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美丽乡村建设某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777330       资源大小:43.07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美丽乡村建设某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docx

    XXX市原州区XX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XX勘测设计院年月1综合说明11.1 项目背景-5-1.2 项目编制的依据-6-1.3 项目建设的内容-6-1.4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8-1.5 经济评价及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9-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3基本情况-11-1.1 自然概况-11-1.2 社会经济概况-15-3. 3基础设施-16-4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6-3.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6-3.2 地下水资源-17-4. 3水源供水量-17-5. 4项目区作物需水量的估算-17-5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19-5.1 项目建设内容-19-5.2 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19-5.3 平田整地-265.4 道路设计-26-5.5 防护林网工程-26-5.6 农业措施及技术推广-27-5.7 项目建设规模-28-6工程招标-29-6.1招标范围-29-6.2招标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30-7工程施工-30-7.1 施工条件-30-7.2 材料供应条件-31-7.3 主体工程施工-31-8投资概算-32-8.1 编制原则-32-8.2 编制依据-32-8.3 投资估算结果-34-9项目建设管理-34-9.1 组织管理-34-9.2 资金管理-35-9.3 质量、进度管理-35-10项目运行管理-35-11效益分析3611.1 工程效益评价3611.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612项目建设环境评价3712.1 项目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3712.2 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712.3 项目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3713结论381.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XXXXXX市原州区XX节水灌溉项目位于XXX市区XXX一带,主要分布在平银公路的东西两侧,西面以庙弯村庄和较陡的洼地及沟道为界,东面以清水河以上的清溪沟头的垃圾处理厂和洼地为界,北面和路梁节灌示范点相连,地形为狭长形,南北长IOKrn,东西平均宽0.7Kmo该区域年降雨量38Omm,多年平均径流深28-3On1.n1,全年日照时数2518h,年太阳辐射127.6千卡c11,无霜期110-120天。多年平均风速2.8ms,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带,地貌类型属黄士高原丘陵沟壑区。项目区涉及中河和彭堡两乡领,高坡、石碑、曹洼3个行政村,现有农户957户,3852人,其中回族人口1074人,总土地面积1.8万亩,农耕地1.65万亩,较平坦的旱壕地0.56万亩,人均有地4.3亩,人均有粮200kg,人均纯收入970元,部分农户尚未稳定脱贫,当地农民长期耕种旱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干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及农民热切期盼改变本地农业生产现状,引起了原州区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上级部门和原州区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2000年连续兴建头营路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通过打窖、修涝池、建高位水笳等水利设施,发展集雨节灌面积600亩,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群众盼水的热情日益高涨,积极要求上级主管部门争资立项,多方筹集资金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灌农业。经原州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将该区域确定为XXX市原州区XX节水灌源项目,发展特色种植农业,要求水利部门解决灌溉用水问题,其他部门统密协作,彻底改变传统的旱作农业,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1.2 项目编制的依据该项目由XXX市原州区水利局委托XXX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1.207-98)等),泵站和机井灌区单井提水流量50117h-100mVh,低压管道工程等级为V级,涝池及蓄水池等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我院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调查、勘测,确定了设计方案,编制了该报告。1.3 项目建设的内容项目区选址于XXX市原州区路梁-高坡一带,主要分布在的平银公路东西两侧,地形南高北低,土康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发展潜力大,属典型旱作的农业区。项目区总规划面积1.8万亩(节灌面积1.3万亩),其中银平公路西侧为I区规划面积1.O万亩(节灌面积0.8万亩),银平公路东侧为II区规划面积0.8万亩(节灌面积0.5万亩);灌溉水源重点利用高坡村新打机井扬水工程和路梁扬水扩建续灌工程以及从清溪沟水库取水通过建泵站扬水到新建涝池进行蓄水调节,并通过输水管道由高位涝池向下游涝池逐次供水进行调节,再从涝池统一取水,利用干支两级低压管道向田间供水,然后采用滴灌和点灌注射等形式。13.1项目I区(实施区)建设内容1.3. 1.1节水灌溉工程:新建扬水站2座,新打机井4眼,新建50011?涝池6座,安装63KV变压器2台,配套潜水泵型号为200QJ50-221/17的4台,管理房2座,架设高压线路1.Okm,低压线路400m,55KV配电柜2台,首部阀表2套,铺设PvC管道36条,其中160-22ommPVC输水管道2条,长200mmPVC扬水管道2条,6125-16OmmPVC干管5条,90-125nmPVC支管28条,PVC管总长56.24km。建检查井40座,给水栓508座,三通554个。1.3.1.2其他工程今年计划实施平整土地3354亩,修复主干道和新建防护林带18条,主干道和防护林带各长16km,新修田间生产路9条,长11.6km。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8000亩,经济林3000亩。1.3.2项目II区(规划区)建设内容1.3 .2.1节水灌;既工程:新建扬水站1座,新建100OnT涝池1座,50id进水池1座,安装63KVA变压器1台,配套潜水泵型号为250QJ100-126/7的1台,首部阀表1套,管理房1座,架设高压线路O8km,低压线路100m,55KV配电柜1台,铺设PVC管道18条,其中2OO111111PVC扬水和输水干管各1条,6125m11PVC支管16条,PVC管总长22.25km。检查井19座,给水栓352个,三通370个。1.4 .2.2其他工程明年计划实施平整土地3505亩,修复主T道和新建防护林带8条,主干道和防护林带各长6.15km,新修田间生产路9条,长12km。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5300亩,经济林2000亩。1.5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项目I区工程总直接费436.29万元,其中节水灌溉工程直接费261.63万元,林业工程12.97万元,道路工程7.47万元,平田整地100.62万元,农业措施53.6万元。项目II区工程总直接费348.02万元,其中节水灌溉工程直接费187.95万元,林业工程8.8万元,道路工程6.58万元,平田整地105.09万元,农业措施39.6万元。资金筹措采用国家财政补助和地方自筹及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申请国家补助70乐地方自筹资金30%。该项目实施计划2年完成。XXX市原州区区委、政府对该项目非常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筹措资金,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当地群众对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6 经济评价及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该项目经济效益好,对水土资源不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技术措施可行,管护制度落实,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当地农田节灌问题,提高当地农民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促进项目区从传统旱作农业向优势高效特色农业的转变,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综合效益十分显著。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地处清水河左岸的旱嫄地,虽然有一定的嫄地面积,但高于清水河畔约I1.Om,清水河水资源严重紧缺,无水可供,嫄上没有筑坝建库的条件,降雨径流无法积蓄利用,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当地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要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又要受到传统农业的长期影响,种植结构单一,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其它作物产量低,规模小,没有产业优势,更无品牌优势,经专家论证、市场调研和政府决策,以种植适度规模的无籽西瓜和特色经济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为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所以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性。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I区靠平银公路西侧嫄下是黎家堡-高坡一带地下水资源较丰富,通过调查原有的机井成井深度12Om左右,出水量50Th,水质较好,矿化度0.7g1.,适宜农田灌溉和人饮,为此新打机井4眼,每个井出水量50Th,水源有保证,采取作水点灌等形式来灌溉西面0.8万亩农田。项目II区靠平银公路东侧的城地以下东南方向正好是清溪沟水库有效库容195万11,蓄水水位高程为1659.36m,年正常蓄水量可达67万nr3(扣除水面蒸发和渗漏损失),除向下游马园蔬菜园区和头营路梁节灌示范点每年供水量10万外,水库供水能力充沛,余水尚有50万m'左右,通过从库区引水到新建50m3进水池,再利用新建泵站扬水到100om3涝池,经过高位涝池调节,然后利用地面落差铺设低压管道形式输水到田间进行点灌,可满足项目区0.5万亩农田节灌用水。项目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属黑步土和黄土类及沙性土康,土层深厚,具备种植农作物和特色经济的条件。比如无籽西瓜深受群众的喜欢,产量高,外销条件好,市场空间大,项目建设方案符合当地实际。管道输水技术成熟,当地群众有穴灌、点灌习惯和经验。该项目节水、节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相当的可行性。3基本情况3.1 自然概况3 .1.1地理位置及范围XXXXXX市原州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位于XXX南部山区清水河上游、六盘山东北。项目区位于XXX市原州区中河和彭堡两乡领境内,地处纵贯XXX南北的平银公路东西两侧O4 .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38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0mm,全年日照时数2518h,年太阳辐射127.6千卡/cm",无霜期I1.oT20天,最大冻土层深1.5m。多年平均风速2.8ms,主要水系有清水河及其支流,水资源紧缺,水质相对较差,PH值6.8-8.1,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Na.HCO3-Na.SCh-HCCh-Ca-Na型,一般无侵蚀性。项目区的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含水层中的空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承压水等,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储存量小,埋藏深,水质不稳定,难以开发利用。3.1.3地形、地貌及土壤原州区境内基本上是黄土高原型地貌,类型分石质中山、土质低山、黄土丘陵及河谷平原。项目区地处清水河河谷西岸的黄土堞城地。清水河河谷为断陷盆地,镶嵌于六盘山与古陆家梁之间,宽广平坦的阶地以古代结晶灰岩为基底。在其上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物质,海拔1793-172Im左右,清水河河谷平原由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和洪积一冲积平原组成。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以黑步土类为主,是优良耕作土康。剖面表部呈灰棕色,中部呈灰褐色,中壤质地,棱块结构,有机质层一般80T20cm,厚者达150Cm以上。有机质含量1.o-1.94%。PH值8.2-8.4。全剖面有碳酸盐反应,机械组成以粉粒为主,约占48-58乐粘粒含量为1478%,总空隙度为50-58%,容

    注意事项

    本文(美丽乡村建设某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