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四部分】.docx
-
资源ID:1803044
资源大小:143.01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四部分】.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考点培优归纳【名师精编四部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 .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式阻、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2 .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堡'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3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5 .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6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7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8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9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4 .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O(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O(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O(3)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5 .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太阳明的物体。6 .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4.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 .观察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的变化(1)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2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3 .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4 .从玻璃鱼缸的一条棱处,透过鱼缸的两个面观察鱼缸中的一条鱼看起来是两条鱼。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在两块玻璃面上都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第5课认识棱镜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中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2 .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 .让一束强光(目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靓(dian)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O4 .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鱼比)。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5 .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二等各种颜色的光。6 .彩虹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光学现象(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发生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靓、紫七种颜色。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我们用(三棱镜)得到彩色光带的原理相同。7 .利用彩色轮研究光的混合(1)彩色轮上三个扇形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O(2)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到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变成了(旦鱼)O(3)结论: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硒)O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2 .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我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垂直于镜面的虚线称为(法线)并可得到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4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5 .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o第7课制作一潜望镜1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2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物体的。在潜望镜的窥测口,能看到(经过两次反射后的)物体。做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面平面镜)O两个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45°)o4.制作一个潜望镜(1)根据潜望镜的原理图在纸盒相对的两面上画出安装镜片的位置(4条斜线),并用剪刀剪开。(2)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1 .地形(又称地貌)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i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D高原:海拔较高,在100o米以上。特点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2)山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特点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3)盆地:无一定标准。特点四周高,中间低。(4)丘陵:海拔起低,在500米以下。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坡度不大。(5)平原:海拔较低。特点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3 .峡谷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当山谷间形成大江大河时,由于河流不断地向下侵蚀而形成的两坡陡峭的深谷。4 .观察世界地形图(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第2课地球的结构1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1)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I-1.JI-I-I47日I-I-IU-I冈石都TE石浆石。(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一一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3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 .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1)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2)泥层模拟的是岩层。2 .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儿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3 .地震的危害(1)地震发生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4 .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5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离至开阔处。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倒塌物体,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等。(2)在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6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2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3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4 .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火山喷发-火山的成因(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2)注意事项: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5 .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6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7 .风地作用1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作用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 .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3 .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4 .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风吹过干燥的地表,携带起沙子T风中携带着沙子,不断打磨岩石T岩石经过长时间风的作用,形成造型独特的雅丹地貌。5 .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1)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力越强,它所能携带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2)风化岩石具有侵蚀作用。当风中携带沙子时,会增强侵蚀的效果。(3)当风减速或遇到障碍物,如石头、草丛时,风携带的沙子就会降落并沉积下来。(4)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第6课水的作用1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 .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1)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3)降雨前小山丘比较圆,红色沙子大多数在山丘顶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小沟,一些红色沙子被冲到了山丘底部;(4)结论:降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3 .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2)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4 .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