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新形势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报告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担当作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从六个方面对当前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一、激励机制的总体效果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干部对目前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总体效果表示满意。多数受访干部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教育培养机制和职务职级并行等具体激励机制表示认可。例如,某乡镇干部在面对复杂繁重的乡镇工作时,始终秉承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主动担当,勇于作为,赢得了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这表明,当前的激励机制在激发干部担当作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选人用人机制的有效性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选对人、用好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调研中,受访干部普遍认为,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有利于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例如,某县发改部门的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分日夜钻研相关政策,编制了政策指引手册,为县里今后引进项目、争取政策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的努力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认可,展现了选人用人机制的有效性。三、教育培训机制的重要性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中的教育培训机制,可以提升干部主动担当意识,增强干部善作善成能力。调研中,多位受访干部提到,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某环保部门的干部在带领团队开展VOCS重点企业集群整治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圆满完成了整治任务,为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做出了贡献。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培训机制在提升干部担当作为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四、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性容错纠错机制是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动力。然而,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干部对容错纠错机制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一些地方在实施基层干部容错纠错的过程中缺乏人民群众监督,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导致容错纠错易成为干部胡乱作为的“保护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类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五、绩效考核机制的科学性科学完善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建立有效的干部担当作为机制的基础。调研中,部分干部认为当前的绩效考核机制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完善。例如,某镇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严格按照上级决策部署,狠抓落实,但由于绩效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导致部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六、职务职级并行机制的激励作用职务职级并行机制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调研中,受访干部普遍认为,职务职级并行机制强化了职业发展的正向激励,有利于消除晋升“堵点”,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例如,某县在推进城乡建设协调方面,通过加强与县直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了城乡建设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多位干部因工作表现突出,得到了职务或职级的晋升,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担当作为的意愿。对策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类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2 .创新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准确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3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历练干部、提升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4 .推动职务职级并行机制的落实,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干部的职业发展动力。5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和完善,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总之,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激励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