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精选.docx
-
资源ID:1807653
资源大小:33.4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9篇)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精选.docx
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共9篇)目录篇一'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2篇二'市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4篇三、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交流会上的发言7篇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推进情况汇报.9篇五'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11篇六'领导干部2024年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15篇七'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17篇八'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21篇九'区委组织部部长在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23篇一、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今年以来,针对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突出问题,我市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一体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纵深推进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梃升。一、明责赋权,聚焦“轻车”发力抓好“理顺事权关系”一个核心。明确三个清单,编制市市乡“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动态调整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清单,进一步明晰市乡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做好相互衔接、联动调整。制定两个目录,编制乡镇(街道)岗位目录,按照“一乡街一策”原则,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工作岗位责任;编制市乡机构工作对接指导目录,建立“一对多”“多对一”工作对接机制,进一步明确乡街”5办1站2中心”主要职责和市级工作对接部门。推动事权下放,实行乡镇(街道)派驻执法人员任免建议权、人员考核权、指挥工作权”三权下放”,新增派驻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权、年终考核绩效核定权、乡镇补贴否决权,确保乡街“喊得动人、推得动事”。二、松绑解缚,聚焦“减负”发力围绕“牌子、事项、微信群”三项内容。整治挂牌乱象,按照“谁悬挂谁清理”原则,清理规范标牌284块,农村室外统一为“一横四竖一标识"6块牌子,社区室外统一为“一横三竖一标识”5块牌子;规范机制事项,规范清理在村社区设立的工作机制,明确不由村社开具的证明事项22项;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制发微信工作群管理办法,清理微信工作群159个,全市微信工作群设立、管理、使用更加务实规范。三、靶向施策,聚焦“壮马”发力突出“补人、补助、补课”三个重点。推动人员下沉,近年通过乡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等,为乡街充实工作人员323人。统筹调剂乡镇(街道)编制资源配置,提升编制资源效能。严控借调人员,采取通知到人、责任到乡、人员限期到岗“三到”的办法,把人员召回乡街、稳到岗位。推动政策倾斜,严格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执行乡镇干部工资倾斜政策和社区工作者等级薪酬标准,乡街人员年终考核奖按高于机关人员20$发放。推动能力提升,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骨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实行市直部门下沉乡镇(街道)“一对一”精准实操指导,推行行政机关现场执法工作规程,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面评估,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开展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干部履职能力、农村(社区)“领头雁”专题培训,为基层干部“充电”。四、组织保障,聚焦“赋能”发力紧扣“延伸组织链条、建强服务阵地、凝聚各方合力”三个方向。强化组织体系,农村建立“行政村党组织一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一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城市建立“社区党组织一小区党组织一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和包联农户制度,确保将党组织延伸到群众生活最小单元。强化阵地建设,建设市级党群服务中心,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次,服务党员群众18600余人;积极构建“1+13+162+N”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实现党员群众议事有地。强化力量整合,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积分制考核管理和“近邻帮”党员结对服务;探索制定市居民小区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推行“五步议事法”;创新“警网融合”“八老议事”“炕头”调解,推行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努力让区域党建资源有机制有平台有保障地充分参与基层治理。篇二、市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根据市委关于2024年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要求,政法委坚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的创建理念,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人员组织、事项准入、事件处置、基础治理、网格待遇、警网融合“七保障”,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力量,构建多元治理体系,持续夯实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成效,不断提升主动创稳和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质效。一、强化阵地建设保障,彭显实战效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部署要求,强化为民导向、实战实用导向、依法治理导向,在工作职能上,聚焦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的根本职能,更好的支撑社会治理工作,同时,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中央政法委提出的“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要求,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市级强化“一体化”运行功能,通过整合法、检、公、司、信访、劳动等多元调解治理阵地,做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性专业调解有机联动,实现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目标;在县级强化“融合化”实战功能,各县(市、区)以综治信息系统为载体,通过整合平台和智慧化应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在乡(街道)级强化“一站式”化解功能,按照“一厅四室”功能完善阵地建设,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突出事件应急处置“四位一体”一站式治理功能;在村(社区)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通过“网格排、源头防、平台派、专业调、依法解、末端帮”的工作法,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二、强化人员组织保障,塑造治理先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11个县(市、区)、119个乡镇(街道)、2191个村(社区),按照常住300-500/1000-社OO人的标准,规范优化普通网格6055个,以工业园区、商圈市场、学校、医院、景区及企事业单位划分专属网格3828个,推动党建、综治、环保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同时优先选聘“两委”干部、党员担任网格员,推动村组干部、网格员、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多员合一,实现“一张网格精细管理、一支队伍聚合力量”的工作格局。三、强化规范运行保障,严格事项准入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讨论纳入网格的事项,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格职责范围、纳入事项、准入理由、标准及退出程序,对确需纳入的严格审批把关后方可列入,强化权责管理。其次,各县(市、区)严格制定详细的事项清单和准入机制,对纳入网格的事项不足20项的县进行审核夯实,对纳入网格事项超过30项以上的整合退出规范为24项左右,对行政性、执法性、专业性较强超出实际能力范围的工作,在审核中进行剔除,减轻网格员负担。四、强化事件处置保障,优化闭环流程市、县、乡三级按照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六步闭环”工作机制运行,同时,严格落实“13710”处置时限,“1”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当日反映、当日办理并反馈结果;“3”即一般性问题最多不超过3天解决到位;“7”即复杂问题当日上报,原则上7天内要落实解决;“1”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疑难复杂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列为重点督办事件,管理主体以书面形式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确保各类事件有人落实、有人反馈、有人跟踪,形成工作闭环,对市综治中心平台统一分拨的工作任务,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及时推进完成,实现群众诉求最短流程、最快时间解决。五、强化基础治理保障,加大培训力度对网格员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培训,明确市级主要负责培训骨干力量业务和技术操作知识,县、乡两级负责联合专业部门开展网格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专题培训,督促基层保证培训的次数和质量,同时指导基层围绕重点工作培训。明确综治中心负责组织准入事项的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升网格员发现问题隐患、协调联动处置、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六、强化网格待遇保障,增强服务效能明确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农村网格员待遇比照“两委”主干以外的干部执行,每月不低于500元,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城市符合条件的专职网格员逐步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享受社区工作者相关工资待遇。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358名表现优秀的网格员转任为社区工作者。七、强化警网融合保障,促进共建共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脸”,落实好“警网融合”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平安哨”全市各县级综治中心按照关于开展城乡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联动的实施意见,通过村(社区)警务室一体化建设,实现社区警务室1名民警、2名辅警和N名网格员的“1+2+N”工作模式,农村警务室按照1名民辅警和N名网格员的“1+N”模式配备,人员、制度、流程上墙。篇三、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交流会上的发言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社会工作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措施,聚焦为基层减负赋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一、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一以贯之把政治要求落实到基层治理各环节。出台市落实关于在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实施方案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任务分工表,细化具体推进措施,落实36家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有效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为基层放权赋能、强基固本、减负增效。二、实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清单管理。市级层面出台“三项清单”指导目录,明确村(社区)依法自治事项20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22项,为村(社区)版负7项,再次明晰、规范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20项。县级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级“三项清单”,制定率达100%。出台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推进措施十二条,各县(市)区分别印发规范村(社区)上墙制度指导目录社区标牌标识指导规范等制度,全市共清理牌子100O余块,彻底消除村(社区)“牌满为患”的现象。三、打造“1+3+X”网格微治理模式。以“多网合一、资源整合、重心下沉”工作体系为目标,重新定义社会治理最小单元,形成基础网格1771个、专属网格1519个,覆盖“山水林田湖草”等无人区域。同步推进职能部门力量下沉作为专业网格员,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各类志愿者发展成兼职网格员,将党组织扎根于网格中,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或选派党建指导员,形成在党建引领下,由部门协同和群众参与,”1名网格长+3名网格员+若干成员”的“微治理”模式。四、创新数智平台赋能基层治理。搭建网格信息化平台,纵向打通县、乡、村、网格架构,横向联通市、县两级745家职能部门以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慧城管、雪亮工程等多数据终端,将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治理要素全部纳入平台进行管理,形成“数智网格纵横联动”治理格局。创建“伊网通”微信小程序,开发“我要办”“随手拍市域通”功能,居民群众通过手机随时将急难愁盼问题反馈到平台,职能部门“接单办理”,网格员实地验收成果,真正实现“伊呼即办”,做到“群众有诉求,部门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