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ppt

    • 资源ID:177753       资源大小:4.72M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ppt

    第十章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第一节 总论总论传染病知多少传染病知多少 传染病是什么?传染病是什么?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如何预防传染病?如何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并具有传染性的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一组疾病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朊蛋白、立克次体、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朊蛋白、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真菌8 8类。类。 寄生虫病: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感染人体引寄生虫病: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起的疾病。 19801980年年5 5月月2828日日WHOWHO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消灭天花。 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乙脑、白喉、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乙脑、白喉、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等已得到有效控制。 至至2020世纪中叶,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世纪中叶,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比例由1919世纪的世纪的50%50%60%60%下降到下降到10%10%。世界疾病控制的主题已由传染病控制为主转为以心脑血世界疾病控制的主题已由传染病控制为主转为以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防治等为重点。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防治等为重点。 我国传染病的现状我国传染病的现状 有四个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有四个发病率居世界第一: 1. 1.乙型肝炎:长沙是乙肝王国的首都乙型肝炎:长沙是乙肝王国的首都 2. 2.血吸虫病:洞庭湖湖区血吸虫病:洞庭湖湖区 3. 3.性传播疾病总数性传播疾病总数 4. 4.肺结核肺结核4.4.传染病传染病的治疗的治疗 5.5.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6.6.传染病传染病患者的护患者的护理理 1.1.传染与免疫传染与免疫 2.2.传染病的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行过程及影响因素因素 3.3.传染病的传染病的特征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传染与免疫感染感染: :各种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各种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程. .构成感染必备条件构成感染必备条件一、一、感染感染的概念的概念 病原体病原体易感者易感者环环 境境显性显性感染感染 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被清除病原携病原携带状态带状态 隐性隐性感染感染 潜伏性潜伏性感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的表现一过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 1 1、一过性感染、一过性感染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胃酸、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胃酸、溶菌酶等)清除溶菌酶等)清除无症状无症状不一定获免疫力不一定获免疫力 2 2、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现。 结果:结果:病原体被清除,大多数人可获得对该病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大多数人可获得对该病的特异性免疫。 少数情况下,病原体少数情况下,病原体 可持续存在体内,而转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重可持续存在体内,而转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要的传染源。 2、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系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局部或其他组织器官生长繁殖,系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局部或其他组织器官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但不出现临床表现。并不断排出体外,但不出现临床表现。 按发生的时期按发生的时期: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按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按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急性病原携带者(急性病原携带者(3个月以下)、慢性病个月以下)、慢性病原携带者(原携带者(3个月以上)。个月以上)。4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导致机体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导致机体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表现。 显性感染仅占极少数显性感染仅占极少数 。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感染后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有些传染病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有些传染病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可再感染(如菌痢);可再感染(如菌痢);5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的后,寄生于某些部位,而机体的免疫力只能使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的后,寄生于某些部位,而机体的免疫力只能使病原体局限,不能将其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在潜伏性感染期间,局限,不能将其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在潜伏性感染期间,因无病原体排出,故无传染性。因无病原体排出,故无传染性。 一旦免疫功能下降,便引起显性感染,如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一旦免疫功能下降,便引起显性感染,如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被清除隐性隐性感染感染病原携病原携带状态带状态潜伏性潜伏性感染感染显性显性感染感染感染范围感染范围局部局部 局部局部 局部或局部或全身全身 局部局部 局部局部或或全身全身 机体损伤机体损伤 无无 轻微轻微 轻微轻微 轻微轻微 明显明显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无无 无无 无无 无无 有有病后免疫力病后免疫力 无无 有有 无无 无无 有有传染性传染性 无无 短暂短暂极大极大 无无 极强极强【总结总结】1.1.显性感染:最明显的、最严重的感染形式显性感染:最明显的、最严重的感染形式2.2.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是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是最常见的感染形式3.3.能够能够获得免疫力获得免疫力的感染形式有:的感染形式有: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4.4.具有具有传染性的传染性的感染形式是:感染形式是: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侵袭力侵袭力毒毒 力力 毒力毒力= =毒素毒素+ +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数数 量量 变异性变异性定定 位位 同一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同一传染病,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 (侵入门户)。(侵入门户)。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部位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部位 (特异性定位)。(特异性定位)。四、人体免疫反应四、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屏屏障障作作用用体体液液因因子子吞吞噬噬作作用用细细胞胞免免疫疫体体液液免免疫疫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二节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一、流行过程定义: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定义: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流行过程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1 1)传染源)传染源(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3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一)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一)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患者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二)二)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三)人群易患性:(三)人群易患性: 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患性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患性。易感者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比例,又有传染易感者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比例,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传染病的流行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很容易发生。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干预下,可把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可控干预下,可把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发生。制传染病流行的发生。 传染源传染源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影响流行过程的综合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综合因素二、影响因素二、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重视程度、生活水平,重视程度、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文化水平, 卫生知卫生知识,计划免疫等。识,计划免疫等。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季节,气温,雨量,季节,气温,雨量,洪水,河湖,生活环洪水,河湖,生活环境等。境等。第三节第三节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有病原体 3.有流行性有流行性 4.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 一、传染病基本特征一、传染病基本特征2.2.有传染性有传染性 流行流行类型类型散发:发病率年发病率散发:发病率年发病率流行:发病率年发病率流行:发病率年发病率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国界或洲界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暴发:大批同类病例出现,往往来自同暴发:大批同类病例出现,往往来自同 一个传染源或一种传染途径一个传染源或一种传染途径3.有流行性有流行性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体后, ,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 (如毒素如毒素) )的的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感染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差异. .4.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状为止的时期1.1.潜伏期:潜伏期:(1 1)定义)定义(2 2)意义)意义是确定传染病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检疫期的重要依据的重要依据协助临床试验诊断协助临床试验诊断检疫期指检疫的时间。如传染病接触者检疫期,即从与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根据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来制定该接触者的检疫期。在检疫期内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留检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2.2.前驱期:前驱期:从起病至典型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从起病至典型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具有传染性。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具有传染性。3.3.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期:症状典型、病情危重症状典型、病情危重并发症多、传染性极强并发症多、传染性极强特点特点4.4.恢复期恢复期特点特点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机体免疫力建立机体免疫力建立传染性消失传染性消失相关检测指标恢复正常相关检测指标恢复正常(二)常见症状与体征(二)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发 热热皮皮 疹疹毒血症状毒血症状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皮疹分为充血皮疹分为充血性和出血性;性和出血性;斑,丘,疱疹;斑,丘,疱疹;皮疹出现时间,皮疹出现时间,顺序,分布,顺序,分布,形态,退疹后形态,退疹后改变有重要参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考价值。单核吞噬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充血,胞系统充血,增生,临床增生,临床表现为肝,表现为肝,睥,淋巴结睥,淋巴结肿大。肿大。病原体的各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种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包括毒素在内)可引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外的多

    注意事项

    本文(传染病护理学总论.ppt)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