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出血【临床表现】1 .一般切口部位会有轻微的渗血,量少,24小时后可缓解.2 .手术过程和患者自身的某些因素可造成切口部位出现活动性出血、量多r24小时后不能缓解.【预防措施】1 .手术前必须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当凝血功能障碍时慎行此手术.2 .手术中采用钝性分离技术,减少微小血管的损伤.3 .切口尽量要小,以刚好暴露气管可以置入套管为宜.4 .术中损伤小血管时要严格结扎,关闭伤口前确认切口内没有出血。【处理措施】1 .少量渗血无需处理,24小时后会自然缓解.2 .出血量较多时,可在伤口处滴止血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酚横乙胺(止血敏)等。3 .如止血药无效时可在切口内填充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4 .上述方法都无效,应手术止血.二、皮下气肿【临床表现】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头颈部皮肤出现水肿,触之有捻发感.【预防措施】1 .气管前软组织不宜分离过多.2 .气管切口不能外短内长。3 .皮肤切口不宜缝合过紧.【处理措施】1 .轻微的皮下气肿组织可自行吸收,无需做特殊处理.2 .严重的皮下气肿可经皮气肿引流减压。3 .如患者病情允许尽早撤除呼吸机,皮下气肿可自行缓解.4 .加患者病情较重,不能撒除呼吸机目皮下气肿进行性加重,可考虑改为气管插管.三、气胸及纵隔气肿【临床表现】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预防措施】1.右侧胸膜顶位置较高,儿童尤甚.在气管暴露时避免向下过多的分离而损伤胸膜导致气胸。5 .手术中不宜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膑,导致气体沿气管前筋膜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处理措施】1 .轻微无症状的气胸可不做处理让其自然缓解。2 .必要时可行阉膜腔穿刺,抽除气体;严重者可行阉腔闭式引流.3 .对纵隔积气较多者,可于胸骨上方沿气管前壁向下分圈,使空气向上逸出。四、窒息【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面色肢端发组,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预防措施】1 .密切观察套管情况,避免外物如衣服、被子等堵住套管外口.2 .保持内套管的通畅,及时湿化吸痰,定时清洗内套管.3 .执行操作时注意轻柔,避免套管脱出移位,躁动患者应适当的约束,防止患者拔出套管.4 .吸痰操作要轻柔,吸痰管不宜过深,避免管壁因长期刺激形成肉芽组织或者息肉堵塞内套管开口.【处理措施】5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窒息的临床表现,应立即检查套管是否脱出、堵塞,马上取出内套管,检查内套管是否通畅.6 .由外物堵塞套管开口引起的窒息移除外物后会自行缓解。7 .由套管移位导致内套管开口紧贴气管壁而出现的窒息应调整套管角度后重新固定.8 .套管脱出引起的窒息如切开时间超过3天瘦管形成,可立即放掉气囊,把套管沿瘦管重新放入;如屡管没有形成或者套管置入不畅,应马上准备气管切开包,重新苣入.9 .由内套管阻塞引起的室息应马上取出内套管使气道通畅,等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把已清洗通畅的或者更换的内套管放入.10 由肉芽组织或者息肉堵塞而引起的室息可行肉芽组织环切或者改用气管插管,使插管穿过狭窄部位.五、食管管瘦【临床表现】患者吞咽功能正常,进食时出现剧烈的呛咳反应,经气道可吸出食物.【预防措施】1 .手术中切开气管软骨时注意不要太深,以免损伤食管.2 .气管切开上机患者应定时检查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气管黏膜,导致黏膜缺血坏死破溃与食管相通.3 .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吸痰管反豆机械损伤气道黏膜.【处理措施】1 .发现气道食管瘦患者进食应改用鼻伺,防止食物进入气道.2 .若瘦口较小,可用碘仿纱布填塞,让其自愈.3 .瘦口较大时行手术修豆.六、切口感染【临床表现】患者气管切开处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有胀性分泌物。【预防措施】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切口感染。【处理措施】1 .勤换药,及时处理伤口脓性分泌物,避免进入下气道造成肺部感染。2 .必要时局部或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