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市质量强市活动工作计划.docx
20XX年市质量强市活动工作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工作方案(X政办发20XXXX号)的深入实施,根据省质量强省办关于印发20XX年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工作要点的通知(X质强办发(20XX)X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XX年市质量强市活动工作计划。一、工作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社会经济高质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稳中求进,务实创新,坚持走质量强省道路,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夯实质量基础,着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快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质量支撑。二、工作目标(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有计划、有重点的做好名牌产品、优质工程、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星级酒店等品牌培育工作。争取年内获省名牌产品X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个、优质工程X个、省著名商标X个,同时力争获得优质农产品、优质工程、省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4A以上级景区、5星级酒店、中华老字号认定等。(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各县(区)(二)实施标准化战略,力争X项以上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或X家以上企业获批复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三)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xx%,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快速检验法)达到XX%;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达到XX%。(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四)抓好工程质量监管,大中型工程及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均到IO0%。(责任单位:住建委、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各县(区)(五)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组织开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评测。生产性服务业满意度达XX%以上、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达XX%以上。(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卫健局、各县(区)(六)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开展主要河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城市空气等环境质量指标监测工作,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XX%O(责任单位:市生态环保局、各县(区)(七)开展质量强企活动。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活动比例达到XX%。(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八)大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辖区计量器具制造许可、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企业和纳入CCC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生产(制造)企业100%建立质量信用档案。(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九)开展质量分析工作,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业和20XX年度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形成质量报告。(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委、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监管局、市金融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卫健局、市生态环保局、各县(区)(十)加大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力争X个在建省级质检中心完成主体建设;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已建成国家铝检中心、质检机构、农产品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各县(区)三、工作内容(一)组织宣贯国务院质量强国纲要(20XX-20XX)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强国纲要(20XX-20XX)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市、县(区)政府出台贯彻质量强国纲要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行动计划。(二)进一步推进质量兴企活动。在大中型企业探索推行实施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在消费品生产企业中探索建立产品质量状况主动报告制度。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帮扶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计量、标准化、技术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三)推动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围绕XX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名牌产品、优质农产品、优质工程、驰(著)名商标、老字号的培育和推荐工作。争取启动服务业品牌创建工作。开展品牌价值和效益跟踪,指导企业品牌的经营和管理。(四)开展和推进“质量强县创建示范区”和“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XX个县(区)开展争创“省质量强县创建示范区”工作,XX、XX、XX县要按照“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要求,指导辖区内的园区完善条件,争取年内提出申报。(五)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加大力度研制重要技术标准,力争将XX矮马、XX麻鸭等我市特有产品纳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戈IJ。创建X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六)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XX精细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XX茶叶及茶制品质量检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质检中心的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两个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提升已建成国家铝检中心的检测能力,开展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验证和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检查。(七)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对象的质量信用档案,推行监管对象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推进乳制品、大米、面粉、食用油、白酒、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工业企业质量信誉承诺”、旅游行业“讲诚信、促发展”活动,培育“诚实守信”质量文化。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和行业自律,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信用百色建设。()强化惠民保安全工作。开展食品、重点农资、建材产品、特种设备等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开展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量惠民、质检利剑等活(行)动和能效标识产品专项执法打假,严查彻办制假售假以及进口环节中的违法行为。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功能保健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九)加强服务“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机、化肥等重点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农药质量市场抽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全市饲料质量安全、生鲜乳质量安全和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开展“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和市场大检查。(十)加强重点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重大投资工程为重点,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程质量治理专项行动。(十一)加强服务的质量测评。在现代物流、交通运输、旅游、金融服务、汽车售后、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启动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推动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性服务及产品售后服务等重点服务行业提升服务质量。(十二)加强生态与环境质量安全监管。全力完成监督性监测任务,强力推动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P施5、河流断面水质等环境指标和项目的监测。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推动清洁生产,完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制度,严格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低劣项目的准入和退出管理。深化重点行业废水治理和脱硝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防控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进一步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危险废物处置。(十三)加强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监测评估。开展公众反映强烈的食品、抗生素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整治。探索建立质量安全违法责任追溯制度和公开违法违规记录的制度。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探索建立产品伤害监测数据直报系统。四、保障措施(一)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求,把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大财政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做好工作经费的保障。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全面促进和确保质量强市战略工作得到有效推进。(二)严格工作考评。各强县(区)办要完善质量强市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将质量强市战略工作内容纳入县(区)绩效考评体系。年底前组织开展质量强县(区)战略工作督查考评,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三)做好信息报送工作。质量强市、县(区)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心,按时、按要求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本部门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有关的数据、指标、计划、总结等材料,强市办每半年对各县(区)、市直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汇总,适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四)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着力强化质量文化宣传教育,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深入开展“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日等质量活动,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清新居室行动等专项活动。加快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弘扬质量先进典型,曝光质量违法案件。增强公众质量维权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