占70.37%,不好的占14.81%,不清楚的占4.44%。对加强家校共育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态度,非常迫切的占48.41%,迫切的占43.95%,无所谓的占3.82%,不迫切的占3.82%。希望孩子获得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多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占59.48%,合作交流的能力,积极健康的人格占48.37%,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的品质占63.40%,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能力的占54.25%o是否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课堂,抽时间也要参加的占61.59%,没时间参加的占33.77%,不愿意参加的占3.97%,没兴趣参加的占0.66%。你对家校共育工作有哪些建议,问卷答题主要观点有:召开家长会,传授家教方法;印发家长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家长与老师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多开展校内(外)活动,亲子活动,促进家校共育合作;多开展一些学生心理辅导课;建立家校沟通平台等。五、调查结论基于以上问卷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教师对家校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已形成共识,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2 .孩子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正面引领凸显重要,家长们也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较好的品德,家校共育理念是能被家长们所接受的。3 .家长们的文化素质相对本地区而言较高(但有待提高),初中或以下的只占4.34%,平时能够配合学校教育的孩子父母占90.78%,家校共育的实施理论上可行。4 .家长们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希望学校能够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开设报告会,对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培训。5 .少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