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docx
化德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化德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32017年)为加快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依照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2013)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经济发呈现状,制定化德县县域经济2013-2017年发展规划:一、基本状况(一)自然条件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部,东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接壤,南与河北省康保县毗邻,西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相连,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交界。处于阴山北麓东端,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30亳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平均气温2.8C,无霜期102天。全年日照总时数3076.7小时,日照百分率69%,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7.38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48千卡/平方厘米,属光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4.4米/秒,最大风速为29米/秒,平均大风(风速217米/秒)日数70天,最高年份达97天。全县无常年性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时令河流四条,汇水总面积2647.29平方公里。地卜.水丰缺不均,平均水资源总量3548.08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2169.15万立方米/年,目前,合计用水量为1204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余量为965.15万立方米。化德县东西长108.50千米,南北宽72.00千米,总土地面积2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0362亩,林地面积409400亩,草地面积1994067亩,林草覆盖度为45%,植被类型为下旱草原植被类型、草甸草原植被类型和盐生植被类型。境内生态保存完好,植物、动物品种多样,草原广袤,风光旖旎,蒙汉两种文化交融,具备以草原民族风情和回来自然为主,集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的基本条件,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化德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鹤、金、银、铁、铜、硅藻土、石英、萤石等20余种。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铁矿储量1000万吨以上,为发展合金产业供应了丰富资源。(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化德县现辖3镇3乡,93个村委会,8个社区,355个自然村。全县在册人口17.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35万人,是一个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多民族居住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机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2%,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90位;三次产业之比为17:58:25;财政收入完成2.3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5%,列全市第9位,全区第9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9%,列全市第6位,全区第8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8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67元,列全市第3位,全区第63位;农夫人均纯收入达到3867元,列全市第10位,全区第94位。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县规模以上企'也达到3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7,服装产量达到2300万件,实现产值1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000人。协议引进合金矿热炉60台,已开工建设28台,建成8台,初步形成一个硅、镒、锲、铭、锲精粉、不锈钢等合金系列循环产业链。先后引进中海油、华能等5家大型风电企业,风机并网达到70万千瓦,发展速度居全市其次,年可发电20亿度,实现产值10亿多元。开展探矿项目34个,多金属和非金属探矿进展顺当。农畜产品加工业稔步发展,肉、薯、草等优势资源起先实现转化增值。同时,围绕“服装、合金、物流”三大产业规划建设三大园区,开工建设了羊驼绒絮片服装城、物流园;规划建设了占地13.3平方公里的合金循环产业园。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建成日光能温室760座、塑料大棚1200座。建成年出栏千只肉羊规模育肥场25处、年出栏500口以上的养猪场8处、存栏5000只以上的肉(蛋)鸡养殖场7处、牧场式奶牛园区4个,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o生态建设扎实推动o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12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后续项目22.3万亩、通道绿化89公里;完成流域治理31.6万亩,现有林地面积84万亩,草地面积6.9万亩,林草覆盖度达到40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发展节水浇灌面积6.5万亩,解决了6万人平安饮水问题;建成35千伏变电站4座,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建成通村砂石路470公里、通村油路140公里.,实现了通村砂石路行政村全覆盖;县域无线广播电视覆盖面达到90%以上;完成131个村、4620户沼气池建设工程;以整村推动、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对全县27个村进行扶贫整体开发,解决了1.6万多人的脱贫问题。城镇建设跨更加展。建城区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城区道路达到38公里,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集中供热实力达到2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0%。实施了西山森林公园、人民广场、爱国主义教化基地等一批基础性公益工程,城镇绿化率达到35%o民生得到切实改善。通过“两项制度”的有效连接,惠及2360户、5433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6.6万人,养老金发放标准人均每年13631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农村低保对象达26725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3,年人均保障水平2000元;城镇低保对象达5418人,月人均保障水平306元;建成农村敬老院、中心敬老院和福寿福利院6处,建成养老互助华蜜院29所,在自治区领先实现农村老年人“无缝隙”养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现有一般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3所,公办办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5万人,小学、初中、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8%>97%;现有县级医院两所,乡镇卫生院11所,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村卫生室90个(达标23个);全县建成综合文化站6个、草原书屋89个;6个乡镇已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网。(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贫困人口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峻根据自治区确定的贫困人口标准,全县尚有81个行政村、1.7万户、4.89万贫困人口需扶持脱贫,占农村户籍人口的33机近1/2的人口仍居住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峻的逆境中。有160个自然村不通马路,有184个自然村、10549户、33757人、88925头(只)牲畜饮水困难,8000多人生活在高氟缺碘地方病多发区。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常住人口只占农村户籍人口的41$,常住农户不足30户的自然村达到102个;大量青壮年外出,1.2万多60岁以上留守老人占了农村常住人口20与以上。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夫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23150元和7611元,而我县只有18167元和3867元,分别低于全区低于元和3744元;全县用电负荷全部集中在兴广变220千伏变电站,电站最大容量仅有25万千伏安,随着我县合金产业逐步发展,电力负荷将在2014年达到75万KVA,2017年达到195万KVA,电力建设滞后;我县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4111f,远远低于全国、全区水平,已建成水库总容量仅为648万而,工业用水仍运用地下水,地表水利用率不足10%,水利设施薄弱;域内没有高速,93个行政村只有20多个村建成了通村油路,通村马路多为沙石路,路网建设水平明显较低。3 .经济总量小、资源优势开发缓慢全县生产总值不足50亿,财政收入刚过两亿,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区位次最前的仍在60名以后。加快发展,最便捷的途径是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我县风能、太阳能、矿产资源丰富,风电可开发量300万千瓦、由于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并网输出困难,目前装机容量仅为70万千瓦。我县已开展地勘项目39项,已探明矿藏20个,由于矿权审批困难,开发步伐缓慢。4 .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教化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气薄弱,农牧民素养低,教化支出大,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医疗卫朝气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设备相对落后,服务实力不强,尚有23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人员不足。上学难、看病贵现象还比较突出。二、发展思路(一)战略定位全面实行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实现两个同步三个翻番”的战略要求,确定了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即:实施“一项工程”:以服装为主导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坚决“一个战略”:“三三制”城乡统筹一体化扶贫攻坚战略。壮大“三大产业”:羊驼绒服装、百万吨级合金循环产业和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始终保持与区、市同频共振,努力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国内客观环境看,国家产业转移特殊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移步伐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投资集中向中西部转移,立足化德区位交通优势,构筑内蒙古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的时机F1.益成熟。同时,随着国家呼包银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深化推动,以及国家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占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若干看法,将为我县加快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差距供应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从全区形势看,自治区提出打造蒙西经济区的战略,同时将乌兰察布列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予以重*支持,将有利于我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全市状况看,打造集宁一一前旗一一丰镇一一兴和经济圈,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同时全市实施赶超战略,把我县主导产业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重点,有利于我县快速发展。从我县发展优势和条件看,是我县区位优越,地处蒙、冀交界,位于省际通道与二连一一天津口岸通道交汇处,集通铁路贯穿全县东西,为承接项目供应了便利。二是我县气候独特,发展特色种植业具备条件。三是我县土地资源丰富的后发优势将充分发挥,有利于我县实现经济崛起。(一)目标和任务1.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力争到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4:51:35,年均增长16%o 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7%o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18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8亿元,年均增长17%o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394元,年均增长16%o一一农夫人均纯收入达到8388元,年均增长17%o2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公共服务均等受惠,实现城乡经济共同旺盛、城乡居民共同富有,力争到2017年,县城人口达到8万人,城镇化率达66%,城镇绿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面积达到89平方米;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17年发展中心村58个,建设华蜜院56处,撤并自然村累计达到201个,全面歼灭“空心村、老龄村”,中心村基本实现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家”,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3 .产业特色优势凸显农牧业结构显著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总产值达到116.4亿元。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旅游业带动实力显著增加,总收入达到1亿元。三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经济优势凸显。4 .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实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民生事业体系。科技、教化、文化、卫生及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5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草场植被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节能减排主要指标限制在全市预期目标之内。单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