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护理常规.docx
颈椎病护理常规颈椎病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维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好发部位为颈5-6,颈6-7。根据受压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及僵硬,用力咳嗽打喷泣及颈部活动时疼痛加重:脊腑型为颈椎病各型中症状最严重类型,表现为手部麻木,手握力减退,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踩棉花样感,后期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椎动脉型以眩晕(最常见)、猝倒(本型特有)、头痛为表现;交感神经型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原则是去除压迫因素、消炎止痛、恢复颈椎稳定性;脊筋型由于疾病自然史逐渐发展使症状加重,故确诊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一、术前护理1、休息与心理护理,: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向病人解释病情,告知治疗周期较长,术后恢复时间可能需要数月或更长,对病人焦虑的心情表示理解,让病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亲人的关怀及鼓励。2、协助完善相关检查,给予饮食指导3、术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俯卧位训练(1)呼吸功能训练: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吹气球以增加肺通气,术前一周戒烟(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适用于颈椎前路术,以适应术中反复牵拉气管、食管操作,避免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反复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用自的2-4指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将气管、食管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用力尽量缓和,如有不适可休息I(M5min后再继续,直至病人能适应。术前3-5日开始,每次10-2Omin,每日三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30-6Omin,每日4次,使气管推移超过中线。(3)俯卧位训练:适用于后路手术。每次30-4Omin,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3-4小时,每日1次。4、安全护理:病人存在肌力卜降致四肢无力时应防烫伤和跌倒,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避免头部过快转动或屈曲以防猝倒。二、术后护理1、体位:行内固定植骨融合的病人,加强颈部制动。病人取平卧位,颈部稍前屈,两侧颈肩部置砂袋以固定头部,偏卧位时枕与肩宽同高,在搬动或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平面,维持颈部相对稔定,下床活动,需行头颈胸支具固定颈部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呼吸道、引流管和四肢神经功能。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一一观察有无咽痛、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情况,比较轻的可以雾化吸入吸氧等处理即可,大多2-3天缓解,必要时也可能需要气管切开,颈椎手术病人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引流管护理一评估管道脱落风险。防止引流管脱出.折桎,保持引流的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如24h出血超过200m1.,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多且呈淡红色考虑脑脊液漏,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神经功能一一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每半小时就要询问观察手足上下肢的感觉运动状况,如果麻木加重,范围扩大,特别是卜肢活动力量和范围减小,需要及时通报医护人员处理。开始四肢功能练习,可以配合按摩和弹力袜使用,侦防卜.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并发症观察与护理(1)术后出血:颈深部血肿多见于术后当日,尤其12h内,因此术后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液。若病人颈部明显肿胀,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发纲,立即告知并协助医生剪开缝线、清除血肿,清除血肿呼吸仍不能改善应实行气管切开术。(2)脊髓神经损伤:手术牵拉和周围血肿压迫均可致脊髓神经损伤,病人可出现声音嘶哑、四肢感觉运动障碍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手术牵拉所致的神经损伤一般术后1-2日可明显好转或消失:血肿压迫为渐进性,术后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0(3)植骨块脱落移位:多发生术后5-7日内,系颈椎活动不当引起,颈椎术后应重视体位4、饮食:全麻苏醒后4-6小时可以进食水,以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主。三、健康教育1、纠正不良姿势,选择合适枕头,保持良好睡眠:日常工作中保持颈部平直,选择中间低两端高、透气好,以头颈部压下后一拳头高的枕芯,睡觉时尽量不要俯卧位,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2、避免外伤,加强功能锻炼:术后一日可行各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5H拔除引流管后可佩带支具下地活动,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长期伏案者,宜定期远视。3、定期复查,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四、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维持正常有效的呼吸。2、未发生意外伤害、能陈述预防受伤的方法。3、未发生并发症,若发生得到及时处理和护理。4、肢体感觉和活动能力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