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十五五期间发展规划.docx
能源产业十五五期间发展规划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编制并实施好能源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物质能源有效落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积极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和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耗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城市生物质资源种类多,资源较为丰富,每年生物质能可开发利用总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发展生物质能具有广阔的空间。为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优势,实现合理有序开发,结合城市实施,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能源发展,大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城市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生物质发电装机发电、液体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控制、清洁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能源生产结构逐步向清洁化转变,煤炭占能源消耗比重和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能效水平不断提升。1、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重点以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为主。城市农业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城市农业生物质理论资源量3000万吨/年,可能源利用的农业生物质资源量约1500万吨/年,其中可发电利用资源量为800万吨/年。林业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林木采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或废弃物。城市林业生物质理论资源量2500万吨/年,可能源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资源量约1800万吨/年,其中可发电利用林木生物质资源量为900万吨/年。截止2025年底,已建和在建生物质发电的项目主要分布在种植业较发达地区和林业较发达地区。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00兆瓦和150兆瓦,约占所有生物质能发电的30%和20%o(1)农林生物质发电。截止2025年底,农林生物质发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建农林生物质电厂6座,总装机容量200兆瓦;在建农林生物质电厂8座,总装机容量250兆瓦。生物质发电厂主要以农作物秸秆和木材加工剩余物质为燃料。(2)垃圾焚烧发电。根据现有人口规模及增长水平,经估算,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产量约120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11000吨/日。截止2025年底,垃圾焚烧发电处于发展阶段,已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设计年处理生活垃圾180万吨,总装机容量150兆瓦。(3)沼气发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品,有机物含量高达60%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浓缩、脱水、消化、干化、有效利用、卫生填埋及焚烧或土地利用,或采用几个方法的组合处置。预计到”十五五“期间县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450万吨/日,污水及污泥处理可产生沼气5.5万立方米/日。城市畜禽粪便资源量为4000万吨/年,可收集畜禽粪便资源量约为3100万吨/年,可用于沼气发电畜禽粪便约为1900万吨/年,畜禽粪便产生沼气可发电利用资源量为180000万立方米/年。截止2025年底,沼气发电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已建成垃圾填埋气发电和畜禽粪便沼气发电厂共5座,装机容量20兆瓦O2、生物质供气利用城市生物质供气利用主要是农村户利用沼气工程及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截止2025年底,已建成户用沼气池约50万口,小型沼气工程约80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约1000处,全年产沼气约5亿立方米。3、生物质液体燃料利用截止2025年底,城市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是利用工业甲醇和生物再生资源木薯、玉米桔杆通过生物质裂解、酯交换制成生物柴油、碳氢油等,全年生产生物质液体燃料约30万吨。4、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截止2025年底,城市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主要是利用木质素充当粘合剂将松散的秸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生物质压缩成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等成型燃料。主要用于家庭炊事、取暖用能,部分作为工业锅炉和电厂的燃料。年生产生物质固体燃料约100万吨。(二)存在问题虽然城市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1、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待提升发展生物质能源,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缓和气候变化;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农业、林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十四五”期间城市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在发展生物质能方面的认知还很欠缺。普遍存在在农作物收获后就地将秸秆进行焚烧或粉碎入地,林业生物质多为传统的薪柴燃烧利用,在生物质能源方面综合利用效率较低。2、生物质原料收集机械装备待提升城市在林间集材、打捆、转运等方面,先进的林业机械装备配置欠缺,机械化程度较低,促使劳动作业强度和工作效率偏低,为目前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主要短板。3、商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待提升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仍处于发展期,受限于农村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原料的收集、运输、储存配套体系尚不完善,造成成本较高;沼气生产和运行成本较高,许多用户难以接受;沼气工程提供的燃气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4、能源消纳调节能力差。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局部区域电网供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以及需求侧峰谷差、季节差加大,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电力、电煤、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压力较大,能源运行调节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极端天气等突发应对暴露出能源系统灵活性调节不足。5、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尚未建立生物质能产品优先利用机制,缺乏对生物天然气和成型燃料的终端补贴政策支持。产品推广使用的市场环境不健康等,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缓慢、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发挥出产业应有的影响和作用。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积极推动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提高利用和转化效率,提高综合效益。4、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完善物质能产品优先利用政策体系,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壮大生物质能企业,促进产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末,生物质能产业规模进一步状大,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新型生物质能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基本用能服务便利化,城乡人均生活用电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清洁取暖取得明显成效。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兆瓦以上;生物质供气利用达到8亿立方米以上;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达到250万吨以上;生物质液体燃料利用达到100万吨以上。三、发展任务(一)生物质发电1、农林生物质发电积极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商业设施与居民采暖中的应用。在秸秆剩余物资源较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粮食主产区,有序发展秸秆直燃发电;在重点林区和林产品加工集中地区,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利用林业剩物和林产品加工剩余物发展林业生物质直燃发电;发挥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面向用户侧布局灵活、负荷响应能力较强的特点,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鼓励将生物质发电与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及生物化工相结合,实现生物质梯级利用,推进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垃圾分类,在人口大市,在做好环保、选址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按照区域统筹、城乡共享的原则,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鼓励跨地区采用共建共享方式规划建设焚烧处理设施,统筹项目周边地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发挥焚烧处理的规模效益。3、垃圾填埋气发电结合城镇垃圾填埋场布局,鼓励已建垃圾填埋场综合利用填埋气发电。结合农村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新建或改造沼气发电项目。积极推动沼气发电无碍接入城乡配电网和并网运行。规划“十五五”期间新增装机规模10兆瓦。4、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立足于整县推进,发展沼气发电,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畜禽粪尿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合理地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根据沼气产量规模和上网条件等合理建设沼气发电项目。(二)生物质供气利用积极推进生物质燃气商业化。探索专业化投资建设管理模式,在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势易于铺设燃气管网、农民经济条件较好、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或较大的村庄,推广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在居住区域附近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地区,优先发展沼气集中供气,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建设。建立原料收集保障、沼气消费和环保监管体系,构建县域分布式生产消费模式。在气候适宜、人口居住分散且有家庭养殖畜禽的农村地区,继续推广户用沼气,提供清洁生活燃气。将沼气作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纽带,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提高户用沼气利用的综合效益。(三)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积极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商业设施与居民采暖中的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供热燃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式。结合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大力推动城市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减少城市燃煤量,扩大规模化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结合农村散煤治理,在人口居住分散、不宜铺设燃气管网的农村地区,推广户用生物质成型燃料,解决农村炊事采暖中的用能。(四)生物质液体燃料利用积极借鉴生物液体燃料试点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坚持“规范生产、严格监管、有序发展”。因地制宜,以利用废弃油脂为重点,积极开展非食用木本油料能源林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植物特点,推广能源作物植物。统筹布局,有序开发利用废弃油脂资源和非食用油料资源,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以若干家跨地区骨干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结合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支持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制定产品区域应用推广和封闭使用制度,以及示范项目建设和产品调和使用试点制度。在城市公交系统、风景区、水资源保护地推行100%液体生物燃料。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发展生物质能对于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现代农业和林业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物质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林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促进生物质产业健康发展。(二)政策保障。强化用地、用水保障,加大对能源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指标支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能源保障、能源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宽渠道,鼓励开发性、政策性支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拓宽多元化渠道,有序放开能源行业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能源领域政策,推动并及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能源发展营商环境。(三)规划引导。城镇在规划指导下,合理布局项目,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新技术和新利用模式的示范建设。确保新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应符合本规划,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符合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四)资金保障。支持,市场引导,积极吸引社会参与、多方投入,拓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融资渠道。各级地方要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用于生物质能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并发挥好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五)科技保障。加快建立生物质原料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制定生物质能生产、流通、应用各方面的技术规范,建立相关的地方标准体系。加快研发、引进、转化适应城市需要的林业机械,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特别是研发先进的林间枝初柴收集和打捆运输机械装备。(六)服务保障。完善技术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生物质能产业服务水平,建立与企业联动机制,使的管护组织体系与企业护林指挥和保护管理体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