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服务规范.docx
ICS03.080.99CCSC00DB3205市地方标准DB3205T1020-2021血站采血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bloodstationforb100dcoIIectionserviceat2021-06-11发布2021-06-18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人员要求25. 1人员配置25.2 人员资质25.3 服务礼仪35.4 培训考核35.5 健康检查36服务环境要求36. 1采血场所36.2 环境卫生36.3 标志标识47设施设备和用品物料要求47. 1设施设备47.2用品物料48服务流程与质量要求58. 1概述58.2 报名登记58.3 健康征询68.4 健康检查68.5 血液采集68.6 颁发献血证78.7 跟踪回访89安全与应急89. 1安全89.2 应急810服务评价与改进89.3 1服务评价89.4 2服务改进9附录A(资料性)血站采血服务用语10附录B(资料性)献血者登记表12附录C(资料性)献血前应知内容13附录D(资料性)献血前健康状况征询表14附录E(资料性)献血前检查记录表16附录F(资料性)献血前知情同意书17附录G(资料性)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及处置18附录H(资料性)采血记录表19参考文献2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中心血站提出。本文件由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中心血站、苏州市中心血站张家港分站、苏州市中心血站常熟分站、苏州市中心血站昆山分站、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辉、王明元、严伟斌、吴建香、肖琦、伏长青、顾莉芳、吴卫国、李建祥、蒋敏、谢淑红、陈炜、蒋靓、周群刚、潘志荣、王承祖、周怡、周文渊、王芳、潘陈栋。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血站采血服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血站采血服务的人员要求、服务环境要求、设施设备和用品物料要求、服务流程与质量要求、安全与应急、服务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血站采血的运行、管理与服务。献血屋、献血车和临时采血点的采血服务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WS/T203输血医学术语WS/T401献血场所配置要求WS/T551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3术语和定义WS/T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采血场所bIoodcoIIectionpIace为献血者提供采血前健康征询、健康检查和血液采集等服务的场所。3.2穿刺puncture采血时将采血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进入静脉的过程。3.3单采apheresis从一个献血者体内采集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并将其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过程,通常由血细胞分离机自动完成。来源:WS/T2032020,4.23.4全血whoIeblood采用特定的方法将献血者体内一定量外周静脉血采集至血袋内,与一定量的血液保养液混合而成。来源:WS/T2032020,5.1.13.5卫生技术人员healthtechnicaIperson在采血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受过医学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3.6献血者blooddonor给予全血或血液成分者。通常在未特别注明的情况下献血者指自愿无偿献血者。来源:WS/T2032020,4.33.7南止血不良反应blooddonationadversereaction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来源:WS/T2032020,5.1.103.8血站bIoodstation不以盈利为目的,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卫生机构。包括中心血站及其分支机构。4基本要求4.1 血站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有效的血站执业许可证。4.2 血站应在规定范围内开展血液采集工作,接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4.3 血站应遵循献血自愿的原则采集血液,并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的服务场所、便利的条件和优质的服务。4.4 血站应建立健全人员、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安全与应急、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4.5 血站采血服务应配备专业人才队伍,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用品物料,保障服务质量和血液质量。5人员要求5.1 人员配置5.1.1 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与年采血量参考比例不低于8人:1000升。5.1.2 血站卫生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80%以上。5.1.3 血站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5. 2人员资质6. 2.1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熟悉与采血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满足要求的血液管理工作年限、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卫生中级及以上职称,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的能力。7. 2.2服务人员8. 2.2.1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岗位要求的学历、职称证书和业务技能,医护人员还应具备国家认定的执业资格证书。9. 2.2.2工勤、物业人员应具备岗位要求的相关资格证书,如电工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保安应持有保安员资格证。10. 2.2.3志愿者应经过献血知识、服务礼仪等综合培训。10.3 务礼仪10.3.1 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证。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佩戴戒指、手镯(链)等影响操作的饰物。10.3.2 使用规定的服务用语(见附录A),口齿清晰,表达准确。10.3.3 为举止应稳重、大方、得体,解答问题耐心细致。10.4 训考核10.4.1 站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运营管理、血液安全、专业技能、服务礼仪、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等。10.4.2 生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不低于75学时岗位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其中外部培训不低于20学时。10.4.3 务人员均应经过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方可从事相关工作。10.5 康检查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检测结果中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均不得从事采血工作。6服务环境要求6.1场地设置11. 1.1每个血站内应至少设立1个采血场所。6.1.2采血场所应分别设置报名登记区、等候区、健康征询与检查区、血液检测区、血液采集区、休息区。其中,血液采集区宜分别设置全血采集区和血小板采集区。6.1.3固定采血区域面积符合WS/T401的要求。6.2环境卫生6.2.1 采血场所内、外环境应整洁、无异味,场所内温湿度应适宜(温度为15°C30°C,相对湿度20Q80%)o6.2.2 全血采集区空气沉降菌平均菌落总数应W4CFU/皿(5min)o血小板采集区空气沉降菌平均菌落总数应W4CFU/皿(15min)0均不得检出致病菌。注1:CFU/皿为空气沉降法,5min为平皿暴露时间,平皿直径为9cm,检测频次为每月至少一次。注2:如果血液采集不分全血采集区和血小板采集区,则按血小板采集区要求。6.2.3废弃采血器材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其他垃圾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放置,污水排放应符合GB18466要求。6.3标志标识6.3.1采血场所内应设置功能明确的标识标记,如:区域标识、导向标识、安全标识等,标识标记符合GB/T10001(所有部分)要求。6.3.2采血场所内应明示与采血服务、血液知识相关的内容,如:采血服务流程、献血注意事项、回告和投诉电话等。7设施设备和用品物料要求7.1 设施设备7.1.1 采血场所应配备但不限于以下设施设备:a)双路供电、应急照明设施。血液成分单采机、检测设备、机房等主要设备应单独提供不间断电源(UPS),保证电源中断后机器至少能继续运行30分钟以上;b)给排水设施。血液采集区应单独配备洗手设施;c)通讯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设施、固定或移动电话,实现对既往献血者相关信息记录实时查询、信息登记;d)消防设施,如灭火装备、个人防护器材等;e)满足采血业务需要的仪器设备。如:采血秤、采血椅、体重秤、智能采血核对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回输加温仪、血细胞分析仪、转氨酶快速检测设备、血红蛋白仪、血小板震荡仪、血压计、温湿度计、体温计、热合机、血液冷藏箱、空气消毒机等;f)供献血者使用的休息设施。7.1.2 采血场所宜配备以下设施设备:a)智能米血系统;b)献血者专用停车位;c)无偿献血音、视频宣传设备;d)血站采血场所自动叫号等控制献血人流设施。7.1.3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设备应符合检定或校准要求,并张贴合格标识:a)体重秤;b)血压计;c)体温计;d)血液冷藏箱;e)采血秤;f)温湿度计;g)血细胞分离机;h)血细胞分析仪;D血小板震荡仪。7.2用品物料7.2.1采血场所应配备满足采血业务需要的用品物料,如:采血袋、标本管、医用手套、血型检测试剂、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献血医用消毒剂、无菌棉、敷料、绷带、献血条形码、急救药品、末梢无痛采血针、一次性无菌移液枪头、创口贴、免洗手消毒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和容器、个人防护用品等。7.2.2采血场所应配备无偿献血服务卡、点心和饮用水,宜配备无偿献血纪念品等。7. 2.3突发呼吸道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宜为献血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纸巾等。8服务流程与质量要求7.1 概述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报名登记、健康征询、健康检查、血液采集、颁发献血证、跟踪回访。服务流程见图1所示。图1采血服务流程图隔而是否相符|是否处于适合献血状态7.2 报名登记8.2.1献血者应出示真实有效身份证件,服务人员核对后将信息录入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宜采用身份证阅读器读取献血者身份信息、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核对献血者身份。8. 2.2卫生技术人员询问、查询献血者既往献血情况,判断献血者是否处于适合献血状态。如不适合,应做好解释工作。注:适合献血状态是指不处于被暂时或永久屏蔽状态,献血间隔期符合GB18467要求。8. 2.3服务人员指导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填写献血者登记表,见附录B。7.3 健康征询8. 3.1医护人员应对献血者履行书面告知义务,献血者献血前应知内容见附录Co8.3.2 医护人员提醒献血者仔细阅读献血前健康状况征询表(见附录D)的内容、如实回答问题,对献血者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8.3.3 工作人员将健康征询结果录入血液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