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798129
资源大小:15.5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docx
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色彩明度的概念,知道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掌握辨别色彩明度变化的方法,学会通过加白或加黑来改变色彩的明度,并能运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色彩明度关系塑造物体和营造画面氛围的能力,使作品更具表现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探索色彩明度的过程中,体验色彩的奇妙之处,增强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色彩明度的变化,如在阳光下物体亮部和暗部的颜色差异,理解明度变化对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通过添加白色或黑色来调节色彩明度的方法,以及运用不同明度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技巧,例如用明度高的色彩表现受光面,明度低的色彩表现背光面。2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准确地感知和运用色彩明度变化来表现复杂的物体和场景,避免画面中明度关系的混乱。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和情感需要,合理选择和搭配色彩的明度,使作品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又富有层次感的效果。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践法、对比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生活中色彩明度对比明显的图片,如白天与黑夜的风景、阳光下的物体和阴影部分等,以及运用色彩明度表现出色的艺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包括绘画、摄影作品。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颜料(水彩、水粉或油画颜料)、调色盘、画笔、水桶、白色和黑色颜料等。以色彩的明与暗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范例,展示多种题材和表现手法,如用色彩明度表现光影下的静物、用明暗对比塑造人物形象。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色彩明度概念讲解、作品欣赏和创作步骤展示。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3分钟)1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黑白的卡通画,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单调呢?”然后,教师通过电脑操作,逐渐为画面添加色彩,但色彩只有明亮度相同的颜色。教师接着问:“现在有色彩了,可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发现画面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最后,教师将画面调整为有色彩明度变化的版本,问:“现在画面看起来怎么样?是不是生动多了?这就是色彩的明与暗的魔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与暗J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知识讲解(7分钟)1 .色彩明度概念介绍(3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明度的色彩条,从白色到黑色渐变,讲解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白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其他颜色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同时,展示同一颜色在不同明度下的变化,如浅蓝色和深蓝色,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明度的差异。2 .色彩明度变化方法与效果(4分钟)教师拿出颜料和调色盘,现场演示在一种颜色(如红色)中逐渐添加白色和黑色,观察颜色明度的变化。讲解通过加白可以提高色彩的明度,使颜色变浅、变亮,产生轻盈、柔和的感觉;加黑则降低色彩的明度,使颜色变深、变暗沉,给人厚重、神秘的印象。展示一些简单图形(如圆形、方形)用不同明度色彩填充的效果,组织学生讨论明度变化对物体视觉效果的影响,如立体感、远近感等。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如概念(色彩明度、明亮程度、白最高、黑最低)、变化方法(加白、加黑)、效果(轻盈、厚重、立体感、远近感)。(三)作品欣赏(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运用色彩明度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写实绘画作品时,观察画家是如何通过色彩明度的细腻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和光影效果的,比如在一幅描绘水果的静物画中,用高明度的色彩表现水果光滑的表面和受光部分,用低明度色彩表现水果的暗部和投影,使水果看起来栩栩如生;在欣赏表现光影效果的作品时,注意艺术家是如何利用色彩明度的强烈对比来营造氛围的,如在一幅表现日出的绘画中,用明亮的黄色、橙色表现太阳和阳光照耀的部分,用深色表现背光的山峦和大地,突出了日出时的壮丽场景;在欣赏抽象作品时,看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明度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和节奏的,如用大面积的高明度色彩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用低明度色彩营造深沉、压抑的氛围。(四)教师示范(8分钟)1.构思示范(2分钟)教师以创作一幅“阳光下的花朵”为例进行构思示范。确定画面以一朵盛开的花朵为主体,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有明显的明暗变化,背景是草地和蓝天,草地也有光影变化,天空的颜色从接近太阳处的明亮到远处逐渐变深。3 .创作步骤示范(6分钟)起稿:用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地画出花朵、草地和天空的大致轮廓。底色:选择合适的颜料,如用浅蓝色涂抹天空,用浅绿色涂抹草地,用粉色涂抹花朵。明度调整:对于花朵,在粉色中添加白色,涂抹在花朵受光的部分,表现出明亮的效果;在粉色中添加少量黑色,涂抹在花朵的阴影部分和花瓣的褶皱处,增强立体感。对于草地,用深绿色颜料(在浅绿色中加黑)画出草地的暗部和投影,用更浅的绿色(在浅绿色中加白)画出受光的草叶。天空部分,在浅蓝色中逐渐添加白色,向太阳方向涂抹,使天空呈现出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细节刻画:用小画笔为花朵添加花蕊等细节,注意花蕊的颜色明度变化也要符合光照规律。在草地和天空中添加一些细节,如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花,天空中画几朵白云,它们的明度也要根据画面整体的光照情况进行调整。(五)学生实践(20分钟)1.布置任务(2分钟)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如夜晚的街道、灯光下的玩具、森林中的小屋等),运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在作品中仔细观察和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和光影效果。4 .学生操作(18分钟)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不知如何辨别色彩明度变化或在调色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对于在表现物体明暗关系上有疑问的学生,如不知道如何表现曲面物体的明暗过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他们。对于有创意的色彩明度运用和画面表现,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作品展示(3分钟)教师在教室前方设置一个展示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2 .自我评价(2分钟)邀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的主题、自己在表现色彩明度方面的思路、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还有自己对作品的满意程度。重点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色彩明度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的。3 .同学互评(3分钟)引导其他学生从色彩明度的运用效果、物体立体感的表现、画面整体氛围和创意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评价问题,如“你觉得哪个作品的色彩明度变化最自然?是怎么做到的?”“哪个作品在表现光影效果上最吸引你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学习。4 .教师评价(2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对表现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比如色彩明度运用合理、物体立体感强、画面氛围好且整体效果佳的作品。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色彩明度关系混乱、物体明暗表现不真实等,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8分钟)1 .知识拓展(3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明度在其他艺术领域(如摄影、设计、舞台美术)中的重要作用。在摄影中,通过调整光线和曝光来控制色彩明度,可以拍出不同氛围和效果的照片;在设计领域,合理运用色彩明度对比可以突出重点信息,增强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在舞台美术中,利用色彩明度变化的灯光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如明亮的灯光表现欢快的场景,暗淡的灯光营造神秘的氛围。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色彩明度在艺术中的广泛应用。2 .艺术拓展(5分钟)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中对色彩明度的创新运用,如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出色彩明度动态变化的作品,或者在一些大型艺术装置中通过特殊材料和灯光效果呈现出独特的色彩明度视觉体验。启发学生可以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来拓展自己对色彩明度的运用,鼓励学生课后关注色彩明度在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将色彩明度与现代科技、文化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魅力的作品。(八)课堂总结(2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色彩明度知识、创作方法以及拓展的内容。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明度变化,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更多精彩的作品。六、板书设计色彩的明与暗1.色彩明度概念明亮程度,白最高、黑最低3 .明度变化方法加白:提高明度、变浅亮、轻盈柔和加黑:降低明度、变深暗、厚重神秘4 .创作要点构思:主题选择、明度规划创作:起稿、底色、明度调整、细节刻画效果:表现立体感、光影效果、整体和谐5 .拓展思考其他艺术领域(摄影、设计、舞台美术)现代艺术创新(数字技术、艺术装置)七、教学反思在本次色彩的明与暗教学中,趣味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处理的卡通画,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色彩明度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知识讲解环节让学生对色彩明度的概念和变化方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讲解色彩明度与物体质感的关系时,可以结合更多不同质感物体的图片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示范过程清晰地展示了从构思到创作完成的步骤,但在示范明度调整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对不同颜色在加白或加黑后色彩倾向变化的讲解,比如黄色加黑后可能会偏绿,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色。学生实践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创作态度。然而,部分学生在准确把握色彩明度变化和运用其表现物体立体感方面还有些不足,例如画面中出现明度跳跃过大或物体明暗过渡不自然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色彩明度表现准确且立体感强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并在指导过程中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创作的欲望,但在知识拓展介绍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艺术领域中色彩明度应用的实例,增强互动性。总体而言,这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细节和学生指导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