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第一章面临的形势5第一节"十四五”主要成就5第二节面临的形势11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12第二章总体思路14第一节指导思想14第二节基本原则14第三节规划目标16第四节规划布局18第五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发展19第三章优化水资源配置20第一节节水优先20第二节推进重点水网及水源工程建设20第三节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21第四节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及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1第四章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23第一节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23第二节实施防洪提升行动23第三节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24第四节消除工程防洪安全隐患25第五节推进水文监测设施现代化建设改造25第五章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6点中型灌区建设,建成泵站14处、长度28km,新增灌面0.62万亩(大灌0.37万亩,中灌0.2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面7.17万亩(大灌4.37万亩,中灌2.8万亩)。实施20172020年度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9万亩,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区县。城乡供水安全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龙水至城区城市应急供水管道,实现双桥一龙水组团与龙岗一棠香组团供水管网互联。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施水厂改扩建、改进制水工艺、提升源水保障调度能力、扩大供水覆盖面,完成58处农村供水水厂升级改造,建成区级农村供水管理平台1处,新建加压泵站76处,建设及改造供水管网2564kmo至2020年底,巩固提升和改善5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0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坡耕地集中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km2,通过建设库滨植被带和水源涵养林,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开展化龙水库、玉滩水库、龙水湖、鸡公岩水库等水源涵养。大力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龙岗污水处理厂迁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永定河、小玉滩河、宝兴河等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河道12km,建成源溪河至永定河、鸡公岩水库至龙水湖水库水系连通工程,通过补水解决永定河、龙水湖的缺水状况。完成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三三改,完成生态流量监测躁建设。水利扶贫成果显著。全力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排查和评价全区农村供水情况,分三期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深化脱贫攻坚户户通工程,现行标准下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动态清零。牵头帮扶玉龙镇,选派41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41户贫困家庭户,前后派出3名党员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帮扶。在9个区级贫困村大力开展水利扶贫攻坚,建设(整治)山坪塘155口,蓄水池10口,整治石河堰2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40亩,新建(改造)泵站6处,高位水池4处,配套管网18km,整治渠道Llkm,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座。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全面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实现“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全覆盖。全区共设河长553名,在区、镇街两级实行"双总河长"制,深入推进河长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加大河长制工作培训、宣传、巡河、联合执法、水质情况通报、日常督查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护、涉河执法监管。掰卖推进实施市第1、2号总河长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三排"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三乱"行为。与安岳县签订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川渝河长制联防联控工作落实落地到第一线。出台区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和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媒体曝光方案,在全区建立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和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落实河段检察官调查、建议、回访、诉讼”的公益诉讼职责,推动受污染饮用水水源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养殖污染设施拆除。"身边的护河人河段检察官",荣获水利部第二届"守护美丽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三等奖。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力有效。通过提升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实施产业扶持和开展生态及美丽乡村建设,我区玉滩、上游、化龙等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达到或超过同类型村组水平,移民饮水、出行、用电、上学、就医等问题全面解决。9个镇(街)25个村(社区)32个村民小组59户102人建卡移民全部脱贫。依法治水管水水平大力提升。贯彻落实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市河长制条例、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和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简化水利行政服务,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项,合并6项,实行告知承诺1项并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开展龙水湖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水库安全管理的制度创新。持续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加强水利行业行政执法检查,开展水利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协助开展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行业能力建设得到提高。建成市灌溉试验中心站、建邮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中心、完成水文站、墙情监测站的建设;一9一更新换代山洪平台3台服务器、92套预警广播,更换92块宣传栏、88块山洪危险区警示牌,加强村级物资保障,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专栏1区"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现状目标值2020年指标属性1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万m399471300预期性2新增城镇供水能力万m380001200预期性3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人口万人23.8754.5约束性4农村集中供水率%65.48588预期性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2.429086预期性6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3.272.1预期性7有效灌溉面积万亩47.150.3749.2预期性8用水总量亿n?1.792.021.45约束性9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5136<36约束性1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万元30.20<20约束性11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24.7513.7预期性1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枳万亩/105.9预期性13灌溉水利用系数0.4810.5050.5051预期性14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8686预期性15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预报设施覆盖率%9090预期性16水情信息化自动采集率%8080预期性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现状目标值2020年指标属性17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km2150160预期性18山坪塘整治率6010085预期性19抗旱应急供水能力万m3200200预期性20重要河流河长制覆盖率%7584100预期性21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10>3031.2预期性注:1.上表中口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3年或5年累计值。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含农业农村委组织实施项目。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等指标机构改革后不属于水行政部门主管范围,2020年目标值不再做评估。城市防洪达标率、镇街防洪达标率按相关要求替换为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第二节面临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积极融入国家水网建设,实施一核两网百库千川"发展战略,解决防洪薄弱环节、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我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对我区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出新要求。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地、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之一,水利工作应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洪水防御能力,防范化解水灾害安全风险;积极构建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厚植水文化底蕴,建设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水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治水管水能力。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一是节水水平有待提高,节水观念、意识尚未完全深入人心,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二是资源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我区地处涪、沱二江分水岭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大规模开发水资源代价较大,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纵深推进,2035年我区预计供水缺口达2亿H?,区域内现有水资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三是工程性缺水问题明显,部分区域无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难以有效保障;部分水源工程缺乏配套或年久失修,有水用不出去,效益无法发挥。四是用水结构不合理,区内上游、化龙水库城市供水挤占农业灌溉及河道生态用水问题突出。五是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保障水平差距较大。水生态形势严峻,河湖健康发展任务强巨。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河流水系源短流小,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绝大部分农村河道多年未疏浚整治,淤塞、坍塌等问题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乡村美观。重要河湖岸线管理范围尚未整合,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堆、乱建等问题尚未根治。各河流水系水生态问题由上游向下游,由支流向干流延伸,窟窿河与漱溪河最终汇入玉滩水库,玉滩水库水生态稳定达标难度较大。防洪薄弱环节仍然存在,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漱溪河龙水城区沿河两岸防洪标准普遍低于10年一遇,部分区域仅能达到25年一遇,雍溪老桥至淮远河与雍溪河汇合口、珠溪镇珠南街至玉河新城及龙石桥至梨子园等城镇人口重点聚居区防洪未达标,防洪风险点尚未消除。防汛预警预报系统不完善,水文监测站点与中小水库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备,局部地区突发强降雨预测预报整体水平不高,水库联合调度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亟待完善,水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河库、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稳定长效的水利投入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全面激发社会投入水利建设的活力。水价改革特别是农业水价改革进展较慢,良性水价形成机制难以全面建立。部分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水利监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执法队伍执法能力有待提升。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一区两群”、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区总体发展目标,全面融入"水网"建设,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涉水事务管理,深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