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完善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防融合发展,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按照国家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根据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实施"八大行动,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医防融合、平急结合、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统一领导、权责匹配、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全面构建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分层分级分类医疗救治体系。力争到2025年,建立与西部海陆新通道主枢纽相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辐射渝西、川南、黔北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重要支点。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综合评价进入全市前10名,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达到主城新区领先水平。(二)具体目标。序号指标类型指标名称2023年现状2025年目标1体系建设三级疾控中心(个)112区域疾控中心(个)013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标准化率(%)100100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标准化率(%)/1005人才队伍建设每万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5.38.66每万常住人口疾控机构人员数(人1.11.87服务能力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项目(项)80012008规范化培训公共卫生医师(名)259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学)科(个)13-510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支)3311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分钟13.3514以内12健康状况和健康素养65岁以上老年人结核病筛食率(71.157213全人群艾滋病检测覆盖率(%)31.074014结核病发病率(人/10万人)47.1146以下15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12.35维持在13以下16孕产妇死亡率(人/10万人)0Z钳寺在8以下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7控制在4.3以下18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233序号指标类型指标名称2023年现状2025年目标19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3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行动。1 .完成疾控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局(以下简称区疾控局)组建、规范化运行。加强工作力量,在区卫生健康委增设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公共卫生监督等职责的专门内设机构。(责任单位:区委编力,、区卫生健康委)2 .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按照“权责统一、事权匹配原则,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运行机制,理顺区疾控局对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统筹指挥能力统筹管理全区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3 .完善防治重大疾病统筹协调机制。巩固完善区级防治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常态化运行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重点慢性病、新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发挥区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系会议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常态化运行机制,建立区级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二)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4 .提升区级公共卫生水平。推进区二院传染楼、区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完工投用,持续推进区疾控中心迁建工程项目。2025年建成市级预防接种规范化培训基地。(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5 .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巩固区疾控中心三甲疾控机构建设成果,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参照区县三级甲等医院设置。到2025年区疾控中心达到市级区域疾控中心水平。(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6 .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设置标准。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中公共卫生人员的职能职责、人员配匕5口专业构成。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标准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7 .加强公共卫生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公共卫生实验室提质工程,通过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切实提升疾控机构"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制定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计划,使区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强化对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别能力。到2025年,区域疾控中心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不少于1200项。(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8 .构建多点触发的重点疾病监测预警网络。提升重点疾病监测预警能力,按照重点疾病监测目录,完善监测哨点布局和协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作用,持续快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到2025年,全面构建以哨点医院主动监测为核心,以其他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症状监测、病例报告监测和实验室病原体监测为补充,涵盖食品安全监测、城市污水监测、动物疫病监测、环境监测、病媒生物监测、学校及养老院等重点机构健康监测、药店监测、网络舆情监测等多方位协同监测内容,兼顾常态与应急、输入与本土、城市与农村、T殳人群和重点人群,覆盖"区-镇街-村社”的多渠道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教委、区民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疾控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9 .健全健康危险因素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全覆盖行动,到2025年,监测范围覆盖空气、水、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场所和学校卫生等。强化对各类监测数据的综合运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风险研判评估精准度。聚焦人群健康问题,健全健康行为监测评估体系,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营造无烟社会氛围。逐步扩大健康影响评估覆盖面,积极推动将健康内容融入区级部门有关政策。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23%e(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区疾控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三)实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行动。10 .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完善平急转换、分级响应机制,明确常态化和应急状态下具体运行模式,完善不同等级应急响应动态调整标准和程序。建立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责任单位:区级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11 .提升重大疫情处置能力。坚持平战结合,用好平急两用设施,完善应急救治体系,建立完善应急医院平战结合管理模式。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病传播。组建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中医疫病防治等队伍。实施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实现全覆盖,规范设置和运行发热门诊(诊室)和肠道门诊(诊室);区中心医院持续做好全区重大传染病定点救治工作,规范传染病病区运行。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医疗应急演训基地。(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12 .健全重大疫情应急救治机制。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发挥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区域辐射作用制定有序转换、规范扩容、安全恢复的重大疫情腾空流程指南。按照重大疫情中脆弱人群应急救治管理办法,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对重点人群实施网格化分色健康管瓒员务。依托"区-镇街两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到2025年,全区"120电话10秒内接听率达到95%、3分钟内出车率达到95%,城区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在14分钟以内。提升区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能力。建立分级储备制度,完善各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等管理制度,形成动态调整机制。(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四)实施医防协同行动。13 .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动态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督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财政投入、绩效总量等挂钩。(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14 .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人员流动。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按照市级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医师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临床医师配备,明确职责任务,规范执业注册,允许临床医生通过考核加注公共卫生执业范围。在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增加公共卫生内容,切实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流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15 .探索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按照市级统一要求,在部分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其执业的公共卫生医师因工作需要,可以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传染病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诊疗、暴露后预防用药等一定范围的处方权。到2025年,力争全区获得处方权的公共卫生医师有1人。探索允许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的公共卫生医师经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合格后,申请增加全科医生执业注册。(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16 .推进实施医疗健康双处方制度。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融合,加快推行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对患者采取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措施。到2025年,60%以上的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慢阻W、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就诊患者中全面实施双处方制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17 .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向医疗机构派驻疾控监督员制度,协助、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根据医疗机构规模和类型明确派驻人数、时长、职责等。(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五)实施公共卫生人才科技支撑行动。18 .扩充公共卫生人才总量。扩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实施公共卫生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人员实施备案管理。继续实施属地化医学生公开招聘,提高招聘项目中公共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占比,推进公共卫生人才转岗培训和专业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到2025年,每万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8.6人,其中,每万常住人口疾控机构人员数达到L8人。(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疾控中心)19 .培育引进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加大对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公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