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1总则1.1 规划背景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通知,各级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有关要求,科学有序推动规划编制工作。为统筹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会同农业农村局编制了市“十五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1.2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种养结合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持续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1.3 编制原则(1)统筹兼顾,强化监督综合考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畜牧业发展需求、种养结合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发挥监督执法倒逼作用。(2)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统筹考虑自然环境、畜禽养殖类型、结构和空间布局,种植类型与规模、耕地质量、环境承载力、人居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探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路径。(3)种养结合、协同减排以畜禽粪肥就近就地利用为重点,协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结合种植规模和结构,科学测算畜禽粪肥养分供需情况,系统评估畜禽粪肥还田利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合理选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模式。(4)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完善多方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第三方服务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健康发展。1.4 编制依据(1) .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7)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8)省环境保护条例(9)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0)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1)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 .2标准规范(1)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4)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5) GB/T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6) GB/T25169畜禽粪便监测技术规范(7) GB/T25246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7)GB/T26624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8)GB/T27522畜禽养殖污水采样技术规范(9) GB/T27622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10) 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11) HJ49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12) HJl02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畜禽养殖行业(13) )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14) NY/T525有机肥料(15)NY/T116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6)NY/T2065沼肥施用技术规范(17)NY/T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18)NY/T3877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1.4.3政策、规划及相关文件(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31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环办土壤20268号)(4)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523号)(5)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农办牧201984号)(6)关于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1828号)(7)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农办牧20182号)(8)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农办牧20181号)(9)关于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5538号)(1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26465号)(11)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282号)(12)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2026年2月7日修订)(1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2527号)(14)省优化养殖布局推进农牧循环实施方案(鲁牧畜发202521号)(15)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1632号)(16)省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鲁牧畜发202212号)(17)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环字202217号)(18)省“十五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方案(鲁环发202216号)(19)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字202637号)(20)关于印发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发201738号)(21)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清零行动工作方案(青农字202550号)(22)市“十五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青环发20225号)(23)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胶政办发20259号)(24)市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胶政办发202561号)(25)市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胶农字C2026J95号)(26)市“十五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胶农专班20261号)1.5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6年,规划期限为2022-2030年。1.6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市辖区内阜安、中云、胶北、三里河、胶东、九龙、胶莱、胶西8个街道和李哥庄、里岔、铺集、洋河4个镇。1.7 规模认定1.7.1 畜禽规模养殖场根据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2026年2月7日修订),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肉鸡年出栏40000只以上、肉鸭年出栏50000只以上、蛋鸡/蛋鸭存栏10000只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只以上、兔存栏3000只以上,其他畜禽由各设区市根据本地实际确定。1.7.2 畜禽养殖户(专业户)根据省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鲁牧畜发202212号),畜禽养殖户(专业户)规模为50头S生猪设计年出栏量500头、5头W奶牛设计存栏量100头、2000只S肉鸡设计年出栏量40000只、2000只W肉鸭设计年出栏量50000只、500只S蛋鸡/蛋鸭设计存栏量10000只、10头0肉牛设计年出栏量100头、50只S羊设计年出栏量500只、300只W兔设计存栏量3000只;其他畜禽种类养殖户标准由各设区市结合实际确定。2区域概况2.1 自然气候条件2.1.1 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市地处半岛西南部,湾西北岸。位于北纬36。OOL36南部东119o37r-120o12ro东西横距51千米,南北纵距54.3千米,总面积1324平方千米。市区南部和西南部是泰沂山脉的末端,为蜿蜒起伏的低山丘陵区,海拔50-229.2米;中部为丘陵平原,海拔20-100米;东部大沽河、胶莱河沿岸为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海拔3-20米;东南部沿海为各河入海处,海陆相接,地势更低。按地貌特征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滨海低地四种地貌类型。市区南部、西南部,由艾山、神山、庙子山、尧王山、旗山、王子山和肖家岭、双岭、九层岭等低山丘陵构成,面积48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7.2%;市区西北部的微斜平地和胶河、洋河、墨水河等河流两岸的沿河平地共同构成平原地貌类型,海拔20-50米,面积38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9.2%;市区东北部为胶莱河、大沽河汇流处,形成胶莱河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海拔5-20米,面积29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2.1%;市区东部,为各河流下游的入海处,临近湾,地势更低,海拔5米以下,由于受海水影响,形成滨海低地地貌类型,面积15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1.5%o市在前震旦末期,由于受吕梁运动影响,地面随之上升,并有火山岩活动,此后一直处于稳定,故寒武系以来始终高出海面,长期受风化剥蚀作用,直到中生界侏罗系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境内沉积大量的碎屑岩,并有大量火山岩喷发和岩浆侵入,因此市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除艾山南部与西海岸新区交界处有一部分太古界变质岩外,大部分为基岩地层,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较薄弱。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块,位于郑城-庐江(属安徽)断裂带东侧,跨黄岛隆起的北缘与胶莱坳陷的南缘,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东北向的山相家-郝官庄(属诸城)断裂,北东东向的百尺河(属诸城)-二十五里亦断裂,北西向的五里堆-大西庄断裂。褶皱构造有张家屯一临洋向斜,走向北东东。境内出露的地层:元古界五莲群海眼口组,分布在洋河镇姜家庄-董城一带,面积较小;中生界上侏罗纪莱阳组和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与王氏组红色砂砾岩;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在较大水系沿岸和沿海地带。2.1.2 气候气象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春季温暖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2026年度,市年降水量为698.1毫米,较常年值偏多42.9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4.1C,较常年值偏高0.4C;年极端最高气温34.8C,出现在7月11日,较常年最高温偏低4.9C;年极端最低气温-18.1C,出现在12月31日,较常年最低温偏高0.2C;年日照时数为2296.3小时,较常年值偏少102.5小时。2.1.3 河流水系境内,除滨海河道外,共有大小河流27条,分布于大沽河、南胶莱河、洋河三大水系。其中大沽河、南胶莱河、胶河、墨水河、洋河5条河流,对市影响较大。河流大多发源于邻市(县),雨季客水汇流快,干流断面小,洪峰水位高,易决口成灾。海滨河道发源于沿海丘陵区,独立入海,源短流急,进入海滩后无固定河床。表2.1-1市主要河流统计表流域河流名称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干流比降()大沽河流域大沽河179.96131.10.61桃源河34.73080.59云溪河17721.2店子河1740.82.59车家河12.731.21.8小辛河1229.40.26南胶莱河流域南胶莱河42.814760.17胶河1006080.7周阳河22.5912.75墨水河483031.03两沟河831.30.17十米河13402.74杨柳沟12250.16小套河8480.33利民河5.5620.2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