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施工拌和站现场管理标准细则.docx
大型施工拌和站现场管理标准细则新建大临工程相关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其相关规划、设计、建造(含安装、拆除)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规定。1. 一般规定1.1 拌和站的选址与规划,进行比选后制定建设方案。1.2 拌和站建设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怙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拌和站的生活区应同其他区隔离开,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参见卜图。图1.1.生产办公合理分离1.3 选址场地交通便她,方便水泥罐车、砂石料运输车、混凝上运输罐车的出入,特别是混凝土拌和站通往施工现场各个工点的交通道路必须方便混凝土运输罐车的出入与运输。1.4 混凝土拌和站应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确定日生产能力和最大月生产能力确定其总体面积,有专项要求时可适当调整。1.5 拌和站用地应考虑运输交通顺畅,运距相对较短;附近高压电力线的分布及“T”接是否便利,当地地材等原材料供应充足、水源是否充足。1.6 捽和站选址时应远离居民生活区,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远离崩塌、滑坡、水淹等不良地质灾击的区域:必须安装避雷设施。1.7 摔和站建成后,需经验收合格方可正式生产。2.建设标准2.1 建设规划标准2.1.1 拌和站建设综合考虑质量、施工生产、物资供应的需要,根据使用功能合理划分搅拌作业区、材料计氏区、材料存放区、材料检测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料库、废水沉淀池、蓄水池、洗轮池、配电房、备用发电机房、洗车区、洗石区、筛砂区:甘料仓划分为合格区、待检区,并设置明显分区标识牌。2.1.2 拌和站内设置小型临时油库,临时油库远离生活区50米以外,油罐与室外变电站安全距离不应少于18米,架空电路不跨越油城且安全距忌不应少于5米。2.1.3 站内须设置备用发电机房、配电房,发电机房与配电房尽量相邻布置。2. 1.4物机部、试验室、拌和站相关配套人员生活办公一井纳入拌和站总体规划与布局中,办公生活区与拌和站作业区采用围墙隔离,生活区设置在搅拌区的上风向位置。2.2 搅拌区2. 2.1搅拌机生产能力应满足i峰期混凝土单日最大需求量,根据搅拌机具体类型布置搅拌机基础:水泥粉群基础必须经抗风、抗倾覆枪算合格,必要时加设缆风绳。2. 2.2设专用接地网与拌和站楼体、储存罐可靠连接,计算机控制系统设有独立的接地网。2 .2.3在靠近拌合楼的空闲场地设置专用蓄水池,芾水池蓄水量应结合拌和站单日最大生产能力及功能能力两个指标确定。蓄水池采用C15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宜为1015cm,池壁采用24Cm厚眩砌墙,2cm厚M1.o水泥砂浆抹面。蓄水池也可采用钢板焊接制作。3 .2.4搅拌机集料仓之间采用隔板隔断,隔板高度要求在50100cm之间,陶板采用钢板制作:集料仓顶部设置轻型钢结构的防雨棚.2. 2.5液体外加剂应采用专用的容器存储,液体外加剂存放区应采用放砌墙围级,并垫将。砖砌围蔽不宜低于1.5m,垫高不宜低于30Cnu2 .2.6上料斗可采用地埋式或采用爬坡式,爬坡道路面采用2025cm用的C20混凝土.硬化,且表面拉毛或刻痕增加爬坡道的摩擦力,坡率宜控制在15°以内。3 .2.7拌合机组基础严格按设备厂家所附基础结构图纸的结构尺寸、连接预埋钢构件、地基承效力等参数组织实施,当基底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基底予以处理提高其承载力。1.13 料仓2. 3.1配料仓数量与配料要求相匹配,各级配骨料分别设置待检仓和合格仓。配料仓储存容量按项目高峰期间所需混凝土57夭用房进行设置.(2)配料仓顶部应搭设单乂轻型钢结构防雨棚,防雨棚顶部至地面净空高度不小于7m,(3)配料仓外墙采用“50”砖墙砌筑高度2m,可设置间距6m的破砌三角形支墩抗倾池,配料仓隔墙宜采用“50”破墙砌筑高度2m,按遮雨棚立柱布置间距设置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立柱:隔地也可采用2m高、0.3m厚的C20混凝土浇筑成型。图2.3-1酉剂仓外塔与分隔墙(单位:cm)配料仓内混凝土地面应设置不小于1.5%的内高外低的地面排水坡,分隔墙下部预留排水孔洞。(4)配料仓靠车行通道一侧设置C20混凝土截水沟与站内排水沟顺接,截水沟最小净尺寸宜为宽X高=30CmX30cm(截水沟的具体高度要综合考虑).顶面标高与场地硬化标高相等,上微盖板,盖板可选用钢筋焊制或型钢篁子,也可采用同标号混凝上预制盖板。图2.3-2酉耕斗仓与行车道间被水沟(单位:Cm)(5)配料仓雨棚采用直径15Omm的钢管作为雨棚立柱,钢管立柱纵向间距与配料仓隔墙间距一致,钢管立柱横向间距控制在58m左右。钢管立柱底部与配料仓隔墙预埋件钢构件连接,可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方式。雨翻上部为轻型弧形钢管格栅.钢管格栅之间采用横向间即Im左右的轻型方钢或C型钢作为檄条焊接成为整体,雨棚顶部蓝色彩钢瓦与檄条采用钾钉钾固,雨棚各跨连接处设置镀锌排水槽将顶面雨水排至围墙外水沟内,也可设置落水管与雨棚排水口连接,漏水管下口深入排水沟内。2.4 场地处理(1)配料仓内地面硬化采用C20混凝土,厚度控制在1520cm之内。图2.4-1酯斗仓硬化地坪(单位:Cm)(2)拌和站车辆运输道路一般按6m宽、25Cm厚的C20混凝上硬化,宜沿拌和区、配料仓等区域呈环状布置,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采取挖除换填方式进行基底处理。(3)生活区内人行通道采用2m宽、5cm厚的C20混凝十.硬化路面,行车通道一般按3m宽、厚10cm通C20混凝上硬化,房屋地坪一般采用5cm厚的C15混凝土硬化或采用M1.O高标号砂浆进行处理。(4)-和站内其余工作区域宜采用IO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拌和站内非工作区域地面宜采用8cm厚混渣处理或绿化。2.5 附属区(增加地磅、冲洗区)(1)在拌和站正门值班室旁设置专用停车场,每个停车道按3.5m宽在混凝土地面进行划线标识。(2)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商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3)在场地外厕合适的位置设置沉砂井及污水过漉池,在拌和站正门出入口处设置洗轮池。洗轮池长15m、宽6m,水深50cm,池底用K)On厚C1.O混凝土硬化。周边设排水沟,配备压力不小于8MP的高压水枪等冲洗设备。图2.5-1洗轮池(单位:mm)(4)站内作业区施工产生的废水由场内排水沟柒统一排入沉淀池内,沉淀净化后方可排入当地既有排水体系。沉淀池要求设践两级沉淀过滤,第一级沉淀池底部设计为爬坡道与站内地面顺接,便于装载机入池清理。见下图。图2.5-2沉淀池(5)地磅基础采用浅坑式基础和无坑式基础两种形式。采用浅坑式基础时,基础底面要设置排水反坡(反坡坡度不小于盘)和集水坑,并预留排水管道,与厂区内排临时工程标准一混凝土拌和站水体系连通,保证排水畅通.采用无坑式基珈时,地磅两端需设理爬坡道,爬坡道采用混凝土现浇,混凝土标号等级不宜低于C20,爬坡道坡率不宜大于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