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走向的分析.docx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走向的分析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陈莹学号:20080931指导教师:张春萍摘要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随着历史发展阶段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多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不断发展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的贸易战略与措施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中国加入WTo后,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世贸组织原则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大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政策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作为一个转轨之中的发展中大国,其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不容许我们实施完全放任的自由贸易政策。因此,我国采取的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协调的符合WTO规则的开放型积极干预的自由贸易政策。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演变与走向AbstractAcountry,sforeigntrademeasureschangeswiththehistorystagesandtheinternationa1.economicandpo1.itica1.environment.Everycountry,sforeigntrademeasureexperiencesfromprotectionismtofreedomismandthenbacktoprotectionism.Ourforeigntrademeasureisdeve1.opinggradua1.1.y,ithasdifferentcharacteristicsindifferentstages,thepecificmeasuresandstrategiesareupdating.AfterChinahasjoinedWTO,ittakesaseriesofmeasuresbasedonthepincip1.esofWTO,theypromptourtradedeve1.opment1.arge1.y.Freetrademeasureisournecessarychoice,butasadeve1.opingcountry,theinternationza1.environmentandthedomesticconditionspreventusfromtakingfreetrademeasurethorough1.y.Therefore,wetakethefreetrademeasurewithactive1.yintervences.KeywordsForeigntrademeasure;China,sforeigntrade;Historyandtenderence目录摘要2Abstract3前言6一、国际贸易政策综述2(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2(二)、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博弈与兼容3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4(一)国家统制下的封闭的保护贸易政策(建国初期1978年)4(二)改革开放后,国家统一领导和有限开放条件下的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5(三)入市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6三、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6(一)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与理论基础6(二)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选择7四、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创新研究9(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创新的基本思路9(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创新模式构建9结论12参考文献13致谢14对外贸易政策有保护与自由之分,纵观各国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既是博弈的,也是兼容的。现实贸易政策中没有绝对的自由和保护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在对立统一中相互发展着。自由贸易带来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市场将会对世界各国更加的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再实施以往的保护色彩浓重的贸易政策,显然是有碍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的,但也不能立即推行完全自由的贸易政策,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和非自由贸易政策即保护贸易政策的对外贸易政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自由贸易政策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作为一个转轨之中的发展中大国,其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不容许我们实施完全放任的自由贸易政策,因此,我国采取的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协调的符合WTo规则的开放型积极干预的自由贸易政策。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创新模式的构建,指出中国加入WTO后,不断履行入世承诺,遵守WTO规则,应采取贸易自由化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更重要的是采取积极的的防御政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向贸易强国迈进。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的贸易战略与措施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贸易大国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与提高。国际贸易政策综述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1 ,重商主义在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英法等欧洲国家信奉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积极推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做法,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重商主义早期,由政府直接垄断或管制对外贸易,采取一系列行政法律措施,严禁奢侈品进口和金银出口。重商主义晚期,工场手工业和航海运输业迅速发展,于是,由管制金银的进出口变为管制货物的进出口,试图用更多的出口来获取贸易顺差和金银进口。这样,他们除了提供原料进口优惠外,对其他进口货物则实行保护关税和种种限制措施,同时采用各种强有力的政策手段奖励出口。这时期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是典型的保护贸易政策。2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对外贸易政策。但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完全相同。英国在产业革命后,工业迅速发展,“世界工厂”的地位确立并巩固,其产品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并且,英国需要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换取原料和粮食的进口。因此,当时的英国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与英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推行保护贸易政策。其基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避免遭受英国的商品竞争,因而逐步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3 .超贸易保护政策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处于垄断时期。在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一切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此时,欧美许多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于是,各国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是有差异的:它不是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幼稚工业,以增强其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场的垄断。4 .贸易自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美国的实力空前提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膨胀的经济,使其既有需要又有能力冲破当时发达国家所流行的高关税政策。日本和西欧为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愿意彼此放松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止匕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推动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迅速兴起,迫切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推动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于是,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5 .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间,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经济出现衰退,陷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垄断资产阶级和劳工团体纷纷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止匕外,由于工业国家发展不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其主要工业产品如钢铁、汽车、电器等不仅受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激烈竞争,甚至面临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其他出口国家的竞争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方面迫使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则加强对进口的限制。因此美国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美国率先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引出了各国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各国纷纷效仿,致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展。(二)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博弈与兼容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由来以久。但无论是赞成自由贸易还赞成保护贸易的主张,各国都把自己的政策同本国的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不仅仅是博弈的,也出现了兼容的趋势。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各有利弊。从整体上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对全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生产力的增长都是绝对有利的,但由于存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而且还存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贸易利益不可能在世界各国之间均衡分配。在一部分国家获利的同时,另一些国家的利益往往要遭受损失。特别是是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同时,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让渡部分经济自主权、支付高昂的产业转移及调整成本、容易形成贫困化出口及产业结构的单一化。相比较而言,一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利益在于,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提高本国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扩大对外贸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多样化、合理化,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经济成长的贸易动态利益和长远利益及资源动态优化配置。但是同样,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首先,贸易保护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创新。其次,贸易保护排斥国际竞争,这就等于堵塞了通向规模经济的通道。再次,贸易保护势必引起地下经济活动。这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正因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所以它们都不可能替代另一方,双方只能对立统一、交相发展着。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一)国家统制下的封闭的保护贸易政策(建国初期1978年)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此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当时的对外贸易被定位为国内经济的补充,对外贸易总量相对较小,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只有206.4亿美元,不及2007年17606.9亿美元进出口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